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内容摘要:
计;课堂上问题提出的最佳时机、方法和技巧;问题的解决与反思。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路子,有助于解决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高耗低效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 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 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可见教师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苏格拉底 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助产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 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 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 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由此可见研究教师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 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课堂问题设计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有效问题。 新课程理念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传授,忽视过程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关注教学方式的变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 ㈠总体目标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 ㈡具体目标 提高小学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和问题设计的能力:能够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问题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提高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实施问题,组织教学的能力: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方式,根据反馈信息随机调整问题。 提高教师反思问题设计技巧的能力:对问题设计进行反思评价,从而探索出问题设计的方法、技巧。 三、研究内容 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设计的现状及其分析。 教师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方法、技巧研究。 问题设计与课堂教学有效性关系的 研究。 问题设计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 影响问题设计的主要因素研。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相关推荐
体心立方晶格 、 面心立方晶格 和 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硬度 越高 ,塑性、韧性 越好。 根据室温组织的不同,钢又分为亚共析钢,其室温组织为 珠光体( P) 和 铁素体( F) ;共析钢,其室温组织为 珠光体( P) ; 过共析钢,其室温组织为 珠光体( P) 和 渗碳体( Fe3C)。 45 钢按用途分类属于 结构 钢,按碳的质量 分数分类属于 中碳 钢,
( ) 1 Q235 表示抗拉强度为 235Mpa 的碳素结构钢。 ( ) 1调质是淬火加高温回火。 ( ) 三:简答题( 25分) 么是结晶过冷度。 它对金属的结晶过程、铸件的晶粒大小及铸件的机械性能有何影响。 ( 4 分) 分 析正火和退火在特点和用途方面有什么不同。 ( 5分) 与自由锻相比,模锻具有哪些优缺点。 ( 5 分) 画出铁碳合金状态简图,并用它说明共析钢的组织变化情况。 (
热点的特点、成因与走势,并探讨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一些基本 思路和建议。 《教育采风》 以报道湖北省教育发展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如何以人为本来发展教育事业,关注各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发展动态,重点推介和采访一些有特色、有思想、有探索性的地区教育,宣传他们在教育改革上的方法、教育发展上的规划以及产学研方面的成就等。 《希望明天》 为营造 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器 ( cisco 2811) 端口 IP 描述 FastEther0/0 FastEther0/1 (3). 核心交换机 M( cisco 356024PS) 端口 IP 描述 F0/1 interface vlan 10 VLAN10 interface vlan 20 VLAN20 (4). SwitchA( cisco 296024) 端口 描述 F0/1 VLAN1 F0/2
的计算机不在同一个区域内,计算机网络技术上机实践指导讲义 主编 王明鹏 第 页 12 分布较为复杂,可采用星型网络结构,通过集线器( HUB)实现互联。 对等型网络的资源共享方式较为简单,网络中的每个用户都可以设置自己的共享资源,并可以访问网络中其他用户的共享资源。 网络中的共享资源分布较为平均,每个用户都可以设置并管理自己计算机上的共享资源,并可随意进行增加或删 除。
4000Pa I1=4*16/25+4= △ p2=25000(100/200) 2=6250Pa I2=16/25+4=8 mA U 型管测量 B 容器中 PA 处的真空度。 安装图如下,从图中可知 PA 处的真空度是 380mmHg,外面大气压是760mmHg,问 PA 处的绝对压力是多少。 解: P 绝 = P 表 + P 大气 P 表 = 380 mmHg= Kpa P 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