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井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5 基坑降水井施工方案 施工工期 本降水工程降水井自 2020 年 9 月 25 日开始施工, 2020 年 10月 25 日完成,成井总施工工期为 30 天,降水过程持续至主体结构顶板施工回填完毕才结束。 五、施工工艺 及施工方法 由于本基坑上部含水层属上层滞水含水层,下部属潜水含水层,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附近海水补给,其含水介质渗透性差;因此,含水层进行降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本基坑降水效果,本次降水在布井和施工中采用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① 、加深降水井深度 从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含水介质为粘质粉土、粉砂、粘土土,渗透性差,涌水量小的特点,因此加大降水井深度以增大渗流梯度,确保降水效果。 ② 、合理布井 依据本基坑平面形态,基坑内地下水水涌较均匀,因此采用均匀布置降水井点的布置方式。 ③ 、完善成井工艺、确保成井质量 由于本次降水涉及到含水层属潜水含水层,且各含水层渗透性较差,采用机械成孔的施工工艺。 ④ 、加设引排设施 依据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含水介质均为粉质粘土、砂质粉土,其持水度大, NB25 路 K1+790~ K2+595 基坑降水井施工方案 以确保基坑及基础施工的正常进行。 降水井施工 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 —测量施放井点 —钻机就位 成孔 —充填滤料 —洗井 —下放水泵 —抽水。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测量定井位:根据降水设计方案提供的井位图、地下管线分布图及甲方提供的坐标控制点,施放降水井井位。 正常情况下井位偏差 ≤50mm,若遇特殊情况 (比如地下障碍、地面或空中障碍 )需调整井位时,应及时通知技术人员在现场调整。 为保证安全,定井位后应挖探坑以查明井位处有无地下管线、地下障碍物,挖探坑的平面尺寸应和钻孔钢护筒相近 (稍大一点 ),深度必须以挖(或钎探)到地层原状土为准。 成孔:采用冲击钻进,一字冲击钻头,冲击成孔、泥浆护壁工艺,口径 700mm, NB25 路 K1+790~ K2+595 基坑降水井施工方案 井管必须扶正安装,保证井管位于钻孔正中,以利于填砾厚度均匀。 井管安装:井圈内壁不允许错位,采用透水性良好的滤管。 下管前应检查井管是否已按设计要求包缠尼龙纱网;无砂水泥管接口处要用塑料布包严,钢筋滤水管上下段焊接时,钢管或袖头连接处要打坡口,以保证井管的垂直度并焊接严实。 填砾:填砾前井管必须居中,使填砾厚度均匀,滤料应从井管两侧慢慢对称填入,以防滤料中途卡塞及井圈错位,填至井口 1—2m 米时用粘土填实。 在填滤时如发生井口反砾现象,应及时停止填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洗井:洗井为关键性工艺,在滤料充填完之后,要立即进行洗井,洗井采用井管外注清水循环法工艺,抽、停交替,直至水清砂净为止。 洗井结束前测量井深,清理井底,使井底沉淀小于。 下泵:下泵深度距井底 左右。 每个集水井应配备 1 台水泵,做到随集随排,严禁排出的水回流入基坑;至少配备 1 台 备用水泵,雨季施工时项目部应配足足够的排水设施。 井点保护:降水井施工完成后,降水井井管应高于自然地坪 20—50cm,并加井盖予以保护,避免杂物落入井内,以免破坏。 观测记录:应及时、准确地记录观测井水位,以次检验施工方案的正确性。 必要时对方案作适当调整,以确保基坑降水效果。 降水井监测 为了掌握场地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做到降水井点布置合理,达到较好的基坑降水效果,在降水进行施工及降水过程中对降水井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 、在降水井施工过程中,及时采取含水层岩 样,分析含水介质变化,及其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为合理布井提供依据。 ② 、在洗井过程中监测井深、地下水位变化,并实时进行试验抽水,确定各单井涌水量,为选择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