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地铁7号线工程地下管线探测及建筑物探测技术设计书内容摘要:

地下管线探测工作应符合现行的《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612020 J2712020)中有关规定。 ⑵ 需要探测的地下管线是指测区内埋设于地下的 给水 、雨(污)水、燃气、电力、通讯 、热力、工业管道等市政和公用管线及铁路、民航、军用等其它专用管线。 ⑶ 应查明地下管 线的种类、平面位置、走向 、埋深(或高程)、管径或根数、材料、性质、权属单位等,并编绘 综合管线图。 ⑷ 利用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对所有地下管线探测的管线点(特征点及附属设施中心)进行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应采用解析法,按数字化成果要求,以电子全站仪观测。 地下管线需要调查项目 ⑴ 地下管线调查项目 管线调查项目表 表 五 管线类型 埋深 断面 尺寸 电缆根数 管线材质 保护材质 附属物 载体 特征 权属单位 总 孔 数 已用孔数 埋设方式 外顶 内底 管径 宽 X高 压力 流向 电压 给水 △ △ △ △ △ △ 排 管道 △ △ △ △ △ △ △ 12 水 方沟 △ △ △ △ △ △ △ 燃气 △ △ △ △ △ △ △ 电力 直埋 △ △ △ △ △ △ △ 沟道 △ △ △ △ △ △ △ △ △ 管块 △ △ △ △ △ △ △ △ △ △ △ 通讯 直埋 △ △ △ △ △ △ 沟道 △ △ △ △ △ △ △ △ 管块 △ △ △ △ △ △ △ △ △ △ 热力 直埋 △ △ △ △ △ △ 沟道 △ △ △ △ △ △ △ 工业管道 △ △ △ △ △ △ 注 :表中“△”为应调查项目;专业管线参照本表规定执行,但应注明权属单位及用途。 ⑵ 地下管线探测必须查明与测注的内容 管线查明与测注内容表 表 六 管线 种类 地面 建 (构 )筑物 管 线 点 量注 项目 测注高 程位置 特 征 点 附 属 物 给水 水源井、净化池、泵站、水塔、清水池 转折点、分支点、变径点、堵头、预留口、非探查区等 阀门、消防栓、水表井、检修井、消防井、阀门井、水源井 等 管径、埋深 管顶及地面高 排水 化粪池、沉淀池、泵站、 分支点、变径点、变深点、变材点、进出水口、起终点等 窨井、排污装置、雨水篦 等 管径、断面尺寸、埋深 管底、方沟底及地面高 燃气 燃气站、调压房、储气柜、抽水井 转折点、分支点、变径点、堵头、预留口、非探 查区等 调压箱、管帽 (堵头 )、阀门、凝水缸、阀门井 等 管径、埋深 管顶及地面高、架空管底高 电力 变电室、配电房、高压线塔、杆 转折点、分支点、上杆、预留口、非探查区等 接线箱、人孔井、控制柜、变电房(室 ) 、摄像头等 电压、管沟 (道 )断面尺寸、埋深 管 (缆 )顶、沟(道 )底及地面高 13 通讯 变换站、控制室、差转台、发射塔(杆 ) 转折点、分支点、上杆、预留口、非探查区等 接线箱、 人孔井、手孔井、接线箱、电话亭 等 保护材料的断面尺寸、埋深 管块顶及地面高、直埋缆顶高 热力 锅炉房、换热站、动力站、储气罐 弯 头、变径点、变深点、多通点 阀门、阀门井、各种窨井、排潮孔等 管径、材质 管顶及地面高 工业 管道 动力站、冷却塔、加压站 弯头、变径点、变深点、多通点 阀门、阀门井、各种窨井、排液排污装置 等 管径、材质 管顶及地面高 ⑶ 管线探测 其它 规定 ① 供电、通讯类管线管块埋设的,断面量测至外包络线,量测结果在 10 厘米内进行取舍,如 :820X980 可记录为 900X1000,深度量测至管外皮上沿;如为标准水泥管块,断面则推算得出,深度量至水泥管块顶部。 埋设方式由沟道变化成别的埋设方式的,此点应有两个深度。 ② 电力、 通讯 类管线同一管块 或管沟 内有多家权属单位的 管线时, 分别 探测管块或管沟权属 单位的管线,在有别的种类管线分支出去的地方应设分支出去管线的管线点 ,以保证综合管线的连续性。 ③ 单孔电力、通讯类管线,断面以套管“管径 X 管径”计,埋设方式统一为管块。 地下管线 的 探 查方法 ⑴管线点的编号 各类管线探查点的编号由 “台组号 +管类代码 +流水号 ” 组成。 全测区内管线点的外业编号应唯一。 例如 :“ 2JS125”为第 2 小组给水的第 125 号点。 图上管线点编号由内业完成,其编号原则为 :由上向下、由左向右,先编主干线,后编分支线。 地下管线代码 表 表 七 管线类别 代码 给水 JS 排水 污水 WS 雨水 YS 合流 HS 电力 供电 GD 14 路灯 LD 信号 XH 燃气 RQ 通讯 中国电信 DX 中国联通 LT 中国移动 YD 中国铁通 TT 中国网通 WT 广播电视 DS 军用通讯 JY 电力通讯 DT 长途 CT 监控 JK 热力 RL 工业 GY 地下建(构)筑物 JZ ⑵ 管线点 设置 各类管线的定位点,均以管 (沟 )道的几何中心或附 属物的几何中心为准,其标志一般应设置在附属物几何中心和特征点在地面的投影位置上。 在无特征点的直管线段上应设置管线点,其设置间距应不大于 50 米。 排水管线直线段如无附属物(窨井、雨水篦等),则不用设置管线点。 探查确定的管线点要在点位中心位置设标志。 标志的要求以能较长时间保存,不易被破坏和不影响市容市貌为原则,根据实地条件,可选择地面钉钢钉、刻 “ 十 ” 字、打木桩等,并用红油漆做醒目标记,于点位附近易较长时间保留的地方标注点号。 ⑶ 草图标绘 普查作业探查现场要将管线连接关系按路段或街道绘制成探查草图,并标注清楚管线 探查的全部数据信息,供测量人员收点测量和内业人员录入管线数据。 ⑷ 明显管线点调查 各类地下管线的专用窨井 (检修井、阀门井、水表井、人孔井、手孔井等 ),出露地表的点 (段 )及与管线相连的附属 物 等为明显管线。 对测区内规定探查范围所包括的各管 15 类所有明显点都要进行调查。 明显管线点量测的内容为 :管线的埋深与管线的断面规格 (管径 )。 排水管道、方沟,要量测管 内 底 、沟道 内 底 至地面垂直距离;电缆沟量测沟道 内 底 至地面垂直距离;其他管线埋深均量管 (块 )顶至地面垂直距离。 埋深量测要采用经检验合格的钢卷尺和量杆量测,读数至厘米。 对地 下管线的断面尺寸 (宽高 )量测时,遇有不规则的电力、 通讯 管块,断面尺寸按最大断面量取,断面应包括所有的管孔。 断面尺寸 (管径 )量测读数记录单位为毫米。 管线偏离井盖中心线大于 20cm 时,按管线特征点和阀门实际投影到地面的位置分别设置管线点,检修井作为孤井处理。 电缆类管线进出‘检 修 井’的出入口与相邻管线点连线的延长线偏离井盖中心大于20cm 时,在管线进出井的位置设置‘井边点’,以控制管线走向。 一井多盖的工作室,边长大于 2 米的实测井边线。 ⑸ 隐蔽管线探查 地下管线探测遵循的原则为 :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 方法有效、快速、轻便、复杂条件下采用综合方法。 由于各类地下管线的材质不同,其所具有的地球物理特征各有差异。 对各类地下管线探测时,应根据不同地电条件选择不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参数,满足精度要求。 ① 金属管线的探测 探测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直接法,对不具备直接法的管段用感应法探测。 探测时,须 采取连续追踪 方式进行,确保管线走向正确。 对埋深较浅的燃气 、给水 等金属管线,要先从一已知明显点起逐步追踪探测出管线走向,查清与其相连接的管线,并将管线的弯头、三通、四通等特征点准确定位、定深。 其测定方法宜采用连续追踪探 测,并于各方向上测定两个以上的直线点和深度,通过直线交汇的做法确定点位和取其探测埋深中值定为埋深值。 在管线交叉处应多处定位、定深,防止将管线连接关系定错。 对于埋设较深的 燃气、给水等金属管线 ,采用常规的探测仪器和探测方法都比较困难,因此采用加大发射机功率、双端连接法(长导线法)探测比较实用,必要时采用地质雷达探测和开挖验证。 ② 电力和 通讯 线缆探测 对电力和 通讯 线缆类管线探测时,应以夹钳法为主。 探测时, 应 分别施加信号于管 16 块 各 电缆,然后分别定位、定深,并根据两端线缆所处位置进行定位、定深修正,取修正后的 中间位置为定位点,取埋深中值为埋深值。 对分支直埋线缆要采用夹钳法分别追踪探测。 当管线弧线弯曲时,以能保证反映出管线的弯曲特征、线形基本圆滑为原则,据实际情况加测管线点。 对集束 PVC 保护管的管埋方式 :由于种种原因,通常 PVC 管在井中是较规则的,但经大量 实践 表明 ,在中间却呈不规则状,开挖后所见大于井中的断面是普遍的,特别是较大的管块群。 探测时,应分别施加信号于管组各电缆, 探测出管线走向左右宽度 ,然后分别定位、定深,并根据两端线缆所处位置进行定位、定深修正,取修正后的中间位置为定位点,取埋深中值为埋深值。 对沟 道的管埋方式 :调查井(孔)两端电缆根数的 变化,发现电缆根数不一致时,注意搜索区间电缆分支。 ③ 非金属管道的探测,根据场地条件、管径的大小、性质等因素,可采用示踪电磁法或用探地雷达进行剖面扫描探测,必要时进行开挖验证,对于大口径的管线也可采用探地雷达探测和验证。 ④ 复杂管线探测 对于地下管线较密集,又相互交叉、重叠、干扰的地段,根据现场条件,管径大小及被探管线与周围介质的差异特征等特性,探测时要从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从外围到局部,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探测。 探测时应留心观察周围管线的相对位置和可利用信息,尽量采用受外界干扰小的直接法、夹钳法。 当存在干扰时,应查明干扰原因及影响幅度,以便进行修正。 各种管线确定后要从正反方向及分支线上采用压线法改变频率、增加输出功率、提高信噪比,以确定目标管线的平面位置和埋深。 对具备钎探和开挖条件的地段要进行钎探和开挖验证,保确探测成果的可靠性。 对埋深较大的复杂管线和非金属管线,电磁法无法解决的,应采用电磁波法 (地质雷达 )定位、定深。 ⑤平面位置的定位 管线平面位置的确定可分为两种探测方式,即扫描(搜索)方式和追踪方式。 扫描方式通常用于盲区管线探测;追踪方式应用于某一根管线走向 的跟踪探测。 两种方式交替使用,相互弥补。 在盲区探测时,应先用扫描(搜索)的方式,普查出管线的大致位置后,再进行追踪探测定位。 在对管线定位时,可采用峰值和零值两种检测方式。 在进行定位的全过程中,应使 17 表头指针(或读数)在刻度之内,使接收机在管线两侧来回移动,反复比较找出最大(或最小)响应点,然后水平转动接收机寻找出最大(或最小)响应方位,其垂直方向即为管线走向。 无论采用哪一种激发方式在目标管线上激发起发射信号至为关键。 因此,在不同的现场条件下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技术。 而接收机距发射机距离的确定,应根据方法试验确定的最小收发距选择。 在管线密集地段工作时,应采用多种方式对管线激发,通过多种耦合形式并使用多种频率,仔细分析信号分布及其变化特征以确定目标管线的位置。 对管线特征点如转折、分支的定位宜采用交汇法。 定位前先查明管线走向和连接关系,在管线各方向上均应至少测三个点,三个点在同一直线上,然后通过交汇定出特征点的具体位置。 对于缓慢变向的管线,应加密用于交汇的测点数,并 应适当加密特征点数,以保证管线整个走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