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内容摘要:
策,依托集团化多元合作平台,大力推进以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的校企合作,切实发挥专业群产学合作组织在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模式)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在办学、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全力打造以专业群产学合作组织为内核的课程发展规划平台、教学资源组织平台和教学运行管理平台,促进专业群与对应产业融合;以课程结构柔性化改革为基础,强化选修制、学分制建设,构建有利于与中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继续 教育相衔接的培养模式,积极开展附属中职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努力满足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推进课程建设,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1.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加快重点课程建设。 继续推行“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职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双系统,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发展能力三层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全面建设以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与区域性特点相结合的专业标准;以强化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全 校 公共课、专业群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为重点,积极开展以项目课程、学习情境课程为重点的课程建设立项,鼓励教师以课程(组)建设为纽带组建多元合作的课程团队,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打造精品课程。 2. 加强校本教材建设,创建优质特色资源。 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为基础,开展由行业、企业参与的校本教材建设;以“教学项目”开发为重点,更新教材结构和内容,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出台校本教材建设、出版扶持政策,完善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评选优秀校本教材和“工作页”等指导用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材建设,提高教材建设水平和质量。 3. 加强公共课建设,改进公选课管理。 重视公共课在全面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以做好全 校 性公共课顶层设计为基础,加强校内外协作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大力建设思政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国防教育、艺术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等公共课程,切实保障公共课教学条件,有效组织公共通识素质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将公共课建成 学校 精品课程,并有 12 门成为省级精品(共享、视频)课程;结合培养目标和资源特色,制定新一轮公选课建设规划,完善公选课开课、选课制度,提高师生参与公选课教学的积极性,加强公选课教学运行的协调与管理,并将公选课教学质量 纳入开课单位的考核指标,确保课程实施的有序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主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加快网络平台与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全面推进重点课程网络化,建设一批省 级及以上共享、视频课程;加强课程虚拟教学项目的开发,鼓励专兼职教学团队联合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专业教学产品,促进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以立项建设专业为重点,围绕专业开展资源库建设,集成系统化的专业、行业教学资源,建设一批省级及以上专业资源库,拓展学生学习时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国家“建设发展专业”为重点,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建设“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的校企数字传输课堂,有效破解校企合作的时空障碍。 (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有效保障培养模式改革 1. 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基地运行管理。 以培养学生基础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种和岗位为依据,按照“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到位”的原则,统筹规划、优化设计专业群校内基地,建设一批具有完整实验实训项目和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提升校内基地建设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以建设规划为依据,结合省级财政投入、 XX 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和 学校 第三教学区启用,每年投入 500 万元,重点立项建设 3 个左右校内实训基地;出台基地建设立项、验收和使用管理评价办法,鼓励教 师结合课程建设、技术研发和团队建设等工作,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强化基地运行管理,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和使用效率,提升教学服务功能。 2. 加强 校 外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基地使用效率。 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根据学生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逐年增加基地数量;加强与校外基地的全方位合作,适度增加 校 外基地建设投入,进一步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紧密型校外基地建设;加强专业群“厂中校”或校外工作站建设,鼓励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增强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功能;加强实践基地管理,形成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指导教 师配备、实习效果考核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切实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3. 构筑技能竞赛平台,促进技能交流,提升 学校 影响力。 结合培养目标和专业群特点,合理规划 校 内组织竞赛项目和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项目;加强重点参赛项目的基础建设,将竞赛项目分解成若干课程教学项目,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围绕重点参赛项目,加大经费资助力度,加强基本条件建设和指导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参赛水平;探索“卓越”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技能竞赛奖励办法,鼓励教师积极承担项目竞赛指导。 (五 )拓宽渠道范围,适度扩大招生规模,稳步提高生源质量 1. 优化生源结构,稳步拓展招生范围。 紧跟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新趋势,主动适应生源市场的变化,合理调整普、职生源比例,逐步提高中职生源数量,努力扩大在校生规模,如期实现“万人 学校 ”目标。 重点拓展与职教集团内中职学校“ 3+2”联合招生专业的设置,逐步扩大“ 3+2”招生计划,实现“ 十三五 ”期间“ 3+2”中高职衔接教学模式在 XX 市域全覆盖;拓宽生源区域,逐步增加省外招生计划;积极发挥“改革试点学校”等政策优势,探索“校考 +高考”和“单独考试、单独录取”、“ 推荐入学”等自主招生模式,加快招生改革试点 ,发挥改革成效。 2. 加强招生宣传,努力提高生源质量。 以学校常规媒体宣传为基础,加强学校优势特色、专业特色的主题宣传,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并积极争取省厅对 我校 招生计划的支持;以分 校 为重点,加强对重点生源学校的宣传,提高招生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试行分 校 省外招生计划下达与招生责任片区联动机制,逐步建立省外招生宣传网络和生源基地(学校),加大省外招生宣传的工作力度,提高省外计划完成率和报到率;以社会需求和就业质量评价为基础,通过发布《 学校 就业质量白皮书》等方式,加强对就业比率高、就业质量好专业的宣传和招生引导 ,促进专业发展和招生计划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3. 开展国际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加强合作交流,深入推进与 XX、 XX、 XX 等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项目合作,拓展合作方式,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等教育合作,逐步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和课程标准,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视域,并为学生国际化就业创造条件。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
相关推荐
写一张工作票。 :按各竞赛项目及鉴定方案的要求执行。 计分方法 理论基础知识满分为 100 分,占总成绩 40%; 技能笔试总分 100 分,占总成绩 10%; 工作票知识 100分,占总成绩 10%; 实际操作 100分,各占总成绩 40%; 总成绩 =理论基础知识、技能笔试、工作票、实际操作各项成绩加权分之和。 (满分 100分) 六、竞赛内容及评分标准 竞赛内容及分值结构 竞赛题型
一条 学校可以设立监事会,监事由出资单位选举产生和更换。 监事会由全体监事组成,负责对董事会成员以及学校校级管理人员进行监察,防止其滥用职权,侵犯学校及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监事会由 三 名临事组成,并推选一名召集人。 监事会中的教职工代表由学校教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第十二条 监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单位的财务; (二)对董事、校长执行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学校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宣传周活动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着力治本 在车间主任的带领下, 4月 27 日 — 5月 3 日以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为主,各组长为辅的宣传组,利用班前会和副班时间组织学习企业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知识。 在学习中大家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经验,
内容不多,同时缺少配套的医疗、娱乐、运动、科教等服务设施与机构,还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学生社区中服务学生的机构还很少,如学生社区内至今还没有设立(或还没有前移至学生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学生事务办理服务中心、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帮困助学(勤工俭学)指导中心等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业创业指导、法律咨询援助、日常事务办理、学业与生活指导等提供服务的机构。 此外
专业集聚,建立 10 个左右专业群。 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以主干专业为重点不断优化集群专业结构,主动适应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新要求。 以示范建设重点专业和省特色专业等群内核心专业为重点,深化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和专业群体建设,力争在 “ 十三 五”末建成 35 个在省内外有较具影响力的重点特色专业及专业群。 改革。 以专业集聚建设为契机
0 苏价费( 96) 417 号、苏价综( 96) 153 号 25 丙酮 100 苏价费( 96) 417 号、苏价综( 96) 153 号 26 甲醛 50 苏价费( 96) 417 号、苏价综( 96) 153 号 27 乙二醇 100 苏价费( 96) 417 号、苏价综( 96) 153 号 28 正己烷 100 苏价费( 96) 417 号、苏价综( 96) 153 号 29 环己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