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食用菌园区示范园实施方案可研内容摘要:

级。 设一个物流传送通道,与流水接种线相对应。 暂存间内安装灭菌车周转轨道。 出料人员由消毒间进入。 其用途:作为灭菌锅内冷却菌袋接种前的暂时堆码。 接种车间 长 4 米,面积 94m2。 设 1 条菌袋自动接种流水线,配菌种处理间、更衣室、缓冲间、消毒间。 接种室长 5m,宽 4m, 20m2。 净化处理,局部区域达到一百级。 人员由消毒净化室进入接种间。 接种室左侧设一个物流传送通道。 用途:用于灭菌 冷却菌袋的净化开放式流水线接种。 菌种袋叉车操作间 长 10 米,面积 88m2。 设置菌种处理人员出口 1 个和接种袋装运出口 1 个。 用途:作为将接种袋转运至培养室的叉车操作空间。 (三)菌袋生产线 长 48 米,宽 30米,建筑面积 1440 m2。 其中抽湿室 150 m冷却暂存车间 558 m菌袋接种车间 132 m菌袋叉车操作车间 600 m2。 抽湿室 抽湿室安装抽湿装置,快速抽湿,宽 5m,面积 150 m2与常压灭菌锅相对应的对面开门,抽湿结束后推入冷却暂存室。 冷却暂存车间 长 19 米,面积 558m2。 采用压缩机快速冷却,净化处理,一万级。 冷却室开门位置与抽湿室相对应。 其用途:作为灭菌后菌袋冷却接种前的暂时堆码。 接种车间 宽 4m,面积 132m2。 接种工艺采用链条滚轴接种机,共 3 条接种线,其要求与菌种接种车间一致,配菌种处理间、更衣室、缓冲间、消毒间等。 净化处理,局部区域达到一百级。 用途:用于灭菌后的菌袋接种。 菌袋叉车操作车间 长 24 米, 600m2。 设置 3 个出入口。 用途:用于菌袋接种和转运培养操作。 二、菌种培养车间 钢构房, 3 栋,单栋长 60m,宽 24m, 1440 m2,菌种培养室总面积4320 m2。 每栋培养车间中间设 4m 宽物流通道,通道两头设物流出入口,通道两侧各设 5 间培养室,每栋共 10 个单间培养室,单间培养室宽 10m,长 12m, 120 m2,在通道两侧单间培养室正中开门, 门规格 200cm 80cm。 培养室墙体安装 10cm 厚聚铵脂板,地面作 5层防潮处理(第一层:地面找平硬化处理,第二层:防潮膜,第三层挤塑板,第四层防潮膜,第五层配钢筋混凝土 10cm 厚硬化)。 配置压缩机控温设施。 (详见附图:菌种培养室平面布局图) 培养室内安装培养架。 培养架采用镀锌钢材结构。 培养架长 9m、宽 75cm、高 , 6 层,层间距 35cm(第一层离地 15cm)。 每单间配套培养架 10 个,与门垂直摆放,每两个培养架相靠摆放,架间距 80cm,两边靠墙摆单架。 用途:用于菌种培养或菌种生产休闲季进行工厂化栽培。 菌袋接种后全部直接进入大棚进行培养和出菇管理,不单独建设培养车间。 三、菌种菌袋生产设施设备配置及选型 (一)设施设备配置原则 利于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操作,尽可能减少人工操作,提高自动化水平。 (二)设施设备配置清单 按菌袋生产日产 4 万袋,菌种日产 1~ 万袋配置所需所需设施设备清单。 表 1 菌种 /菌袋生产设施设备 清单 (略) 第四节 标准化设施栽培场 (大棚) 设计 一、大棚类别、设计要求 采取大棚设施栽培食用菌,其大棚设计为两种:弧型拱连栋大棚和单栋大棚。 基础埋置深度为 177。 下约 1m,四周一圈采用高 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以防止腐蚀钢结构立柱。 骨架 钢材部件均经热镀锌处理,现场组装,现场 无 焊点。 基本风压 (相当于 11级风),排水设计参数 121mm/h( p=1),作物载荷 15kg/ m2,抗地震 6 级,温室主体骨架寿命 10 年以上 (详见附图:大棚设计效果图)。 (一)连栋大棚 规格 40m 8m 5 跨, 1600 m2(内棚面积)。 采用轻钢结构主体骨架,柱间距 4m,大棚水槽离地 3m(肩高),顶高。 其用途:用于层架式覆土栽培与层架式袋栽食用菌。 骨架立柱采用¢ 60 2mm 冷拔钢管焊接,双面热镀锌;立柱底板δ=8mm 双面热镀锌钢板;横梁采用φ 32 结构用冷弯钢管双面热镀锌;拱杆采用φ 25 结构用冷弯钢管双面热镀锌;排水槽采用 b= 钢带冷扎成型双面热镀锌;结构连接件采用 b=2~6mm 钢板加工后镀锌,结构件间用镀锌螺栓和自钻钉连接。 主体骨架保证 10 年以上不生锈。 弧型拱覆盖希腊 PEP 利德膜, 15 丝长寿无滴膜,使用年限 8 年。 每跨顶部开设一个顶卷膜器,两侧各配一个侧卷膜器,卷开部分覆盖 60 目防虫网。 连栋大棚配平顶外遮阳,外遮阳高。 骨架选用¢ 60 热镀管加工制作,连栋间用镀锌管和连接件组合成网架结构。 采用双层遮阳黑色幕布,遮荫率 85%;幕线选用φ 国产优质黑色托幕线,使用寿命 8年以上。 配外遮阳控制系统,设控制箱、驱动电机和传动机轴。 连栋大棚内配套出菇架,镀锌型材。 覆土层架 8 个,代料层架 41个,覆土架规格 18m ,代料层架规格 18m。 ( 二)单栋大棚 规格 40m 8m, 320 m2。 弧型拱棚,边高 2m,中高。 骨架采用¢25 热镀锌钢管,覆盖 12 丝希腊进口黑白膜,设卷膜器,卷起部分覆盖 40 目防虫网。 其用途:用于地栽与墙式袋栽食用菌。 二、建设规模 设施栽培区总面积共 494 亩。 其中:连栋大棚区 137 亩,单栋大棚区共 357 亩。 大棚横向间距 2m,纵向间距 4m。 (一)五连栋大棚 35 座,单栋内棚面积 1600m2,加上棚间距占地面积 1848 m2。 大棚建筑面积 56000 m2,土地利用率 %。 (二)单栋大棚 489 栋,单栋 面积 320 m2,加上棚间距占地面积 440 m2。 大棚建筑面积 156480 m2,土地利用率 %。 大棚总建筑面积 212480 m2,土地综合利用率 %。 第五节 附属工程设计 一、场区道路设计 考虑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设备安装、检修及消防等要求,土建工程区道路宽 4 米,道路结构为现浇混凝土路面, 20cm 厚。 道路两侧配套绿化美化,以绿化为主,美化为辅。 设施栽培场道路 4米,泥碎路或硬化,棚间距道路 2米。 二、供电电源、动力、照明设计 (一)供电电源 在园区内安装专用变压器,变压器功率由专业电力公司 设计。 初步估算,菌种厂、制袋场 100%负荷时,用电总功率为 800kw。 (二)动力与照明 设专门配电管理房,动力线路与照明、培养压缩机等线路分开,使用电压为 380V/220V。 每台机组设置专用配电箱,每台单机分设开关装置,插座、开关管线明设,工程采用接零保护,与防雷接地共用。 (三)防雷 工程按三级防雷保护进行设计,屋顶避雷针 5 米高,屋顶所有金属 管均与防雷系统作等电位连接。 (四)电讯 连接电信有线电话,生产车间使用步话机。 三、给水、排水系统设计 (一)给水系统 配套水塔,容量及规格要求由给排水专业公司设计。 生产负荷 100%时,日用水最高量 200m3。 水质要求达到饮用水标准。 (二)排水系统 分设场地冲洗、瓶架清洗系统,雨水排泄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由专业公司设计,接受环保部门监测。 四、消防、环保、安全卫生等工程设计 (一)消防 每栋建筑物分设消火栓,由专业消防安全公司按有关消防安全规定设置。 (二)环保 园区建设应到当地环保部门进行环境评价登记审查。 其主要污染因 素包括粉尘、废气、废渣、噪音等。 原料粗加工及预湿处理均采用钢构房隔离操作,搅拌采用翻斗及储存搅拌机, 可以有效控制粉尘;锅炉优先考虑采用天然气加热,废气很少,若采用煤碳锅炉,则通过空气预热器和热回收装置及干式静电除尘器与脱硫装置进行废气处理;废渣主要来源于菌种培养后杂菌感染的废次品以及食用菌栽培后的菌袋,利用途径一是作为燃料回炉燃烧,二是进入园区废弃袋循环处理区制作生物有机肥;噪音处理最大噪音要求在 60 分贝以下,车间外不受噪音影响。 (三)安全卫生 锅炉由专业公司制造,并由具有安装资质的专业公司安装,在接受技术质量监督机构的审查认可及锅炉人员上岗培训取得操作资质后投入使用,确保安全。 配套机器维护保养专业人员 ,生产机械并配套防护设施,确保财产及人员安全。 配套公共浴室、厕所等,用于员工洗理。 40 第二章 工艺技术方案 第一节 产品方案 园区规划生产三大类产品:一是食用菌菌种,二是食用菌栽培菌袋,三是食用菌栽培菇(耳)产品。 其中菌种既是园区食用菌生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周边辐射区域的菌种来源,部分直接销售;菌袋生产直接为园区内食用菌设施栽培提供保障,也可以向周边菇农出售进行分散出菇管理。 一、菌种 (一)生产周期安排 设计菌种培养室年周转使用 3 批次,每批次使用时间 40~ 50 天,日产 1~ 万袋,生产始期至生产终期 共需 150 天,到培养结束整个生产周期约 200 天左右。 (二)生产规模 根据培养室规格,使用 37 48cm 菌袋培养筐,每筐放置 12 袋,每批次可培养菌袋 70 万袋以上(每筐 12 袋每层 36 筐每架6 层每间 10 架每栋 10 间 3栋), 3批次培养总规模 200 万 41 袋。 (三)规格要求 瓶装种 广口聚丙烯塑料瓶,容积 800ml,每瓶装干料 左右。 袋装种 聚丙烯塑料袋,规格 17 33 ,每袋装干料。 (三)菌种销售预案 表 2 菌种销售方案 销售 方式 菌种数量 销售区域 备注 自用 100 万袋(瓶) 园区内栽培自用种 销售 100 万袋(瓶) 金堂及周边青白江、中江、什邡等食用菌主产区 压力较大 42 合计 200 万袋(瓶) 二、菌袋 (一)生产规模及生产周期安排 按总体规划设计,菌袋生产总规模为 1000 万袋。 按日产 4万袋计算,菌袋生产期约 300 天,几乎是周年生产,采用技术手段,根据季节进行品种合理搭配安排生产。 (二)规格要求 聚乙烯塑料袋,规格 22 42 ,每袋装干料。 (三)利用途径 用于园区内大棚出菇管理或销售。 三、食用菌栽培产品 (一) 生产周期安排 按大棚一年使用一次计算,生产负荷 100%时,园区全部出菇规模可达 850 万袋左右,若加以循环利用,周年使用,按平均出菇 43 季计算,园区内设计的大棚完全能够承载 1000 万袋的出菇管理规模。 (二)生产规模 连栋大棚 共 35 座,其中覆土层架栽培 8座,代料层架栽培 27 座。 覆土层架栽培 :每座棚 万袋, 8 座总规模 万袋 ,其中灵芝棚 5座, 52 万袋(段),生产规模 =1600m2内棚面积 65%空间利用率 5层架 20 袋 /m2 5 座。 鸡腿菇、长根菇、金福菇棚各 1 座,每座 万袋。 代料层 架栽培 :每座棚 9 万袋, 27 座总规模 243 万袋。 其中金针菇 15 座棚、 135 万袋;毛木耳和秀珍菇各 6座棚、各 54 万袋。 单栋大棚 共 489 栋,其中斜置式地栽 89 栋,墙式栽培 400 栋。 斜置式地栽种类 :香菇,每栋棚栽培 6000 袋,共 万袋。 墙式栽培种类 :平菇、姬菇、榆黄蘑、鲍鱼菇,各 100 栋棚,每棚 万袋,各 120 万袋,共 480 万袋。 44 (三)产量 表 3 食用菌栽培产量预计表 菇类 规模 (万袋) 单产 ( kg/袋) 总产 (吨) 备注 灵芝 52 65 干品 鸡腿菇 78 金福菇 长根菇 金针菇 135 1215 毛木耳 54 81 45 秀珍菇 54 432 香菇 干品 平菇 120 1 1200 姬菇 120 780 榆黄蘑 120 1080 鲍鱼菇 120 840 合计 (四)产品销售途径 菇(耳)产品主要销往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蔬菜连锁超市店等。 第二节 菌种繁育工艺设计 一、技术来源 菌种生产采用固体菌种生产工艺。 46 固体菌种生产是我国菌种生产主流,技术成熟可靠,菌种制作杀菌和隔离方法成熟,接种容易,容易保藏,其可操作性强,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本规划在传统的固体菌种繁育工艺上,引进应用一系列机械化与现代工艺进行组装配套,实现规模批量化的工厂化工业化的菌种生产。 二、工艺路线 原料制备(或粗加工)→液压翻斗搅拌预湿→自动拌料装袋→整车装锅高压灭菌→真空快速冷却→净化处理开放接种→自动控温控湿层架培养→质量检测→菌种成品→自用或销售 三、关键技术及主要 参数 前处理预湿 提前 2至 3 天建堆预湿,使原料充分吸透水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