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内容摘要:
A、自华盛顿始,美国的总统选举就受到两党控制 B、有不同的传统与群众基础 C、政治选举是两党争夺的战场 D、是美国分权制衡的重要部分 A D D A 美国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可以 A、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B、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C、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D、自行任命联邦法官 下列关于美国建立联邦制初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B、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C、州权主义观念渐趋消亡 D、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政治前提是 A、两党制的发展 B、美国的独立 C、统一与稳定 D、 1787年宪法的实施 开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时代的是 A、美国的成立 B、启蒙思想的影响 C、制宪会议的召开 B C C D、两党的争夺 B 第三讲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课标:知道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一、共和制的初步确立 封建帝制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179 22 法兰西共和国成立 ⑴ 大革命前的法国: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 ⑵革命的必然:封建专制及封建生产关系 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789革命 8月 《 人权宣言 》 179 9: 1791年宪法 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 二、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反复斗争 第一帝国建立 (1804~1815) 179 11 雾月政变 拿破仑军事独裁 1804 帝国建立 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专政 第二共和国 (1848~1852) 1815 波旁王朝复辟 1830 “七月王朝 ” 建立 1848 二月革命 共和国建立 第二帝国 (1852~1870) 184 12 波拿巴当选总统 185 12 共和国 帝国 1870 普法战争 败 垮台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870、 9) 1875年宪法 ⑴ 内容:政体 (总统制共和政体 ) ⑵ 意义:标志共和政体最终建立 练习 下列不属于法国第三等级组成成分的是 A、资产阶级 B、贵族 C、城市平民 D、农民 《 人权宣言 》 最积极的意义是 A、实现人的自由平等 B、宣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 C、赋予公民政治权利 D、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王权 B D 根据 1791年宪法的规定,法国成为 A、君主专制国家 B、共和体制国家 C、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D、帝制统治的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将革命向前推进一步,主要表现为 A、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B、废除了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C、推翻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D、取得了瓦尔密大捷 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事件是 A、 1791年宪法 B、 1792年国民大会正式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C、 1875年宪法 D、 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享有行政权 B、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C、不能连选连任,有任期限制 D、在参议院赞同后可解散议会 C B C C 第四讲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课标:知道 《 德意志帝国宪法 》 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统一背景 ⑴ 封建割据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 ⑵ 封建专制阻碍了社会经济、政治进步 统一方式: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统一进程 1864 普奥 ——丹麦 1866 普 ——奥 1870 普 ——法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性质: “ 民族统一运动 ” +“资产阶级革命 ” 影响 实现民族统一,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改变欧洲政治力量对比 封建残余严重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德意志帝国成立: 1871 凡尔赛 帝国宪法 187 4 (政体、权力 ) 标志容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建立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统治特点 ⑴ 浓厚的专制主义残余 ⑵ 强烈的军国主义倾向 三、一战后的德国政体 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 191魏玛宪法 魏玛共和国 魏玛宪法完成了德国由皇帝专权的君主立宪制到议会民主制的转变,使德国人民享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 三、一战后的德国政体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⑵ 建立: 193 1 希特勒组阁 ⑶ 影响:形成二战策源地 历史:专制主义传统与军国主义传统 凡尔赛体系 复仇主义情绪 经济危机中,魏玛政府措施不当 法西斯: “ 民族主义 ” +“社会主义 ” ⑴ 原因 练习 19世纪中期推动德意志统一的因素不包括 A、进步人士提出统一的主张 B、德国的经济基本上连成一体 C、俾斯麦推行 “ 铁血政策 ” D、各邦人民要求统一的革命运动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A、专制主义色彩 B、军国主义色彩 C、确立君主立宪制 D、议会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力 之所以称魏玛共和国是 “ 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 ,根本原因在于 A、德国民众不信奉民主共和 B、共和国没有摧毁专制主义基础 C、魏玛宪法没给人民以民主自由 D、旧官吏控制共和国政权 D A B 下列与德意志的统一不符的是 A、早在 18世纪末,进步人士就提出了统一的主张 B、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封建割据 C、统一解决了德意志的民族问题 D、统一后德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德意志帝国中占重要地位的是 A、民主势力 B、红衫军势力 C、军队 D、议会 下列现象与德意志帝国没有关系的是 A、成立于法国凡尔赛宫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D、皇帝 “ 统而不治 ” 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确立共和政体程度较低的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D C D D 专题小结 一、资本主义国家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保留君主,但君主仅为国家象征,“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为权力中心 保留君主,君主受宪法限制,但君主拥有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方面的广泛权力 废除君主,议会为权力中心,总统为国家象征,总理掌握最高行政权 废除君主,总统为权力中心,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拥有广泛权力 英国最典型,二战后的日本等 1871~1918德国 1889~1945日本 现代德国、以色列、意大利等 美国最典型,较鲜明体现了三权分立的特点 二、英、法、美、德的近代资本主义政体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 国资产阶级革命;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政体及标志: 英国: 君主立宪制。 1689年 《 权利法案 》 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议会限制 美国: 联邦共和制 (资产阶级共和制 )。 1787年宪法颁布后建立了联邦共和国 法国: 资本主义共和政体。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德国: 君主立宪制。 1871年宪法的颁布规定实行 二、英、法、美、德的近代资本主义政体 认识 ⑴ 政体形式各异,共同特征是实行代议制度,即议会民主制,它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⑵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三、比较英美政治制度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本质上均为三权分立的近代国家政治体制 三、比较英美政治制度的异同 不同点 ⑴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① 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② 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③ 政府 (内阁 )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⑵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①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三军 三、比较英美政治制度的异同 不同点 ⑵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② 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 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而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 ③ 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 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能否在总统选举中获胜。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一讲 鸦片战争 课标:列举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概述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 一、战前 中国:封建专制,闭关锁国,小农经济 英国:资本主义,开拓市场 贸易逆差 鸦片走私 灾难 禁烟 驰禁 严禁 183 3,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比较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对外扩张,抢占殖民地,进行原料掠夺和商品倾销,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闭关自守,盲目自大 外交 坚船利炮 装备陈旧落后,军纪败坏 军事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政治腐败:官场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阶级矛盾激化 政治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19世纪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经济落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经济 世界 中国 总体 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 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二、 《 南京条约 》 及战后中国 鸦片战争 (18 6~184 8) 根本原因:抢占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直接原因:禁烟 《 南京条约 》 ⑴ 内容: (通商、割地、特权 ) ⑵ 影响: (主权、市场、进程 )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及战后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⑵ 过程 ⑶ 结果 (目的 ) 185 10~185 6 第一阶段 (占领天津 ) 1859~1860 第二阶段 (占领北京 ) 185 6 《 天津条件 》 (俄、美、英、法 ) 1860、 10 《 北京条约 》 (英、法 ) 战后 中国半殖民程度加深 总理衙门和洋务运动 练习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朝对外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省是 A、广东 B、福建 C、浙江 D、江苏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信中的 “ 文明人 ” 是指 A、英军 B、法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D C B C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利用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部分官绅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西方 “ 长技 ” B、推动王朝中兴 C、实现 “ 自强求富 ” D、推动中国现代化起步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 A、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B、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C、取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利 D、取得了在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利 下列与 《 南。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相关推荐
“屯田制”产生的背景和实质 • 长处于战乱和动荡的政局中 • 大量的土地荒芜 • 大批逃避战乱的流民 • 采用军事编制的方法,将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 • 屯田客对土地只有使用权。 限田制 •背景: – 土地兼并导致国家赋税减少。 – 农民失去土地,加剧社会的矛盾和动荡。 •实质: – 西晋的占田制,不是国家对土地的分配,而是国家限定对土地的占有额度。 – 用法律的形式,保护士族门阀的利益。
版本、篇目、全文检索 书签、批点、打印 一、中国古籍数字化之现状 古籍内容的数字化 中国大陆的古籍数字化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 《 祕籍琳琅 》 清华大学的 “ 建筑数字图书馆 ” 浙江大学等的 中美百万册数字图书馆 一、中国古籍数字化之现状 古籍内容的数字化 中国大陆的古籍数字化 出版社的古籍数字化工作 中华书局的 “ 中华古籍语料库 ” 版本优势 一
炮。 我认为当时的清政府也太软弱了,连葡萄牙这样的小国家也敢来欺负我们,为什么不反击呢。 别吵了。 我们还是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吧。 •我们应该记住这些屈辱的历史。 •我们应该锻炼身体,别让外国人再骂我们是东亚病夫。 •我觉得最重要的
们有优秀的指导老师黄景 忠及图书馆有丰富的资料。 ◆ 裹脚是古代女性的一种象征, 从中可影射出中国古代女性的 生活,社会地位等。 从而也加 强我们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预期成果 根据各项活动的具体内容做一份调研告,与大家交 流心得体会,撰写一份相关论文。 表达形式 多媒体资料、图片、文字说明、相关报告。 参考文献 历史书籍、互联网等。 ◆ 裹脚已不再是传
政治,因此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禁止言论和出版自由 ——“书以宋儒传教为宗,行文尚典实纯正,今后督学以 《 四书五经 》 等书。 ” 科举考试以 八股 取士 更为严格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是指 《 论语 》 、 《 孟子 》 、 《 大学 》 和《 中庸 》 ;而五经是指 《 诗经 》 、 《 尚书 》 、 《 礼记 》 、 《 周易 》 、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