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内容摘要:

半肝 无 无 无 A I/Ⅱ Ⅱ Ⅱ a 单个或两个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 5cm 在左右两半肝 无 无 无 A I/Ⅱ Ⅱ /Ⅲ A Ⅱ b 单个或两个最大直径之和 10cm,在半肝;或 5cm,在左右两半肝;或多个 无 无 无 A I/Ⅱ Ⅱ /Ⅲ A Ⅲ B/Ⅳ A 任何 门脉分支、肝静脉或胆管 无 无 A 或 B Ⅱ Ⅲ a 任何 门脉主干、下腔静脉 或有 或有 A 或 B Ⅱ / Ⅲ Ⅲ B/Ⅳ A/Ⅳ B Ⅲ b 任何 任何 任何 任何 C Ⅲ IAⅣ B 注:三种分期方法并非能完全对应 (二)证候诊断 1.肝郁脾虚证 : 上腹肿块胀闷不适,消瘦乏力,倦怠短气,腹胀纳少,进食后胀甚,口干不喜饮,大便溏数,小便黄短,甚则出现腹水、黄疸、下肢浮肿,舌质胖、舌苔白,脉弦细。 2.肝胆湿热证:头重身困,身目黄染,心烦易怒,发热口渴,口干而苦,胸脘痞闷,胁肋胀痛灼热,腹部胀满,胁下痞块,纳呆呕恶,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或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3.肝热血瘀证:上腹肿块石硬,胀顶疼痛拒按,或胸胁疼痛拒按,或胸胁炽痛不适,烦热,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或短赤,甚则肌肤甲错,舌质红或暗红,舌苔白厚,脉弦数或弦滑有力。 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 4.脾虚湿困证:腹大胀满,神疲乏力,身重纳呆,肢重足肿,尿少。 口粘不欲饮,时觉恶心,大便溏烂,舌淡,舌边有齿痕,苔厚腻,脉细弦或滑或濡。 5.肝肾阴虚证:臌胀肢肿,蛙腹青筋,四肢柴瘦,短气喘促,唇红口干,纳呆畏食,烦躁不眠,溺短便数,甚或循衣摸床,上下血溢,舌质红绛、舌光无苔,脉细数无力,或脉如雀啄。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肝郁脾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疏肝软坚。 推荐方药: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桃仁、柴胡、当归、白芍、八月札、川朴、栀子、莪术、生甘草等。 2.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推荐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绵茵陈、栀子、大黄、金钱草、猪苓、柴胡、白芍、郁金、川楝子、枳壳、半枝莲、七叶一枝花、车前草、泽泻等。 3.肝热血瘀证 治法:清肝凉血,解毒祛瘀。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下瘀血汤加减。 龙胆草、半枝莲、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柴胡、桃仁、莪术、大黄、茜根、丹皮、生甘草等。 4.脾虚湿困证 治法:健脾益气,利湿解毒。 方药:四君子汤合五皮饮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皮、香附、枳壳、陈皮、大腹皮、冬瓜皮、泽泻、薏苡仁、龙葵、桃仁、 莪术、半枝莲、甘草等。 5.肝肾阴虚证 治则:清热养阴,软坚散结。 方药:一贯煎加味。 生地、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桑椹子、川楝子、赤芍、鳖甲 ( 先煎 ) 、女贞子、旱莲草、丹皮等。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 2~ 4 味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半枝莲、蜈蚣、八月札、穿山甲、七叶一枝花、山慈菇、白花蛇舌草、龙葵草、肿节风、冬凌草等。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 西黄丸、金克 槐耳颗粒、肝复乐、 金龙胶囊、 安康欣胶囊、 小金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 丸、 化癥回生片、 鸦胆子油软胶囊、平消胶囊、 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等。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康莱特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斑蝥酸钠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艾迪注射液 、消癌平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亚砷酸注射液等。 (四)外治法 根据病情酌情使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中药、中成药进行外敷治疗、中药泡洗、中药熏洗等。 (五)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敷贴、耳穴压豆和 拔罐等方法。 针灸治疗的取穴以肝俞、足三里为主穴,配以阳陵泉、期门、章门、三阴交等;穴位敷贴以章门、期门、肝俞、内关、公孙主穴,疼痛者配外关、足三里、阳陵泉;腹水配气海、三阴交、阴陵泉等。 (六)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射频消融治疗、中药介入治疗、深部热疗、免疫系统治疗等。 (七)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疼痛、黄疸、出血、感染及发热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具体 参考《临床诊疗指南 — 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八)护理 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并 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 中医证候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如胁痛、腹胀、疲乏无力、纳呆等中医证候。 评定指标: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 4 级:( 0)无症状、( 1)轻度、( 2)中度、( 3)重度,治疗情况根据根据症状出现的情况记录。 (详见附件 3)。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疗前 /疗后)。 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 2/3; 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减少≥ 1/3,≤ 2/3; 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 无效:症状无减轻或减轻< 1/3。 2. 生存质量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前后行生活质量判定。 评定指标:卡氏评分。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评分情况比较。 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 20 分以上; 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 10 分以上: 稳定: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不足 10 分或没有变化; 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 3. 客观疗效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瘤体的变化情况。 评定标准: CR 完全缓解:全部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并至少维持 4周。 PR 部分缓解:肿瘤最长径之和缩小≥ 30%以上,并至少维持 4 周。 PD 病变进展:最大径增大≥ 20%,或 出现新病灶。 SD 病变稳定:肿瘤最长径之和缩小未 PR,或增大未达 PD。 (二)评价方法 对照患者入院前后的病情变化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 1. 中医证候 中医证候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肝癌中医证候标准进行评价(详见附件)。 2. 生存质量 主要采用 KPS 评分评价。 3. 客观疗效 瘤体变化采用国际通用 RECIST 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4. 化验指标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记物等的检测方法参照化验室的相关要求执行。 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 附件 原发性肝癌症状分级量化表 症状 轻 中 重 胁痛 胁肋部不适偶有疼痛,生活及睡眠不干扰 疼痛明显,发作较频,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 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生活及睡眠受干扰。 须服止痛药,生活、睡眠严重受干扰 胸闷善太息 胸闷不适偶有太息 胸闷较明显,时见太息 胸闷明显,时时太息 痞块 肋下未触及痞块,但特殊检查见占位性病变 肋下触及痞块,在 3cm以内,质较硬,表面可不平 肋下触及痞块,在 3cm 以上,质坚硬,表面可触及结节 纳呆 饮食无味 食欲差 无食欲 食少 食量稍减 食量减少 1/3 食量减少 2/3 及 2/3 以上 脘闷 胃脘不适 胃脘闷胀不舒 胃脘闷胀明显 情绪抑郁 情绪低落,言语减少 忧郁寡言,表情淡漠 悲观失望,沉默不语 嗳气 偶有嗳气,嗳声较轻 嗳气较频,嗳声较响 嗳气频作,嗳声响亮 恶心呕吐 偶有恶心,欲呕 常有恶心,呕吐每日2~ 4 次 恶心不息,呕吐频作,每日4 次以上 大便溏泄 大便稀软不成形,日行2~ 3 次 烂便、溏便,日行 4~ 5次或稀便日行 1~ 2 次 稀水样便,日行 3 次以上 神疲乏力 精神不振,不耐劳力,但可坚持日常轻体力活动 精神疲乏,勉强坚持日常轻体力活动 精神极度疲乏,四肢无力,不能坚持日常活动 腹胀 腹部轻度胀满,食后腹胀,半小时缓解 腹部胀满,食后腹胀明显,半小时到 1 小时内缓解 腹部明显发胀,食后尤甚,2 小时内不能缓解 面色晦暗 面色萎暗,不润泽 面色黯黑,无光 面色黧黑,干枯 形体消瘦 轻度消瘦,体重较前下降 2kg 消瘦,体重较前下降2~ 4kg 明显消瘦,体重较前下降4kg 以上 大便干结 大便干结,每日一行 大便秘结,排便困难,每 2 日一行 大便秘结,排便艰难, 3 日及 3 日以上一行 口粘不欲饮 口淡不爽,不思饮。 口 口中粘腻,唾液粘稠不 不欲饮,饮后恶心 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 中发粘,唾液偏稠 思饮,饮后无不适 心烦 偶有心烦 时有心中懊憹 常常心中烦如焚 易怒 偶有怒气 易怒 常常发怒 黄疸 轻微目黄 目、身、溲发黄 目、身、溲深黄,皮肤瘙痒 口苦 晨起口微苦 口中发苦,食而无味 口中甚苦,食不知味 口干咽燥 口、咽微干,饮水可缓解 口干少津,咽干,饮水后能缓解 口干、咽燥、欲饮水,饮水后也难缓解 溲赤 小便发黄 小便黄而少 小便黄赤不利 发热 午 后 间 断 低 热( ~℃) 持续低热 发热不退( 38℃及 38℃以上) 烦渴 轻度口渴,日饮水量达2020ml 口渴明显,日饮水量达2020ml~2500ml 烦渴,频繁饮水,日饮水量大于 2500ml 五心烦热 晚间手足心微热,偶有心烦 手足心热,不欲衣被,时有心烦 手足心灼热,不欲衣被,握冷物则舒,终日心烦不宁 头晕 头晕眼花,时发时止 头晕,如坐舟车,行走不稳 眩晕易扑,视物旋转,站立不稳 耳鸣 耳鸣轻微,间歇发作或仅在安静环境中出现 耳鸣较重,时时显现,在嘈杂环境中仍有耳鸣,或伴轻度听力障碍 耳鸣严重,昼夜不停,影响工作和睡眠,或伴有中度以上听力障碍 腰酸 晨起腰酸捶打可止 持续腰酸,劳则加重 腰酸如折,休息不止 膝软 轻微膝软无力 膝软不任重物 膝软无力,不欲行走 失眠 睡而不稳,晨醒过早 每日睡眠不足 4 小时 彻夜难眠 盗汗 寐则汗微出 寐则汗出,但不湿衣 寐则汗出如水,湿衣 出血 偶有牙宣、鼻衄、肌衄或便血 反复牙宣、鼻衄、肌衄、便血或吐血,量不多 牙宣、鼻衄、肌衄、便血或吐血,量多难止 鼓胀 腹大胀满 腹部胀大,按之如水囊,青筋可见 腹大如鼓,脐心突起,青筋暴露 青筋暴露 腹壁上青筋隐约可见 腹壁上青筋显露 青筋显露并有迂曲 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 NCCN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 2020 中国版) 》,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 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 ( 1)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 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 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滑。 ( 2)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 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 舌质红,苔少有龟裂。 脉细数无力。 ( 3)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 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 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 脉弦数或滑数。 ( 4)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白细胞下降等。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弱。 ( 5)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 脉细数或弦细。 ( 6)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 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 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 舌淡或淡暗,苔白。 脉细数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痰凝证 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 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 治法:调理冲任,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 郁金,柴胡,当归,生地,白芍,牛膝,桔叶,菟丝子,枸杞子,生山药,茯苓,夏枯草等。 3.毒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溃坚。 推荐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金银花、地丁、皂角刺、乳香、没药、浙贝、赤芍、山慈菇、白芷、蒲公英、玄参、夏枯草、龙葵、当归等。 4.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 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熟地、白芍、鸡内金、焦三仙、鸡血藤、阿胶等。 5.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兼以解毒。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北沙参、麦冬、玉竹、生黄芪、白术、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焦三仙、夏枯草、花粉、浙贝母、猫爪草等。 6.瘀毒互结证 治法:益气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