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内容摘要:

施防止刺伤或划伤,并应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最好不使用玻璃制品。 尽量使用安全针具采血,如碟形真空针,自毁性针具等,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和刺伤的危险性。 应 将用过的针头直接放入坚固的容器内,消毒后废弃。 13 六、 HIV 初筛实验室废弃物处置和消毒措施 废弃物处置 废弃物处置应符合《 实验室 生物安全 通用要 求》( GB 194892020)和《消毒技术规范( 2020 年版)》。 从 艾滋病 实验室出来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物和其它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安全运至消毒室,并在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或废弃。 HIV 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 压力蒸汽消毒, 121℃ ,保持 15~ 20min。 干燥空气烘箱消毒(干烤消毒), 140℃ ,保持 2~ 3h。 HIV 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 HIV 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 2020~ 5000mg/L)、75%乙醇和 2%戊二醛,保持 10~ 30 min。 废弃物缸: 5000mg/L 次氯酸钠。 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 75%乙醇。 溢出物: 5000mg/L 次氯酸钠。 污染的台面和器具: 2020mg/L 次氯酸钠 ,也可以用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 器械可用 2%戊二醛浸泡消毒。 实验台消毒 、实验台消毒措施必须符合艾滋病实验室的通用生物 安全要求。 由专人按特定程序和方法进行清洁和消毒。 、台面的清洁消毒,保持清洁、湿式打扫。 每天开始工作前用湿布抹擦 1 次,地面用湿拖把擦 1 次,禁用干抹干扫。 抹布和拖把等清洁用具实验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晾干,下班前用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 2020mg/L)、~ %过氧乙酸或 75%乙醇抹擦 1 次。 也可用便捷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消毒。 、操作未知传染风险样品一样进行消毒与灭菌,小心存放、拿取和使用所有可能有传染性的血液、 质量控制 和参考物质,若被上述物品明显污染,如具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器皿打破,洒落于台面,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 5000mg/L 有效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或乙醇洒于污染的台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 30~ 60 min 后再擦拖把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 1h 以上。 、各类在实验室实验台上操作后的废弃物品均应视作物染物分类处理,所有废弃物应视为 HIV 污染物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处理。 消毒液的配制及使用 、 HIV 实验室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205000mg/L)、 75%乙醇和 2%戊二醛,保持 10~ 30 min。 、 含 氯 消 毒 剂 的 配 制 : 次 氯 酸 钠 原 液 使 用 前 进 行 1: 20~ 1: 50 稀释( 20205000mg/L)或联昌 84 使用前进行 1: 10~ 1: 25( 20205000mg/L)稀释 14 后,用于实验室内的消毒。 、乙醇,俗称“酒精”,能够杀灭多种 细菌 ,对 HIV 病毒有一定的杀灭作用,70~ 75%的效果最好。 因此,使用前新鲜配置足量 70~ 75%的乙醇,用于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的消毒,可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过氧乙酸也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高效消毒剂,新鲜配置 1~ 3%的过氧乙酸熏蒸,用于地面、墙壁、实验器材及实验室内资料、文件、书本等物品的消毒。 %的过氧乙酸用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手浸泡 1~ 20 分钟,再用肥皂洗手。 、 2%戊二醛用于可浸泡物品的消毒, 医疗器械 等。 、 HIV 实验室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配置,本着多用多配,少用少配,现用现配的原则,保证消毒剂使用时的浓度,保证消毒效果。 15 七、 HIV 初筛实验室环境消毒隔离制度 实验室 应分为清洁区和 操作区,清洁区要 注意保护不受污染。 操作有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 生物安全 柜及其它防护设置,如紫外线灯,排气扇等操作区的工作台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一次。 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 ,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巾一带一消毒,所用止血带及纸垫每日消毒,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杜绝交叉污染。 一次性医用器具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微量吸血吸管,应严格做好领发登记,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室一对一调换,统一处理,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装入污物袋送焚烧炉焚烧。 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必须洗手必须戴好帽子与口罩,操作台和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洗手,必要 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换消毒两次。 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碘酒棉签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并注意试管有无破裂。 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 ,用流水冲洗 ,挤出血水 ,应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实验室操作时应戴上手套。 吸取标本,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按 操作规程 ,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已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次氯酸钠 (2020mg/L)中两小时后,标本倾弃,一次性容器送焚烧,重复使用的经清洗消毒和灭菌后再使用,均要有记录。 有毒化学试剂和放射性试剂使用后要经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1非科室工作人员不准进入实验室,外来人员参观需经科主任同意方可进入。 16 八 、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程序 职业暴露的处理方法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 粘膜,或者被含有 HIV 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 HIV 感染的情况。 急救处理 ( 1)刺激出血: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只要情况允许,应实行急救。 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 2)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 眼睛、口、鼻溅入 HIV 阳性标本,立即用大量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应避免摩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 10 分钟。 ( 3)受伤部位的消毒与包扎:伤口应用消毒液(如 75%酒精、 2020mg/L 次氯酸钠、 %%过氧乙酸、 %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 毒,并包扎伤口。 暴 露 的 类 型 粘膜或可能有损伤的皮肤 只沾染完整的皮肤 刺、割伤皮肤 暴露量 不需 PEP 危险度 量小暴露时间短 量大 暴露时间 低危 如:表皮 擦伤、针刺等 高危 如:伤口较深、仪器上可见血液等 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 血液或含血液体 不需预防性治疗 是 否 暴露物是否是传染性物质,如血液、含血体液、其它传染性物质或被其污染的器 械 1 级暴露 2 级暴露 2 级暴露 3 级暴露 17 ( 4)由于暴露后有无采取急救措施对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