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数字有何含义?内容摘要:

延时进行反馈。 是采用等级、分数还是描述性评语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评价设计的上述各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需要进行系统设计。 (二)利用以学习成长档案为主的自我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与发展  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倡在重视教师及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录化学学习的重要资料,包括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收集的化学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2. 例如: 学习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这一主题的有关内容时 , 可在学习档案中收录以下资料: ( 1) 自己或同伴收集到的有关化学物质的资料 , 如新闻和 科技动态的剪报 、 图片 、 照片 、 实物等。 ( 2) 学习空气 、 金属 、 水与溶液 、 生活中的化合物等项内容后 , 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其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认识。 ( 3) 有关氧气 、 二氧化碳气体学习的探究活动资料 ( 包括提出的问题与假设 、 设计的方案 、 实验记录 、 对实验活动的自评和他评 、 对实验的反思与体会 、 问题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等 )。 ( 4) 对当地污染状况的调查和防治污染的建议。 ( 5) 对化学在空气污染的形成与防治中的功过的认识。 ( 6)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评价(包括基础知识、实验设计和探究活动等情况),有待改进的问题和改进的设想。 评价项目 具体内容 收录及评价方式 作业、小测验 采用分组互评作业的形式(利用习题课,每章 3~4次),学生写评语(包括优点和错误原因分析),并修正自己每次做错的题目、错误的原因分析 教师利用习题课或课下几分钟每章重点反馈 3~4次 , 可直接将其发给学生 , 并实施整体和个人定性评价 ( 抽样 ) , 原内容及评价结果入档 (定性评价与等级记分结合) 学习笔记 预习记录: 自己的想法 、认识等 , 但不能完全抄书 课堂笔记 :必有内容是:学生自己认为的重点 、 难点;其他不限 课下笔记: 内容不限,如认识的改变、自己收集的化学学习信息和资源 以小组为基本单位 , 组员经常交流讨论学习状况 、 互相交流笔记 , 进行自我评价并评价他人的学习笔记 , 教师定期抽查学习笔记 , 作出定性评价 ( 从内容方法上予以评价 ) ;小组长 ( 定期更换 ) 检查 , 修正内容及评价结果入档 ( 教师 、 组长负责制 ) (定性评价) 课后感、实验报告、学习状况分析、其他活动 档案袋评定 评价项目 具体内容 收录及评价方式 课堂 活动 表现 学生课内外活动过程和结果:学习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设计、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合作精神、总结交流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 整体活动表现记录评价表 ( 具体内容依据教学内容而定 ) , 每堂课留 1~3分钟让学生谈谈收获 , 及时反馈 , 注重反馈结果的激励性 ( 定性评价 ) 个人活动表现记录评价:分批次进行,每堂课重点评价 1~2组并追踪访谈( 3~5分钟),制定访谈计划 ( 定性评价与等级记分结合 ) 课外 活动表现评价 (三)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传统的纸笔测验 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进行评价。 但对学生在探究能力 、 实验技能 、 情感 、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则更需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来作出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 是通过观察 、 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 对学生的参与意识 、 合作精神 、实验操作技能 、 探究能力 、 分析问题的思路 、 知识的理解 、 认识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多方位的评价。 评价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 , 在比较 、分析的基础上 , 给学生恰当的反馈予以激励和促进。 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独立 、 小组或团体的形式 , 既可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