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瓣膜病超声诊断内容摘要: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 [病理解剖 ] 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完整,通常有 ASD; 右心室、三尖瓣发育不良 [病理生理 ] 右房血流-卵圆孔或 ASD-左房-体循环 肺血来源于 PDA或侧枝循环 . 超声心动图诊断 与三尖瓣闭锁极为相似。 右室高度肥厚,节段性闭塞。 少数右室腔扩大。 右心室心内膜增生,肌小梁增粗,漏斗部或小梁部缺失。 右室壁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多个无回声区,为扩张的窦状隙。 超声心动图 观察要点 肺动脉瓣:闭锁范围。 肺动脉发育 大动脉关系 体 肺侧枝 /PDA 右室形态: I型:右室发育不良; II型:右室正常 右室依赖冠脉循环 二尖瓣畸形 二尖瓣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等二尖瓣器所出现的先天性病变,导致二尖瓣的功能障碍,病变可累及上述一种或多种结构。 包括二尖瓣环发育不良、二尖瓣瓣叶畸形、降落伞型二尖瓣、双二尖瓣口、二尖瓣 Ebstein畸形、三瓣叶二尖瓣、二尖瓣骑跨和(或)跨位等。 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及其瓣器发生粘液样退化变性,瓣叶增大、增厚、冗长,可累及前叶和(或)后叶。 同时可出现腱索延长、变薄、扭曲、纤维化,甚至断裂,可合并钙化,乳头肌往往无明显异常。 二尖瓣前后叶脱垂 四腔心 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后叶脱垂 左室短轴 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反流 降落伞型二尖瓣 1961年 Schiebler首先报道,二尖瓣瓣叶通常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畸形主要表现为二尖瓣腱索缩短、增粗、相互融合,一般所有的腱索均附着于单组乳头肌,形如降落伞,可影响二尖瓣瓣叶的开放,血液往往只能通过腱索之间的缝隙。 单组前外侧乳头肌 双口二尖瓣 1876年由 Greenfield首先报道,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出现两组二尖瓣,形成两个瓣口, 85%的两个瓣口大小不等。 二尖瓣的功能可正常,亦可狭窄或(和)关闭不全。 左室长轴 双口二尖瓣 左室短轴 双口二尖瓣 二尖瓣瓣上纤维环 1902年由 Fischer首先报道,在靠近二尖瓣上的左心房部位,出现较坚韧的纤维组织环状隔膜,附着于二尖瓣与左心房的连接处,中央往往有大小不等的孔洞。 左心房并未被分隔成两个腔室,四根肺静脉的开口和左心耳均在此瓣上纤维环的上方,故与三房心不同。 二尖瓣瓣上环 左室长轴 三房心。先天性瓣膜病超声诊断
相关推荐
—。 49 59 95 45 有 50 幅蜡笔画 ,80幅水彩画 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蜡笔画比水彩画少几分之几。 水彩画比蜡笔画多几分之几。 水彩画有 50幅,蜡笔画是水彩画的 ,蜡笔画有多少幅。 5 3 蜡笔画有 80幅,水彩画是蜡笔画的 ,水彩画有多少幅。 8 5 蜡笔画比水
/h。 ( 3)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 浓氢氧化钠溶液,在 20℃ 、无光条件下, 3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 ,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 X处。 则在有光条件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 mL/h。 三、测溶氧量的变化 黑白瓶法 例 3 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 10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
中膜增厚 外膜增厚 复合型动脉病变 丛样病变 扩张性病变 动脉炎性病变 肺动脉高压分级( Wagenvoot) Ⅰ 级 :肺小动脉肌性增厚 Ⅱ 级 :肺小动脉肌性增厚和细胞性内膜增生 Ⅲ 级 :内膜纤维性增生形成板层样改变 Ⅳ 级 :丛样病变形成 ,内膜和中膜广泛纤维 化 ,含铁血黄素沉着 ,坏死性动脉炎 肺动脉高压分级临床意义 ⅠⅡ 级:属可逆性改变, 有手术适应证
不易张开,如置入封堵器过大甚至可造成室壁结构的扭曲 心尖部室间隔与其他部位室间隔相比较厚,缺损管道较长,当缺损口左右室面呈角度 ,不在同一平面上时,缺损管道则更长 虽然置入的封堵器较实际缺损大出 (缺损 ,封堵器12mm),但置入的封堵器厚度与病变管道长度不相适应,导致封堵器变形而固定不牢,随着心尖部较强的运动而脱落 室缺封堵 严重并发症统计分析 封堵器脱落 VSD封堵术即刻封堵器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