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湖生态农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至 2020 年的 万亿元。 同时,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从 2020 年的 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元,基本完成翻番。 技术优势 现 代高新农业技术 项目采用现代高新农业技术,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重点 包括 抗病育种、洁净蔬菜、绿色蔬菜产业化技术、产后加工增值技术等四大方面。 同时项目设置专家组和服务中心,衔接科研与实际生产,加强成果转化。 项目根据动植物生长所需最适宜生态条件在现代化设施条件下进行环境自动控制,使其生长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实现生产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保证农产品全年生产和均衡上市,达到农产品高产出和高效益。 都市农庄 开发技术 项目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采用生态环保技术,实现废物零排放,建立绿色交通,打造绿色建筑,开发新能源,实现中水回用和废弃物回收利用。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项目采用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包括 农业智能控制技术、低耗照明系统、雨水收集及水循环系统技术、长寿膜大棚设施重点栽培技术、“柏杨湖”生态农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9 页 反季农业种植技术、地热源技术、光伏技术、新型沼气技术、植物残渣无害处理技术等,充分保证项目生态种植、生态加工、生态观光、无污染、无公害。 区位优势 新兴镇是天府新区的组成部分,距成都市中心约 20 公里。 地处天府新区生态绿隔区,北临成都主城区,西靠天府新城,东临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南接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 按照天府新区规划要求,“柏杨湖” 都市农庄 位于以田园风光为主的都市休闲生态功能区,项目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柏杨湖”生态农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0 页 图 21 项目一期总平布置图 资金优势 四川合佳兴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力雄厚,资金充足,能很好的保证项目的建设运营。 “柏杨湖”生态农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1 页 第三章 项目建设 项目选址 项目拟选址于天府新区新兴镇柏杨村 2 组,见图 31。 图 31 项目建设地 建设规模 “柏杨湖”生态农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2 页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村的发展方针,符合天府新区生态都市农业产业规划。 通过土地利用和整理,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符合市政府建设成都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 表 31 用地情况及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面积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亩 1000 2 生态农业项目用地 948 婚庆广场 亩 7 观光大棚 亩 25 蓝莓园 亩 158 果疏采摘园 亩 260 人工湿地公园 亩 100 开心农场 亩 65 中草药保健食品 亩 50 牡丹园 亩 100 果疏生产大棚 亩 33 道路、景观、停车位 亩 100 绿化带 亩 50 3 配套建设项目用地 亩 接待中心 平方米 7600 酒店 平方米 31000 会议中心 平方米 4800 餐厅 平方米 12020 特色餐厅 平方米 7000 商务会所 平方米 7600 “柏杨湖”生态农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3 页 项目建设方案 整体设计 整体性 都市农庄 在规划时遵循因地制宜、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以集约化农业生产,低碳节能示范为 都市农庄 基础,向高科技生态事业深度发展。 农庄规划以生态农业模式、低碳节能建筑环境作为农庄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现代化农庄典范精品。 协调性 深入执行规划思想并配合建筑群的空间造型特征,通过地域化、生态化、人性化、风情化的合理设计,创造与规划、建筑设计风格一致的独特园林风貌,环境设计风貌取向与地形特征充分结合。 “柏杨湖”生态农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4 页 风貌观赏性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采用“相地构形”的规划布局手法,有机组织景观及视线通廊、并建设“人工湿地”,相互间对景和借景,丰富景观层次,创造鲜明的景观特色和收放有序的开放式景观格局,创造具有特色的景观形象。 “柏杨湖”生态农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5 页 “柏杨湖”生态农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6 页 规划分区 项目将通过 “柏杨湖” 都市农庄 逐步发展, 建立起 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两大板块,共七大分区。 主导产业  科研培训交流区  集约化农业生产区  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示范区  生态环保区  观光旅游区 辅助产业  生态农产品商业区  生产加工及流转区 “柏杨湖”生态农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7 页 主体建筑及景观 主体建筑体现低碳、节能、环保、生态的特点, 营造“绿色、安全、低碳、生态”的主题形象。 中央绿轴绿化营造回归自然的氛围,以高大的常绿乔木为主,并在局部根据选景要求铺以灌木和鲜花。 对于人流活动集中地段采用耐践踏、四季常青的草种。 公用配套设施建设 供水工程 本区域给水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统一给水系统。 给水网管系统采用环状与树枝状相结合的形式。 灌溉用水通过专门灌溉管网引水。 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的排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排放原则:按照反馈利用、超量排放的原则规划排水。 “柏杨湖”生态农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8 页 污水 在园区采用生物技术就近 (人工湿地 )处理,并形成二次回水(中水)加以利用。 消防工程 消防体制:项目区内的消火栓系统采用常高压制,由市政府管网直接供水。 从不同市政管网上引入两路 DN150 的进水管,供水压力,水量和水压满足下区内所有建筑物生活、生产用水及室内、外消火栓用水的要求,采用生活、生产及消防系统合一管网。 供电工程 区域内接入 10KV 的电力电缆供电。 电网规划(电缆埋地铺设),采用电缆环网供电方式。 规划装机容量 250KVA,容载率 1:。 电信工程 园区内按 10 年内 1 门 /100 ㎡建筑面积估算,温室为 4 门 /个,园区内预测电话为 100 门。 供气工程 天然气管道就近引入;接入管管径 DN100。 压力级制:采用中压配气,楼栋调压箱调压、低压进户方式。 室外天然气管采用无缝钢管,直接埋地敷设,管道采用沥青玻璃布防腐。 交通规划 项目道路按国家标准规划建设, 车行道路系统 采用 缓和的曲线形主干道加上尽端式垂直分枝的道路骨架。 静态交通系统结合道路网络及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机动车停车位按各地块指标规划设计。 “柏杨湖”生态农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9 页 项目建设工期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工程量及其他前期准备、协作条件的成熟度,一期项目拟实施总工期为三年: 2020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 一期 施工进度安排 第一期建设主要分三个阶段,具体实施进度计划见下: 第一阶段:重点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农庄相关配套设施。 表 32 第一阶段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 序号 工程建设 内容 建设周期 说 明 1 规划,改造,整理土 至 综合规划土地为后期工作奠定基础。 “柏杨湖”生态农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0 页 地 2 建设临时简易地膜大棚 至 繁育辣木,青钱柳,红豆杉,珙桐等为后期提供种苗。 3 构建节能型观光大棚 至 前期作为临时工作人员办公,宿舍以及小规模接待室,后期作为农业新技术新设施展示观光。 4 建设新型节能温室生产大棚 至 作为后期保健中药材 、 高端绿色果蔬 、 珍稀林木培植繁育生产。 5 开拓人工湿地即人工湖湿地观光带 至 主要目的为项目区污水生物化处理及水产养殖 6 建设农耕文化广场 至 广场以展示四川农耕文化为主题, 辅以停车休闲观光 、 游客集散。 7 建设机耕道,步行道和观光道 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