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乃县多胎肉羊养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护草原生态安全 ,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020 年,国务院 128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八个省区率先建立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通过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性补贴等方式,逐步核减草原牲畜放牧量,实现草地生态良性发展。 按照国家确定吉木乃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实计划 , 在推进草地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5 年里,吉木乃县将有 100 万亩草原实现禁牧, 824 万亩草原实现草畜平衡管理,预计全县草原牧区将核减近 4 万标准羊单位。 在目前 ,按照自治区确定的“生态立区”的发展思路,首要的任务是核减牧区牲畜放牧量 ,恢复草地生态平衡,牧区 已失去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资源潜力。 传统养羊比较效益低,实现牧区牲畜转移和恢复农区养羊业任务艰巨。 目前 ,吉木乃县还未摆脱传统的单胎繁育粗放管理的养羊模式 ,受养殖比较效益影响 ,草原牧区主要以天然放牧为主 ,城郊及农区规模户以季节性育肥为主 ,农区自繁自育户6 有相当部分牲畜需牧区夏季草场代牧。 今后 ,随着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的落实 ,吉木乃县养羊将逐步向以舍饲圈养方式为主转变,而目前阿勒泰大尾羊实行圈养殖舍饲势必造成养殖成本增加 ,养羊收益减少甚至不赢利,如不能科学合理的建立推行高产、高效肉羊养殖模式,很难调动农 牧民养羊积极性,提高农牧民养殖意愿,进而实现牧区牲畜转移和快速恢复农区养羊业。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养羊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近年来,随着我区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的推广,以及牧民定居工程、农副产品转化工程的稳步推进,肉羊养殖的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农区广大农民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及闲散劳力,发展舍饲养畜积极性明显提高 ,农区秸秆加工饲喂率、肉牛肉羊出栏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全县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标准,实现定居牧民已达 400 户 ,定居牧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暖季放牧、冷季舍饲养殖模式 得到初步落实 ,定居户普遍具备了冷季舍饲圈养 60只以上标准畜的条件,定居养畜效益明显增加。 同时 ,随着兽医防疫体系建设、牲畜品种改良冷链体系建设等工程的实施,全县畜禽疫病防疫、疾病诊疗、人工输精等技术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保证了农牧区养畜安全及实用技术推广应用。 多胎肉羊繁育生产在技术上可行。 近年来, 新疆兵团、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等单位广泛开展了肉羊杂交生产模式试验研究,对多胎肉羊的纯繁以及与当地羊杂交给予肯定。 7 畜牧技术服务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项目实施单位为吉木乃县畜牧兽医局,成立于 1987 年,现有干部职工 118 人(县局 58 人,乡镇 6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85 人;其中高级农艺师 8 人,农艺师 62人,初级职称 15人。 多年来畜牧局承担着全县畜牧技术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工作;开展畜牧新技术、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实验、示范和推广;开展动物检疫、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治;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等多项技术与服务工作。 单位职工整体素质较高,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知识层次比较合理。 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技术力量较强,完全能满足项目工作的需要。 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内容 从保障市 场供应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出发。 立足于牧区牲畜转移和农区养羊业恢复 ,以提高肉羊繁殖率和推进圈养舍饲为突破口。 通过建立健全肉羊繁育体系、合理布局养殖模式户、加大养羊科技推广 ,科学推进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建设。 紧密结合实际 ,尊重农牧民养殖意愿,注重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不断完善运行保障措施 ,确保多胎肉羊养殖充分发挥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作用。 指导思想及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幅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出发点,按照先农区后牧区、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建立健全多胎肉羊良种8 引进、科学饲喂、生产繁育、疫病防治、加工 销售等综合生产和服务保障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多胎肉羊产业发展。 建设规模及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2020年 2020年,计划投资 150 万元建设一个多胎肉羊纯种繁育场(标准化养殖圈舍 1500 平方米、运动场 3000 平方米及完善的水电路配套)。 纯种繁育方面: 计划投资 50 万元,购进山东小尾寒羊 310只,其中: 5 万购买 10 只生产种羊、 45 万购买 300只生产母羊。 至 2020年末,实现存栏基础母羊 1500只,年供应良种基础母羊2020 只以上。 示范户建设方面: 培育示范户 10 户,发展养殖户 50 户。 项目建设期限 该项目建设期限为: 2020 年 2020 年底 第五章 项目技术方案与流程 计划从山东省引进小尾寒羊作为母本,利用萨福克、陶塞特、杜泊等国外专用肉羊品种,以及阿勒泰羊等新疆本地良种羊作为该体系的杂交生产父本。 用现有牲畜品种改良技术服务体系,以及充分发挥养殖协会、合作社等社会团体的作用,为多胎肉羊杂交生产养殖场(户)提供杂交模式选择、选种选配、畜群周转计划、短期育肥技术培训、疾病诊疗和防疫等技术服务,为体系生产和销售提供保障。 9 繁育场 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设计按照管理 区、生产区、隔离区布局,注重保温和通风,采用高床养殖技术实现粪尿分离,在繁育场推广同期发情、人工受精技术,主营良种繁育,为养殖场和养殖户供应良种。 示范户 采用高床养殖,建设 60100 平方米的舍饲棚圈,年末存栏基础母羊 30 只左右。 基础母羊从繁育场购买,推广人工辅助受精、经济杂交技术进行自繁自育,主营饲养育肥,快速出栏上市,商品畜销售养殖场或直销市场。 供种群及生产群的组织与更新方案 多胎羊供种群的组织与更新,应提前做好繁育场多胎种用母羊及与配种公羊组织更新计划,适时引进种羊对供种群予以补 充或扩群,保证供种群连续生产 ,充分满足养殖者的用种需要。 生产群的组织与更新,主要在当地畜禽改良部门或养羊专业合作组织的统一组织下 ,针对每个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 ,做好畜群周转计划,选择确定科学合理的生产模式、下一阶段的饲养规模及生产母羊数量,保证生产群适时出栏和适时更新。 第六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估算总投资 200 万元, 其中: 基础设施建设 150 万元,引进生产母羊 45 万元(每只 1500元),种公羊 5 万元(每只 5000 元)。 共计 200 万元。 资金来源为: 申请 中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200万。 第七章 综合效益分析 10 项目实施后,带动农牧民进行多胎肉羊养殖,按每只基础母羊年繁殖成活羔羊 只,每只羔羊出栏售价 750 元计算,每只基础母羊年可带来直接收入 1875 元;扣除每只基础母羊年养殖成本 800 元,羔羊出栏每只饲养成本 110元,共计 1075元成本,每只多胎基础母羊年可带来纯收入 800 元。 养殖户如饲养 30 只基础母羊,年可带来纯收入 ,按每户 5口人计算,就可实现年人均纯收入 4800 元。 项目的实施将加快了全县舍饲养羊步伐,使牧民传统的单胎繁育、粗放管理的养殖方式得到转变。 牧户养殖 30 只多胎母羊相当于 养殖 120 只地方品种母羊收益,通过定居牧民养殖示范,将逐步引导广大牧民主动将传统地方羊置换为多胎肉羊,真正使定居牧民定的下、能致富、保生态。 第八章 组织实施运行管护 由主管畜牧业的副县长与财政、畜牧等部门组建管理小组,层层抓落实,生产基地由县、乡主管畜牧业领导挂牌管理,财政部门进行监督指导。 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项目单位抽调专门人员与有关技术专家成立项目建设协调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作协调和政策指导,负责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检查监督建设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参与 项目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监督建设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计划进度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加强对项目建设各11 阶段、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发现和解决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