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历史高考c级考点复习二内容摘要:
与国家贸易” • 某校学生社团组织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试图从历史角度探讨两者的关系。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 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 ,“凡贡使至, 必厚待其人”, 对他们携带的货物,“ 皆倍偿其价 ”。 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 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 ——齐涛 《 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 • 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家贸易 • 鸦片战争后,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 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 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 但是, 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其中,茶叶最为明显。 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 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 19世纪 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 ——赵德馨 《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 • ( 1)依据“讨论问题一”的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 试从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 4分) • ( 2)“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 3分) • ( 3)“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 3分) • ( 4)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主要受到了哪个因素的影响。 ( 1分) • 40.( 1)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进行国际贸易;( 1分)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的回报。 ( 1分) • 原因: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大国的观念,( 1分)秉承传统的对外友好政策。 ( 1分) • ( 2)变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 1分)棉纺织品进口增加,( 1分)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 ( 1分) • ( 3)原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1分)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 1分)列强获得了更多的特权( 1分)。 • ( 4)工业革命或第二次工业革命( 1分)。 • 2020模拟 36.文明的交往 • 中外交流和交往对古代和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4分) • 材料一: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 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 汉唐一千多年间 ……(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绸和造纸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 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 • ——翦伯赞、郑天挺 《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 • 材料二:限制欧洲与亚洲贸易的 ……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 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 1 17和 18世纪,情况还是如此, 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 ,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 欧洲直到 18世纪末叶 ……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 ——斯塔夫里阿诺斯 《 全球通史 》 • 材料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 19世纪 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 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 • ——李侃等 《 中国近代史 》 • ( 1)材料一中“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主要通过哪一途径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概括指出古代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状况。 ( 4分) • ( 2)以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二中欧洲“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哪些。 而到 18世纪末叶,欧洲“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 3分) • (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中“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指的是什么。 导致这种状况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5分) • ( 4)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中、西方交流在古代和近代有何本质区别。 ( 2分) • 36.( 1)途径:丝绸之路。 ( 1分)状况:古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是手工业技术、( 1分)手工业产品和经济作物;( 1分)从西方输入高档消费品和农牧新品种。 ( 1分) • (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在亚洲(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基本没有需求;亚洲各国(以中国为典型)实行“闭关”政策;天朝大国的心态。 (任意两点 2分)工业革命的进行。 ( 1分) • ( 3)状况: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 1分)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 1分)在中西交流中,西方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1分) • 原因: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中国农业与手工业产品愈来愈显得落后,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渐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2分。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 ( 4)区别:古代交流是平等的;(或:古代交流都是农产品或手工产品)( 1分)近代交流对中国来说是被动的、不平等的。 (或近代交流中中国输出的多为原料或手工产品,而输入的多为西方近代工艺品)( 1分) • 38. 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 —— 《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 • ( 1)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质是什么。 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分) • ( 1)中国人民的禁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 1分)马士把责任归结为中国人民的禁烟,实质是为英国的侵略行径辩护。 ( 1分)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想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地。 (或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 ( 1分) • 材料二:“英、法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把中国的大门打地更大了 …… 中国土地广袤,交通闭塞,为了便于深入内地,扩展势力,从 19世纪 60年代起,西方列强开始向清政府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 ” —— 李占才 《 中国铁路史 》 • ( 2)“英、法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把中国的大门打地更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举两例说明。 ( 2分) • ( 2) 《 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 的相关内容(任两点,共 2分) • ( 3)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属于经济侵略的哪种手段。 请再举一例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形式。 ( 2分) • ( 3)资本输出。 ( 1分)商品输出、战争赔款等( 1分) • ( 4) 19世纪 60年代中国兴起了什么运动。 其指导思想和目的又是什么。 ( 3分) • ( 4) 洋务运动。 ( 1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体制和统治)。 ( 1分)维护清朝的统治。 ( 1分) • 材料三:从鸦片战争到 1911年清王朝灭亡,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清政府勒索了大量赔款。 通过鸦片战争,英国获取了 2100万元的战争赔款。 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各获得了 800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 —— 苏智良主编高三 《 历史 》 教材 • 材料四:英国商人“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应秉公议定则例”。 后 《 海关税则 》 又规定: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 • 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犯罪时,“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中国政府无权受理。 • —— 《 中国清代经济史 》 • 材料五:据时人记载:“松,太利在梭布, ……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专一纺织为业的乡村,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 从 19世纪 40年代开始,中国的丝、茶出口额迅速增长。 茶的出口由 1843年的 1300多万斤增加到 1855年的 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 1843年的 1000多包增加到 1855年的 56000多包。 • —— 转摘自 《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 • ( 5)结合以上材料,请评析鸦片战。20xx年历史高考c级考点复习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