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调度中心主项仪表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压力仪表调试、安装技术要求 a)压力仪表不宜装在振动较大的设备或管线上;压力取源部件应装在温度取源部件的上游。 b)压力仪表的精度试验 ,应按其不同使用条件分别采用不同信号源和校验设备进行 ,校验合格后应加铅封和标识。 c)与报警联锁相关的就地压力指示仪表应在其面板上作出相应的报警联锁刻度标记。 d)安装压力表时,应将防粘剂涂在压力表螺纹上, 并将压力表与阀门连接,拧紧。 e)压力开关的校验应符合下列规定:做高报警校验时,将压力缓慢增大,当增大到报警压力时,用万用表测量其常开或常闭触点应动作;然后继续加压至报警压力的105%时,停留 1min,再缓慢降压直至触点动作,恢复值应在允许范围内;做低报警校验时,加压高于报警压力后,缓慢降压至报警压力时触点应动作;然后继续减压至报警压力 95%时,停留 1min,再缓慢升压至触点动作,恢复值应在允许范围内。 流量仪表调试、安装技术要求 a)节流装置一次件的安装。 安装节流元件时必须认真确认其正、负压侧 是否同工艺介质流向的一致性,节流元件在管道里的安装方向与介质流向的关系应符合规范要求 ,两种常用典型安装方式 ,如下图 所示: 图 介质流向与节流元件安装方向关系 b)孔板取压孔的方向根据设计要求,介质为液体的向下 45186。 取压,介质为蒸汽和气体的向上 45186。 取压。 c)测量介质为液体时 ,节流装置本身应高于变送器;测量蒸汽和气相介质时 ,节流装置应低于变送器。 d) 文丘里管等流量检测元件的取源部件的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 垂直相 交。 e) 超声波流量计上、下游直管段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水平 段管道,换能器探头的位置应在与水平面成 45176。 夹角的范围内。 被测介质管道内壁不应有影响测量精度的喷嘴安装方向 孔板安装方向 介质流向 9 结垢层或涂层。 f) 质量流量计应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介质为气体时 ,箱体管应处于工艺管道的上方;介质为液体时 ,箱体管应处于工艺管道的下方;质量流量计传感器安装方向应与流体方向一致,投用时工艺管中必须充满介质,否则测量不准确。 g) 电磁流量计 (变送器 )应安装在无强磁场的水平管道或垂直管道上,流量计上游直管段的长度应大于 5 倍工艺管道内径;变送器、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应连成等电位,并应有良好接地。 h) 靶 式 流 量 计 的 靶 板 中 心 应 与 管 道 轴 线 同 心 , 靶面 应 迎 着 介 质 流 向 且 与 管 道 轴 线 垂直 , 上 、 下 游直 管 段 的 长 度 应 符 合 设 计 文 件 要 求。 i) 内藏孔板流量计与管道 法兰连接 ,按流向安装 , 要求变送器垂直向上,安装时参照随机资料。 j) 楔式流量计 与管道法兰连接,按流向安装,要求取压口水平方向,安装时参照随机资料。 k) 在线流量计对其前后直管段有明确要求的 ,安装前应仔细检查,必须满足设计及厂家随机资料安装要求。 L) 除 差 压流 量 仪表 外 ,其 他 流量 仪 表、 流 量元 件 应有 出 厂合 格 证及 校 验合 格 报告 , 且报 告 在有 效期 内 时 可 不 进 行 精 度 校 验 ( 即 流 量 标 定 )), 但 应 通 电 或 通 气 检 查各 部 件 工 作 应 正 常。 若出 厂合格证及校验合格报告超过有效期时,应重新进行计量标定,标定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 位 配 合。 物位仪表调试、安装技术要求 a)玻璃板液位计应安装在便于观察和检修拆卸的位置;安装玻璃管液面计时,填料应用扳手轻轻拧紧,防止玻璃管碎裂。 b)磁浮子液位计安装前应检查、调整连接法兰面在两个方向上的垂直度。 c)双法兰毛细管液位变送器的毛细管要用 ∠ 45X45X5 Q235AF 等边角钢保护,其 精度校验前一般应根据设计计算值进行量程负迁移;然后从负压室一侧加压,分别进行0、 25%、 50%、 75%、 100%的正、反行程试验。 d)磁致伸缩液位计及内浮球液位变送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测杆末端距罐底 ~ 2mm,防止测杆弯曲。 ② 勿使探棒的电子仓端和末端承受大的冲击。 ③ 取下测量孔处的法兰,将杆拧入安装法兰,将液面浮子、界面浮子定位环和卡 10 簧依次装到测杆上,插入罐测量孔,用安装螺栓连接安装法兰。 e)浮筒液面计的安装高度应使正常液位或分界液位处于浮筒中心,并便于操作和维修。 浮筒垂直安装,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2mm/m。 f)雷达液位计垂直安装,从容器安装口至容器底部范围内不应有结构性障碍物。 探测 器 及保 护管按 设 计 文 件 和 产 品 技 术 文 件 要 求 进 行 安 装。 g) 射频 料 位 计的 探 测器 应 安装 在 便于 维 修和 易 于移 动 的位 置 ,同 时 应远 离 下落 物料或 加 保护 罩。 探 测器 与 转 换 器 间 的 接 线 应 采 用 屏 蔽 导 线。 h)用 差 压变 送 器测 量 液位 时 ,其 安 装高 度 不应 高 于下 部 取压 口 ,但双法 兰 式差 压变送 器 及 利 用 低 沸 点 液 体 汽 化 传 递 压 力 的 方 法 测 量 液 位 时 可 不 受 此 限。 i) 两器施工完毕后,需实测差压、密度和藏量测压点的实际开口间距,并依次重新核算差压和调校变送器量程。 气 动执行机构及其辅助设备调试、安装技术要求 a)气动执行机构及其辅助设备的安装。 安装应垂直,底座离地面距离应大于 200mm,安装方向应与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Pamp。 ID)一致。 阀体周围有足够空间便于安装和维护。 b)带手轮的开关阀,手轮应向外,便于操作,并留有仪表人员检修空间; c)开关阀的校验。 安装前应按规范进行气密性试验、阀体强度试验、泄漏量试验和全行程时间试验并做好记录,且全行程时间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值。 阀门向监理和业主报验申请通过后再安装。 d)对于事故切断阀及有特殊要求的调节阀必须进行泄漏量试验,其他调 节阀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但允许泄漏量大,试验条件难以达到的,不强调非做不可。 智能变送器调试、安装技术要求 a)带微处理器 (CPU)的智能变送器,采用通讯器 (编程器 )对其仪表位号、量程范围、输出方式、阻尼时间等参数组态和检查 ,确认无误后 ,记录参数设定、组态配置。 b)编程器选择强制输出方式检查输出:分别选择 0%、 25%、 50%、 75%、 100%查看变送器输出是否分别为 4mA、 8mA、 12mA、 16mA、 20mA。 c)检查合格后,按电动仪表的要求进行精度校验。 电动仪表校验送电前,需检查 源电压 是否 符合仪表铭牌的要求 , 接线 是否 与仪表端子排列图一致,信号线与电源线正负极连接 是否 正确 ;然后沿增大及减小方向施加测量范围的 0、 25%、 50%、75%、 100%的测量信号,如果变送器为线性输出,输出信号相应为 1 1 11 20mA,基本误差应为仪表精度的允许误差,变差应为基本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分析仪表 分析仪表的安装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相关仪表使用说明书执行 ,一般不进行单表校验。 a)分析仪表取样点的位置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设在无层流、涡流、无空气渗入、无化学反应过程的位置。 b)分析仪表取样系统安装时,应核查样品的除尘、除湿、减压以及对有害和干扰成份的处理系统。 c)分析仪表和取样系统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取样点,安装方式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d)分析尾气放空和样品回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e)气体检测仪表的报警设备应安装在便于观察和维修的表盘或操作台上,其周围环境不应有强磁场。 轴系探头 1)安装、调试前的检查 a)探头、前置放大器、延长电缆及其他零部件 ,均应按照厂家提供的位号成套使用。 开箱时务必作好相关记录 ,分类分套单独包装 ,防止混淆。 b)检 测时 ,将 TK3(或其他型号标准仪器 )的测微计对准” 0”刻度 ,并使探头与试片接触 ,但不宜过紧 ,然后调整螺旋测微计 ,缓慢增加间隙 ,每隔 100181。 m 记录一次电压值 ,直到电压表的读数基本不变为止 .然后根据所得数据 ,在直角坐标图上汇出间隙 电压特性曲线图 ,该曲线中间 (10V左右 )应近似为一直线段 ,其电压梯度应符合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 2)轴振动监控仪的系统试验 将探头安装在 TK3 倾斜转盘的正中央的固定卡套中 ,调整探头和倾斜转盘之间的间隙为 1mm 后 ,使滑臂对准” 0”位 ,接通电源后 ,指示仪应指示 0%。 将倾斜转盘的转速调 整到额定转速后 ,调整滑臂使其尾端分别指示测量值的 25%、 50%、 75%、 100%.室内指示仪的示值应与此对应 ,误差不能超过177。 5%.最后对系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