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榕峰路北延长线城市道路新建工程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城市北部片区交通拥挤状况的需要。 xx 城区至来宾目前是通过“宣 — 可”公 路相连,该路路面等级为四级路,路面窄、标准低,加之 地处咽喉要冲, 属 xx 主要运煤干线和 交通最为繁忙的地段 ,交通拥挤、路面破烂,无法承担城市干线职能,必须 另行 新建。 项目建成后, 将彻底缓解 该路 目前交通拥挤的状况。 为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与城市化 进 程协调,缓解城市交通 19 压力,不断提高 城市环境 质量 和 市政设施水平, xxx 委、政府把修建 榕峰 路北延长线 列为 近期 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力争在上级 和有关银行的 支持下通过 二至三 年的努力 建成此项目。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一、 建设地点 地理 位置及地形地貌 榕峰 路北延长线 地处城市规划区 北 部 ( 一环北路 以 北 )。 全线海拔在 1940米 至 1980 米之间 ,路线 自榕峰路与环城北路的交叉口始,往北 沿 城市规划线路方向至来宾集镇止,全长 11300 米。 道路 所经地段有旱地、 水田、 民房、树木, 还需要 跨越 四 条 小河。 征地 拆迁 道路 沿 线线 有 零星 建筑, 其余 基本 为农田。 为贯彻 “以地生财、以财建市、以市招商、以商促建”的城市基础设施筹资指导思想 , 除 需要拆迁路基上的建筑 和 征收道路 占 地外, 还需要 征收道路两 侧 各 30 米 ,进行拍卖 , 回收的 土地增值收益 作为本 项目建设工程贷款的主要偿还资金来源。 经过 初步 测 算 : 征地。 道路 路基 需要占用土地 亩( 565000平方米) ,两侧 各 30 米 范围内 可以收储 拍卖的 土地 有 900 亩,项目共需征 20 用土地。 拆迁及苗木补偿。 需拆 迁的民房 共 有 4530平方米,其中框架结构房屋 670 平方米 、 砖混结构房屋 3860 平方米 ;需 砍伐树木 2400棵 ;需补偿青苗损失。 二、建设条件 水、电、路条件 由于项目地处市区, 公路南起始点(一环路) 在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项目建设用水 可从城市供水管接入 ; 城市电网线路已 覆盖 项目建设地点 , 可直接引用; 建设材料可以 通过一环路运入 ;项目建设地点地处市区,有线和无线通讯条件齐备。 综上所述, 项目建设具备良好的水、电、路 、讯 条件。 气候及水文条件 项目区内年平均气温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 ℃;历年绝对最高日气温为 ℃ ( 1991年 6 月 1 日),历年绝对最低日气温为 ℃( 1979 年 2 月 9日); 30 年 一 遇最低气温为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2%,年平均降水量 957mm,年最大降水量 ,年最小降水量,年平均日照时数 小时,平均 日照 小时。 这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地质条件及抗震 标准 项目建设区域地质结构差异 不 大,地 下 水分布不均匀,项目建设中需做好特殊地下工程处理的准备。 根据云南省建委 92 年 4 21 月审批同意的《云南省 xxx 抗震防灾规划》, xx 城市地震烈度由原来的 7度下调为 6度,本工程抗震烈度按 6度设防。 建筑材料 供应 条件 项目建设施工中所需使用的 水泥、 石料、沙子、砖等主要建材均可就地就近取材,运距最长不超过 35 公里;所需的钢筋、板材和其他 零星 材料均可在 xxx 场采购。 社会协作 条件 xxx 区域内外, 设计、 施工 、监理 等相关 单位 众多。 项目 实施过程 中 可以 根据 需要 选择到理想的、符合资质条件要求的 相 关协作方。 施工管理条件 该项目由 xxx 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施,投资开发公司有先进的施工管理经验和技术力量,具备从项目前期准备、组织施工到后续管理的能力和条件。 第五章 建设内容、规模及技术方案 第一节、建设内容及设计方案 一、原则和要求 在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都要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22 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 制标高、地下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 应按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主要构筑物的技术要求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造成反复开挖修复的浪费。 在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输效益与养护费用等关系,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不宜单纯为节约建设投资而不适当地采用技术指 标中的低限值。 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道路标高应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等配合。 在道路设计中注意节约用地,合理拆迁房屋。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二、 建设标准 和内容 榕峰 路北延长线 是 xxx 总规控制 的 50m 宽 南北 向主干道之一, 南起一环 北 路、北至 来宾集镇 , 总长 11300 米。 为满足使用要求,道路按Ⅰ级城市道路设计。 车行道为两 板块形式,各板块宽 ,道路中心设 6m 宽绿化带,两侧人行道各宽。 整条道路上 均配套布设自来水供水管道、雨水排水管道、污水排水 23 管道、电力、电信 及广电 综合管沟、路灯照明、景观灯、公共车停靠站及绿化,人行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 和 北片区区域交通及用地性质规划, 全线 共设平交口 5个。 三 、 设计方案 (一) 道路平面、纵断、横断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 全程按 城市 总规控制路线作平面布局, 由于 大部分路段偏角较小,有的在交叉口处,不需设平曲线。 道路纵断面设计 由于受已建成路 ( 一环 路 ) 、未建成路以及已建成房屋的地平标高和排水要求、土方挖填平衡等客观条件 的 影响和限制,经综 合考虑, 榕峰 路北延长线 纵坡在 %~ 5%之间,设 12 个变坡点。 高程采用 20xx年 xx 城市高程基准。 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宽为 50m,车行道按两板块设计,各板块宽 ,中央绿化带宽 6m,人行道宽 ,新建房屋控制退离道路红线 8m以上。 双臂路灯布设于两侧人行道上,距街缘石 30cm,景灯布设于中央绿化带内,间距 25m,按照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要求及电力、电信部门规划,结合 xx 城市发展目标,电力、电信、广电线路及景灯线布设于中央绿化带下现浇混凝土综合管沟内,在道路交叉口处设支管接出。 配合城市给排水规划 , DN300 主给水管布设 24 于北侧人行道下,距街沿石 3m, DNl50 次给水管布设于南侧人行道下,距街缘石 , DN600 雨水管布设两侧车行道下,距街缘石 , DN500污水管布于两侧人行道下,距道路红线 ,路灯线沿路灯脚布设,绿化浇水管布设于中央绿化带内。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平面交叉口形式有 正交 、 非正交十字型 和 T字型,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做成圆曲线。 设计中应考虑行车通畅、舒适、利于交通组织和管理,确保排水畅通,合理确定交叉口设计标高。 按城市规划及道路需求,全线平面交口共有 5个。 (二) 路基 设计 为确保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严格控制路基的压实度,特别要注意人工构造物与路堤衔接处的压实,以减少该处的沉降错落的影响,处理好原有路段和施工路段接口处的衔接。 填土深度大于 处,下层可用石夹土按 600 ㎝ /层,分层碾压 , 密实度≥ 90%;填土深度小于 lm 处,可用砂夹石回填,粒径≤ 30cm,按 30cm/层分层碾压,结构层下 60cm 内碾压密实度大于或等于 98%, 60cm 以下碾压密实度大于或等于 90%,碾压至路槽标高,按填土高度的 40%计预留沉落度,软质土处换填砂夹石土。 挖土碾压密实度 大于或等于 98%,碾压至路槽标高;原土碾压应先去除表层 30㎝ 耕作土,成材密实度应达到 98%。 25 (三) 路面设计 设计依据 ( 1) 建设部 1991年颁布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 2) 交通部 1994年颁布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 3) 国标 93— SJ— 007《行驶普通车水泥混凝土路面》。 ( 4) 国标 ISBNT— 112— 04554— 1《市政工程施工图集》。 ( 5) 交通出版社《城市道路设计》。 ( 6) 建筑业 出版社《城市道路与交通》。 主要技术指标 ( 1) 道路等级:城市道路主干 道Ⅱ级。 ( 2) 设计车速: 40KM/h。 ( 3) 交通量:车道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NS: 600 次 /日,平均增长率 8%。 ( 4) 标准轴载: 100KN。 ( 5) 汽车荷载:汽车 — 20 级,挂车 — 100。 ( 6) 设计 年限: 30 年。 ( 7) 结构层设计: ①机动车道: C30混凝土路面层 22㎝ ,二灰碎石基层 25㎝ ,填隙碎石垫层 15㎝ ,总厚度 62cm。 ②人行道:彩色小板 5cm, 20㎝ , C15砼垫层 8㎝ ,砂垫层 20㎝ ,总厚度 17㎝。 ③中央 6m 隔离绿化 带:中间为种植土,用 C20砼预制沿石为 26 边, 高 35cm, 浆垫层 2㎝。 ④路沿石:人行道沿石高出车行道 19cm。 抗压回弹模 量 混凝土 30000MPa, 二灰碎石 600MPa,填隙碎石 200MPa, 土基回弹模量 E0=21MPa。 材料组成 二灰碎石质量配合比为 : 生石灰 :粉煤灰 :碎石 =12:18:70 填隙碎石:下层 3~ 5㎝ ,上层 l~ 3㎝。 其他结构层材料组成见有关规范。 (四) 道路配套基础设施设计 道路排水设计 ( 1) 纵向排水设计 ①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坡度与道路坡度基本一致,覆土 不 低于 , 南段 自 北 向 南 降坡 、北段 自 南 向 北 降坡 ,雨污水排入城市 雨污系统。 ②沿线布设雨水口检查井及污水检查井,间距为 30m。 ③平算式雨水箅采用复合材料成品,安装应低于附近路面2~ 3cm,以利于路面排水。 ( 2) 横向排水 车行道以路轴为分水线,向两侧排水,排水坡度为 %, 人行 道向车行道排水,排水坡度 %。 道路给水设计 27 ①给水管沿 道路 两侧布于人行道下,坡度与道路坡度基本相同,覆土不少于。 ② 东 侧管线为 DN300 球墨铸铁管胶圈承插式连接, 西 侧为DN150 球墨铸铁次给水管,均自文化路接入沿路布设。 两侧给水管于道路交叉口处设 DNl50联系 管。 ③ DN60浇花管布设于中央花环带南侧,由跨街联系管接入。 ④ 东 侧给水主管,消防栓按间距不大于 120m 布置;阀门井布设于道路交叉口接管处;主给水管排气阀布设于主干道交口处;在每个交叉口处设相应给水支管至路边缘,加设接管阀,给水管安装采用柔性承插接口偏转角度小于或等于 176。 ⑤ 西 侧 DNl50 管沿途三通按间距 100m 左右布置,在道路交叉口处设接管阀。 ⑥施工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进行。 电力、电信、广电线路布设 ( 1) 电力线布设于 东 侧人行道下,距街沿石 ,覆土深度 m;电信线布设于 西 侧人行道 下,距街沿石 ,覆土深度。 ( 2) 坡脚路至环城路 ①电力、电信、移动、广电线路统一布设于中央绿化带下 的综合管沟内,综合管线沟底部和盖板均采用 C25 钢筋砼现浇,两壁采用 C20砼现浇,净空 ,壁厚:花环带下 15 ㎝ ,车行道下 20㎝ ;盖板厚:花环带下 15㎝ ,车行道下 25㎝ ;施工 28 时每隔 50m设一道 2㎝ 宽沉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