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大学毕业典礼校长致辞大全内容摘要:

业生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所有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的人。 感谢今天在场的各位亲朋好友的支持,帮助你们完成学业;感谢全体教职员工 的兢兢业业;感谢亲朋好友的殷切鼓励。 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为你们的成就感到骄傲。 你们自己更该如此。 自古以来,利物浦与中国就在商贸及移民方面有着频繁的往来。 时至今日,我们两所大学之间仍然在不断进行着知识、思想和学习等领域的交流。 利物浦的华人社区是欧洲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华人社区之一。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 60 年代。 华人社区在利物浦城市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 20 世纪 20 年代首批中国留学生到利物浦求学时起,利物浦大学就在不断深化与中国的联系。 目前,利物浦大学超过 65%的海外留学生来自 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 成立于 2020年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与利物浦孔子学院的建立更加强了利物浦大学同中国之间的纽带。 孔子学院见证了利物浦与中国日益密切的往来。 孔子学院与院校、商界和社会各界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 孔子学院得益于利物浦大学、中国国家汉办以及西安交通大学之间的合作。 孔子学院致力于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推广,为利物浦大学学生普及汉语和中国文化知识,帮助他们不远万里来西交利物浦大学交流学习。 作为我对苏州的第一次访问,能够看到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新校训,我感到非常激动。 我要感谢各位学生及 家长,你们积极参与了校训的制定。 利物浦大学的校训拉丁语 ‘FiatLux’ 意为 “ 教育照亮知识 ” ,再结合席校长对西交利物浦的愿景,有了现在的英文版校训“LightandWings” ,包含着着知识赋予你们 “ 展翅翱翔的翅膀 ” 的深意。 能够见证西交利物浦学生的快速成长,令人颇感欣慰 —— 这也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一项重要优势。 西交利物浦到利物浦大学的学生无论在课堂上、社团活动中还是在利物浦当地社区,都展示出很强的自信心。 西交利物浦的学生是出色的中国大使,对利物浦大学贡献良多,他们在学术上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 准。 作为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生,你们的成功为提升母校认可度、打开母校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年,西交利物浦大学即将迎来十周年校庆。 我们正在努力打造一所融合中英教育优势的新型大学。 有了大家的支持和努力,一所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罗素大学集团的世界级大学正在逐步崭露头角。 我们有信心期待,随着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不断发展壮大,西交利物浦大学与利物浦大学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将继续加深、加强。 西交利物浦大学是利物浦大学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有特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 我们 不断深化两校合作,在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同时不断拓展两校共同办学的学科。 目前,西交利物浦大学约有 80%的学生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这有力地证明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学位具有极高的含金量,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我们欢迎各位毕业生申请两校的硕士或博士课程。 你们将有机会成为优秀的硕士或博士团队一员。 同时,利物浦大学有幸成为在伦敦开设分校的第一所罗素集团大学。 利物浦大学伦敦分校紧邻伦敦金融城。 作为在中国建立中外合作大学、以及利物浦大学网络教育的有益补充,利物浦大学着眼全球,旨在将伦敦分校建成另一个重要的国际交流港。 伦敦分校目前开设的专业主要包括会计、金融以及建筑,十分贴近市场需求。 今年夏天即将毕业的首批学生中不少已经与德勤、致同、东亚银行等知名企业签约。 我希望伦敦分校也能成为西交利物浦毕业生的拓展网络资源的基地。 你们即将踏入的社会将日益多元化、国际化、多民族化。 西交利物浦大学 为你们提供了成为世界公民的契机:国际化的课程和学习经历将帮助你们在全球市场获取更多机会。 当今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我希望各位能够重返校园,汲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作为西交利物浦大学及利物浦大学的校友,母校永远欢迎你们,请保持联络,与母校分享你的点滴进步。 我衷心祝愿大家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母校以你们为荣。 谢谢大家。 (篇六)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向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向养育你们的父母、培养你们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去年毕业典礼上, 我给上届毕业生的临行寄语是:希望同学们做敢闯善创的开拓者;今天,我送给你们的临别赠言是:做自己人生的 “ 工匠 ”。 最近,很多人都向我推荐一部电视连续剧 —— 《欢乐颂》,这部剧就像盛夏的天气一样火热,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都追过。 这部剧由我校中文系 99 级校友袁子弹改编,讲述了五个背景不同、性格迥异的女生共同遭遇青春迷茫的故事。 有人说,本想要成为 “ 精英海归 ” 、过得像 “ 白富美 ” ,结果活成工资不够花的 “ 职场小白 ” ,最后变成矛盾迷茫的 “ 大龄剩女 ”。 这些情景是同学们从学校走入社会后打拼的真实写照。 同学们,谁的青春没有过 迷茫。 如何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径。 这就需要你们在时代洪流中找准人生的坐标与前行的方向,倾心打磨自己,精心雕刻自己,做自己人生的 “ 工匠 ”。 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出席钢铁和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座谈会时,谈到一个让中国人感到震惊而又惭愧的事实:中国人可以造飞机、修高铁,却连圆珠笔上一颗小小的笔珠都要依赖从国外大量进口;相比之下,仅拥有 8000 万人口的德国,长期执着于对每一个产品精度的不懈追求,打造出了 2300 多个世界级品牌。 这个事实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在实施 “ 中国制造 2025” 、打造 “ 工业 ” 的时代浪潮中 ,我们不仅需要大力倡导创新创业精神,还迫切需要找回中华文明古国曾引以为豪的 “ 大国工匠 ” 精神。 “ 大国工匠 ” 精神,不仅仅是制造业的需要,也不仅仅是企业家的需要,它代表一个时代的气质,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业追求与人生态度。 即将毕业的你们,也要倚靠这种 “ 大国工匠 ” 精神,开创未来,探索成功。 我们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找准前行的方向;我们不可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磨炼人生的精度。 下面,我讲述两位校友如何做自己人生 “ 工匠 ” 的故事,希望对你们的未来有所启示。 做自己人生的 “ 工匠 ” ,专注是首要品质。 上世纪 90 年代,两个超级富翁 —— 巴菲特和比尔 盖茨第一次会面,巴菲特从不喜欢 IT 人士,而比尔 盖茨对这个只会投资股票的人也不感兴趣。 但是,晚宴上有人提出 “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 两位 “ 大咖 ” 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 专注。 大家每天都要用到电源插座,买插座你首选什么品牌。 大多数人都会选 “ 公牛 ”。 同学们可知道,公牛电器的董事长是谁。 他就是一位 “ 专注达人 ” ,是我们 80 级机械工程系的阮立平校友。 他 21 年如一日打磨品牌,最终树立起行业标杆,缔造了世界闻名的 “ 公牛 ”品牌。 创业过程中 ,阮立平也经历过坎坷和探索。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杭州一家机械研究所工作,先后卖过猪肝,卖过桃树,种过草莓,虽小有收获,但这些小打小闹并不能使他满足。 后来,他开始推销和修理插座,在这过程中看到了一个可以放手一搏的机会。 从家庭作坊开始,他凭两万元贷款起家,先和弟弟合伙批发别人的零配件,后来一步步自己设计、生产、销售插座,直至在行业里竖起了自己的品牌。 做插座成功后,阮立平还尝试过进军节能灯领域,由于做得不精,结果亏了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