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xx年内容摘要:

级 有心衰,两肺中下部有湿 啰 音,占肺野下 1/2, 可闻及 S3  III 级 严重心衰,有肺水肿,细湿 啰 音遍布两肺 (超过肺野下 1/2)  IV 级 心 原 性休克 Forrester法分级 23 急性左心衰的 Forrester 法分级 分级 PCWP( mmHg) CI( L min1 m2) 组织灌注状态 I 级 ≤18 无肺淤血,无组织灌注不良 II 级 18 有肺淤血 III 级 ≤18 ≤ 无肺淤血,有组织灌注不良 IV 级 18 ≤ 有肺淤血,有组织灌注不良 临床程度 床旁 分级 急性心衰的临床程度 床旁 分级  分级 皮肤 肺部罗音  I 级 温 暖 无  II 级 温 暖 有  III 级 寒 冷 无 /有  IV 级 寒 冷 有 急性心衰的治疗 临床评估:  基础心血管疾病  急性心衰发作的诱因  病情严重程度和分级,并估计预后  治疗的效果 此种评估应多次和动态进行,以调整治疗方案。 急性心衰的治疗 治疗目标 :  改善急性心衰症状  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  避免急性心衰复发  改善远期预后 急性心衰的治疗 急性左心衰竭处理流程 急性左心衰竭的一般处理 28 体位:静息时明显呼吸困难者应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 ; 吸氧 :适用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明显,尤其指端血氧饱和度< 90%的患者。 如需吸氧,应尽早采用,使患者 SaO2 ≥95%( 伴 COPD者SaO2 ≥90% )。 急性心衰的一般处理  出入量管理:  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水肿明显者应严格限制饮水量和静脉输液速度。 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淋漓等)者,每天摄入液体量一般宜在 1500ml以内,不要超过 2020ml。 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约 500ml,严重肺水肿者水负平衡为 1000~ 2020ml/d, 3至 5天后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  同时限制钠摄入< 2g/d。 急性心衰的 药物治疗 30 基础治疗: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 Ⅱa 类, C级) 伴明显和持续低血压、休克、意识障碍、 COPD等患者禁用。 洋地黄类( Ⅱa 类, C级) 急性心衰的 药物治疗 利尿剂( Ⅰ 类, B级)  袢利尿剂: 适用于急性心衰伴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明显淤血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  常用 呋塞米,先静脉注射 20~40mg,继以静脉滴注 5~40mg/h,其总剂量在起初 6h 不超过 80mg,起初 24h 不超过 160mg。 亦可应用托拉塞米10~20mg静脉注射。 如果平时使用袢利尿剂治疗,最初静脉剂量应等于或超过每日所用剂量。 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 tolvaptan  神经激素拮抗剂,选择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