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内容摘要:
明确了团队解决分歧的途径,促进跨专业团队的合作和发展,有效解决成员间的分歧和冲突。 三、 本土化解读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不成熟,真正的跨专业团队合作鲜见。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不成熟,许多理论、技巧、价值观和伦理守则都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缺乏专业的社工人才队伍也是现实性的。 在专业社工岗位上,专业社工背景的人才是很少的。 社工服务专业性不够强、专业人才缺乏,跨学科团队合作的情况也很少。 能否站住脚跟,获得其他专业的认可。 许多专业在中国发展时间长,并形成了专业的理论和技巧。 可是中国社工发展起步晚,专业知识、技巧还不成熟,认可度和知晓率不高,在和其他学科团队合作时,是否能让其他专业成员信服和认可。 建议和措施 ( 1)在本土化过程中,推动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一套完善的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体系。 ( 2)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认证,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 3)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跨专业团队合作的经验。 ( 4)需要打破专业界限,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加强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合作,不同专业的工作者应走向联合,不仅仅为了提供社会工作服务,而且也为了社会工作服务的研究、教育、预防和发展的丰富。 涉及同事的争议 文本解读 ( a) 社会工作者不得利用同事与雇主的纠纷来获得职位或从中渔利。 ( b) 社会工作者不得盘剥与同事有争议的当事人,或者是让当事人对社会工作者和同事的冲突妄加评议。 涉及同事的争议包含的主体: 同事与雇主的争议、同事与当事人的争议、同事与社会工作者自己的争议。 当同事与他人发生争议时,社会工作者不得在旁捏造事实、煽风点火,更不能以此满足自身私利或损害当事人的权益。 “不得 让当事人对社会工作者和同事的冲突妄加评议 ”表示,社会工作者与同事发生争议有时是难以避免的,但 应 当 注意 争执 的场合是否恰当,是否会引起当事人的惊慌、误解 、质疑 ,而导致他 对同事服务 的 不信任、不满意或是妄自评议。 文本意义 ( a) 社会工作者不得利用同事与雇主的纠纷来获得职位或从中渔利。 ( b) 社会工作者不得盘剥与同事有争议的当事人,或者是让当事人对社会工作者和同事的冲突妄加评议。 社会工作者若利用同事与雇主的纠纷来满足自身私利,会 导致机构公平、正义体系的缺失, 并间接 影响对案主服务的质量。 社会工作者若剥夺与同事发生争议的当事人的权益,会破坏 同事与当事人的专业关系、 影响 当事人对同事、机构乃至社会工作专业的信任。 社会工作者与同事的不和睦相处会给当事人 、 其他同事以及机构内部带来紧张的气氛,影响双方理性、准确的做出决定。 • 文本为我们提供了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争议时不恰当的三种方式,它们是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应避免采取的态度和行为。 • 争议、冲突在所有组织和人际交往中都是难以避免的,社会工作机构也不例外。 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认识到处理各种争议是其工作的一部分,且争议的存在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黄源协 ,社会工作管理 .1999.) • 一名社会工作者若无法尽快解决涉及同事间的争议或将这一争议的伤害降到最低,甚至利用同事的争议来谋求个人的利益或损害当事人的权益,那么他必然是不公正的、不负责任的,甚至是违反伦理守则的。 文本意义 本土化思考 • 争议不可避免地会在人类服务机构里出现,在中国同样如此。 这一伦理守则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适用性。 • 在 实际 服务过程中, 争议还有可能出现在 同事 与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之间,社会工作者应以合适的方式解决争议和冲突。 • Morales和 Sheafor在 《 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 》 中指出,“要解决这些争执,社会工作者就需要运用倡导、谈判、调解等手段来解决员工、案主和机构之间的矛盾。 这项工作包含了在一个‘充满感情’ 的机构里面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社会工作者要听从各个方面的不满意见然后从中斡旋解决问题。 ” • 因此,在涉及同事的争议中,社会工作者应秉持公正、客观、尊重同事的态度,采取恰当的协商方法, 保障同事及与他发生争议的人的权益,将伤害减到最 小。 咨询 目的: 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利益,确 保为其提供更加有效的 服务。 对象: 社会工作者应保证向具备解决当 事人问题相关知识和 技能 的同事 咨询。 原则: 社会工作者只披露达到咨询 目的所需的 最低限度 的资料。 文 本 解 读 个人尊严和价值 咨询 • 卡普兰认为:“咨询是两种专业人员 —— 咨询者与受咨询者 —— 之间的 互动过程 ,咨询者是专家,受咨询者需要其协助,以处理工作中所遭遇的问题。 ” • 柏姆认为:“咨询是一种过程,通过这种过程,咨询者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给受咨询者,以助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假设上,受咨询者负有寻求咨询的 责任 ,但也有权决定是否采用咨询者所提供的建议。 ” • 哥尔曼认为:“专业咨询是一宗 计划变迁 的过程,通过这种过程,咨询者与受咨询者(个人、团体或组织)建立起关系,以助其使用专业知识与技术。 咨询服务的 首要目的 ,在促使受咨询者增进知识,发展技术或修正行为,以解决其在工作中所遭遇的问题。 而 其次要目的 ,在于使受咨询者,更有效地预防或解决未来可能遭遇到的类似问题。 ” 社会工作咨询 • 社会工作咨询是社会工作的间接工作方法之一。 • 咨询者:具有丰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的资深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的专家。 • 咨询内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或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而需要帮助的受咨询者所需要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术 • 咨询目的:以提高受咨询者的专业素质,帮助他们积极有效的处理所遇到的工作难题,提高服务的质量。 • 在社会工作咨询中,社会工作者既充当咨询者的角色,又充当被咨询者的角色;社会工作咨询既能借助业内专家的知识和技术,以提高专业服务的效率和品质,又能够向社会大众传播社会工作知识,使更多的人受益。 • 社会工作中的同事咨询过程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启发性、意愿性学习交流行为,双方未形成契约性的约束力,行动结果由受咨询者来承担,这点有别于督导的责任连带制。 社会工作咨询的内容分类 • 以案主为中心的咨询 • 以受咨询者为中心的咨询 • 以方案为中心的咨询 • 以支持为中心的咨询 • 以研究为中心的咨询 • 昨晚,社会工作者马克 .萨斯纳在朋友的聚会上遇见了艾龙 ,并一见钟情 .第二天马克的同事想起来讨论一个复杂的个案 ,马可很快就意识到案主是艾龙,他该怎么做。 让同事找其他人咨询。 保持沉默。 结束与艾龙的友谊。 • 当社会工作者遇到这种情况时,按照伦理守则出于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应该请同事向其他人咨询,不将个人的感情与专业相混淆,以免对案主造成伤害,更不应该利用案主的咨询来为个人谋取私利。 意义解读 ( 1)有利于社会工作者增进、发展或修正其知识、技术、态度和行为,以解决其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保证专业服务的品质。 ( 2)有利于当事人得到最有效的服务 ,个人问题得到最满意地解决。 ( 3)有利于机构专业权威的培养和增强,促进机构的长远发展 本土化解读 中国社会工作在咨询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 情理社会 ,对个人隐私权没有像西方社会那么重视,同事之间的咨询过程中对于案主的资料哪些该披露、哪些资料该保密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规定。 中国社会同事相处科层制、等级制观念深厚,同事间相处是以人情、关系等非专业的条件限制,同事咨询不是以专业需求为主导。 提出建议 中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中有关同事咨询,应对案主资料的披露内容、限度明确列出,保障案主利益。 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中应倡导一种宽松、自由、协作的沟通氛围,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主动咨询的工作环境和专业资源。 服务的转介 • 转介条件: 当事人的问题超出社会 工作者专业能力,需要其他社会工作 者或其他领域专业人员的协助。 • 转介原则: 社会工作者应该在征 得当事人授权的情况下,把所有 相关资料披露给新的服务提供者, 并保证专业责任的移交有条不紊 地进行。 • 收费情况: 社会工作者转介过程 中没有提供专业服务的情况下, 禁止支付转介费。 文 本 解 读 • 转介就是把案主与机构、项目或能够提供帮助的个人联系起来。 把案主转介其他社会工作者可以发生在初次接案主的时候,也可以发生在介入的过程当中,而经常是发生在结束介入的时候。 • 上海市培训中心 《 社会工作 200问 》 中提到把案主移交给其他机构称为转介,把案主移交给本机构的其他同事称为转案。 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中的转介对此并没有做出区分。 转介的原因 • ☆社会工作者本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解决案主的问题 • ☆本机构内缺乏能解决案主问题的专业人员。 • ☆本机构工作人员不足。 • ☆案主的问题不在本机构的工作范围之内。 • ☆其他机构拥有更多、更好的资源。 • ☆某机构是解决案主问题的专门机构 • 库少雄著 .社会工作实习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转介案主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工作。 尤其是机构外转介,研究表明 (Weissman,1976),在一组被转介的案主, 32%的人根本就没有去新机构联系,另有 20%的案主与新机构接触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露面了。 因此对 50%的案主而言,转介没有实际的意义。 • 库少雄著 .社会工作实习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转介过程中涉及同事之间的伦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 转介时社会工作者与接手案主的的同事之间是一种责任交接关系,案主资料的交接要注重保密原则。 • 当转介之后案主告诉自己不满其他同事的治疗时,社会工作者该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 • 当社会工作者发现案主对转介同事或机构的有抵触情绪时该如何处理同事间的关系。 转介技巧 • Weissman(1976)建议使用以下技巧转介案主。 • (1)提供必要的信息:机构的名称与地址,怎样预约见面时间,去机构的路线,到达机构时可能发生的事。 • (2)向案主提供具体工作人员的姓名与工作电话号码。 • (3)与案主一起给转介机构写一封信,在信中详细地说明案主的问题和希望得到的帮助。 • (4)对某些不敢或无法前往转介机构的案主,可以安排一位家人或朋友陪同他前往。 如果实习学生有时间,也可以陪案主去转介机构。 转介步骤 • 第一步,通知案主,解释转介原因及过程。 • 第二步,需要为案主寻找可以继续服务的同事或机构。 • 第三步,为了不影响接案者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在退出后就不要再 主动 地介入此案。 • 一旦退出个案,就那样呆着吧,不要屈服于最后一次说再见的诱惑,或者屈服于打一个长时间的电话,“仅仅想检查它的进展”。 —— Rothman,2020 • ( 1)案主利益最大化 • 转介不仅保障案主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专业信任关系,而且实现了为案主提供有效的专业服务。 • ( 2)为社工机构的发展创造良性的发展空间 • 转介有利于社会工作机构与相关专业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机构发展的潜在有效资源。 文本意义解读 中国社会工作者在转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 中国社会工作者在为案主寻找转介机构的过程中,机构职能等方面的不健全可能会造成找不到明 确的机构来承接转介。 • 社会工作者转介案。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重点
中回 应 朋 务对 象的方法 (1)对 朋 务对 象的想法与反 应 有 彻 底的了解 (2)将自己与朋 务对 象融合 (3)敏 锐 地感 觉 到朋 务对 象的各种情 绪态 度及反 应 (4)向朋 务对 象表达愿意 协 助的 态 度 (三)收集朋 务对 象的 资 料 资料收集的范围和内容:个人资料、身体状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询问、咨询、观察
社会发展指数20xx
020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香港離婚個案數目 ( 199 6 2 0 0 2 )1 2 , 9 4 31 3 , 4 2 51 3 , 2 4 71 3 , 4 0 81 3 , 1 2 91 0 , 4 9 29 , 4 7 3020204000600080001000012020140001996 1997 1998 1999 2020 2020 2020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社会保险征缴业务知识20xx年12月
缴费单位内人员发生退休、死亡、出国(境)定居、退保、转出,以及依法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地税征收机关申请为其办理减员停保登记手续,办理减员登记时应提供以下所需资料: 《 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增减申报表 》 ; 办理停保手续的有效证明(解除劳动合同书)或证件; 办理退休的人员,提供劳动保障部门(或社保部门)发给的退休证或经社保部门审核盖章同意的 《 职工退休待遇审核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