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观察、访谈与定性研究内容摘要:

参与性观察的特征 侧重从局内人或成员的角度来了解意义和互动。 此刻此处的当下日常生活情景和场所成为田野调查的基础。 提出理论,强调对人的存在进行理解和解释。 研究过程和逻辑是开放的、灵活的、重视机会的,根据所收集的材料不断地重新界定研究的问题。 深度、定性和个案的角度和设计。 研究者通过参与者角色建立和维持与被研究者的关系。 运用直接观察以及其他方法搜集信息和材料。 参与性观察的过程和阶段 参与性观察的双重过程:研究者越来越成为参与者,越来越深入田野和研究对象;观察越来越具体,越来越集中于对象的本质方面。 参与性观察的三个阶段: 描述性观察: 开始阶段的观察,目的在于使研究者熟悉田野。 记录的描述还不具体,主要用来尽可能把握田野的复杂性。 与此同时,形成更为具体的研究问题和观察视线。 聚焦观察: 观察视野越来越集中于那些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最本质的过程和问题。 选择性观察: 在材料收集接近尾声的阶段,对在第二阶段所收集的材料的不完备之处进行补充,寻找进一步的证据和例子。 观察记录与田野笔记 观察记录:根据观察提纲进行记录,尽可能详细,“深描” (“thick descriptions”, Geertz 1973). 田野笔记:在田野观察中的各种思考,以及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在描述观察阶段,观察提纲不可太结构化,以免研究者失去对提纲以外现象或新现象的观察敏感。 但是,在选择性观察阶段,结构性观察提纲对集中寻找相关证据有帮助。 观察者观察视野的有限性;观察遗漏。 运用该方法所遇到的问题( 1) 如何界定或选择观察场景,而这个场景的确是所研究问题的显现。 如果研究者不能在一个场所观察一整天,研究者同样面临选择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相关人员会出现、相关活动会发生。 同时,研究者还要选择与其他情景尽可能不同的观察情景,以增加观察对象的变异范围。 选择观察场景所要考虑的方面 空间:地理场所或地方。 行动者:所涉及的人员。 活动:人们所进行的一系列相关动作。 客体:在场的物体。 动作:人们所做的单个动作。 事件:人们所进行的一系列相关活动。 时间:在时间中所发生的顺序。 目标:人们所要完成的事情。 情感:人们所感觉到的和所表达的情感。 课堂练习:女性商场购衣行为观察 何处。 何时、什么顺序。 何人(性别、年龄、有无陪伴、陪伴者是家人、朋友还是伙伴。 )。 什么动作。 什么客体(看了、试了和买了什么衣服。 有多少。 )。 什么情感和表情。 什么目标。 受什么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