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视角看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与评价内容摘要:
目标立意:课改引领高考改革( 2020年 ——今) 三、高考试题命制发展趋势与主要特点 (二)当前高考试题命制的主要特点(三大转变) :从考查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向考查历史课程的知识转变。 (从教材观向课程观的转变) :从重视历史问题的结论向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转变。 (学习方法、研究方法、思维能力) :从考查单一历史观向考查多种史观、多元认识转变。 (重视新史学研究成果的引入) 三、高考试题命制发展趋势与主要特点 (二)当前高考试题命制的主要特点(三大转变) :从考查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向考查历史课程的知识转变。 (从教材观向课程观的转变) 【 例 1】 ( 2020广东卷) 27.(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 《 申报 》 载: ‚ 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 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 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 ‛‚ 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及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 ——据张静如等 《 中国现代社会史 》 ( 1)根据材料一,概述 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 ( 3分) 答案: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入。 ( 3分) 反思:教科书的知识 ——历史课程的知识 ——有意义的历史知识 三、高考试题命制发展趋势与主要特点 (二)当前高考试题命制的主要特点(三大转变) 【 改造 】 据 1912年 《 申报 》 载:‚(民众)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议会,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 ‛ 《 申报 》 报道的状况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A.我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C.民众对民主共和缺乏深入认识 D.普通民众获得了民主自由权利 从命题技术的角度看,这样的命题方式完全绕开了课标表述过粗和教材版本差异太大的问题;这样的命题方式已经深入到历史知识的真正意义中去,教材的结论仅仅是学者的观点,它并不一定就是历史的真实,要寻求相对真实的历史知识,还得依靠历史材料,透过材料领会历史知识的本质意义。 三、高考试题命制发展趋势与主要特点 (二)当前高考试题命制的主要特点(三大转变) 怎样把辛亥革命的评价变为有意义的历史知识。 至少应该思考两方面问题: 一是教材说 ‚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根据何在 ?有材料支撑吗 ?二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辛亥革命这一内容 ?辛亥革命追求什么目标 ?这个目标很重要吗 ?今天我们达到了吗 ? 前者与历史意义的 ‚ 历史真实 ‛ 相关,后者与历史意义的 ‚ 现实真实 ‛ 相关一。 反思:教材知识 ——课程知识 ——有意义历史知识 有意义的历史知识考查思路:新材料、新情境 新材料、新情境的题目与教科书的表述在形式上都是以文字或图片来呈现,但本质的区别在于 ——理解前者需要学生运用想像、判断、分析、论证等一系列能力,而理解后者仅仅需要学生运用阅读和记忆能力。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 追寻有意义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和考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考查问题。 PPT15 三、高考试题命制发展趋势与主要特点 (二)当前高考试题命制的主要特点(三大转变) :从重视历史问题的结论向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转变。 (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 是指以 历史现象和历史材料 为依据,运用一定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主要指 思维的观念和方法。 历史思维能力: 这里主要指历史学科学习的思维能力,即 ‚ 狭义的历史思维能力 ‛ ;强调 思维的操作或技术过程。 具体指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比较历史事物异同、概括历史过程、归纳论证某些历史观点等方面的思维能力,这是根据历史学科学习中特有的思维过程特点概括出来的。 【 例 2】 ( 2020安徽卷) ( 28分) 三、高考试题命制发展趋势与主要特点 (二)当前高考试题命制的主要特点(三大转变) :从重视历史问题的结论向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转变。 (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 新旧课程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不同点: 旧课程:主观题考查的结论大多是封闭的,无论命题者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从什么样的角度设计问题,答案都可以在教科书上找到。 新课程:课程标准基本上没有提供观点和结论,很多问题不可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答案。 影响:一是历史问题的观点结论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降低了对机械记忆知识点的考查要求,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知识;二是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结论向考查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转变,加强对历史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考查。 三、高考试题命制发展趋势与主要特点 (二)当前高考试题命制的主要特点(三大变化) :从考查单一历史观向考查多种史观、多元认识转变。 (重视新史学研究成果的引入) 三大史观 ——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唯物史观(现代化范式) 本原的马克思主义 斯大林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当前的历史新课程,我们仍然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但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被苏联僵化了的、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 三、高考试题命制发展趋势与主要特点 (二)当前高考试题命制的主要特点(三大变化) 三大史观 ——唯物史观 、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现代化范式 ①定义: 18世纪后半期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一个世界性的全球发展进程。 从广义来看。 我们可以把现代化理解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力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进而引发了全球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等系列领域的深刻变化。 而从狭义来看,则可以理解为第三世界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过程。 对近代以来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认识的转变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辛亥革命等 典型试题: 三、高考试。从高考视角看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与评价
相关推荐
胃肠影响 无任何影响 小,轻 大 血管选择性 高 一般 差 剂型破坏影响 粉碎后不影响疗效 变为短效制剂 影响吸收 第三代 CCB药效最好 Franz H. Messerli et al. Hypertension. 2020。 48:359361. 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氨氯地平更多减少脑卒中 /β受体阻滞剂 荟萃分析
,那就只能失败。 请同桌讨论,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修改下文: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愚公移山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因为人总会遇到困难。 在困难面前,只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人,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只能徒有羡鱼情,望鱼而兴叹了。 ,金石可镂。 —— 荀子 ,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 马克思 ,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
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③ 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设问四:华盛顿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哪些优秀品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对独立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与同伴同甘苦共患难; 坚毅果断; 善于把握时机和创造条件等。 二、和平中的第一人 → 开国立制 设问一:华盛顿的建国指导思想是什么。 是通过什么文献体现出来的。 这部文献体现了哪些原则。
誤觸法網及受害。 • 正確使用網路的態度 : 542適時應用資訊科技,透過網路培養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 • 善用網路科技擴大人文關懷 : 543建立科技為增進整體人類福祉的正確觀念,善用資訊科技作為關心他人及其他族群的利器。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能力指標 • 1253 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 4211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4212認識科技的特性。 •
发挥关键性 作用 P90 → 含义 地位和作用P91 → → 是 公有制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 P91 ⑵ 多种所有制经济 { ① 个体经济 ② 私营经济 ③ 外资经济 ( 非公有制经济 ) → 地位和作用P91 → 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P91 结论: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 公有制为主体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原因 → 社会主义性质 和 初级阶段国情 决定 P9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