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详解内容摘要:

1 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 25m 以及小于或等于表 中的防火距离的 倍时,相邻一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可隔离一般火种及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以保障站内安全。 2 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大于表 的 倍,且大于 25m 时,安全性要好的多,相邻一侧应设置隔离墙,主要是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墙为非实体围墙即可。 3 加油加气站面向进、出口的一侧,可建非实体围墙,主要是为了进、出站内的车辆视野开阔,行车安全,方便操作人员对加油、加气车辆进行管理,同时,在城市建站还能满足城市景观美化的要求。 车辆入口和出口应分开设置。 本条规定是为了保证 在发生事故时汽车槽车能迅速驶离。 在运营管理中还应注意避免加油、加气车辆阻塞汽车槽车驶离车道,以防止 发生 事故时阻碍汽车槽车迅速驶离。 站区内停车场和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6m。 2 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按行驶车型确定,且不宜小于 9m;道路坡度不应大于 6%,且宜坡向站外;在汽车槽车 (含子站车 )卸车停车位处,宜按平地设计。 3 站内停车场和道路路面个应采用沥青路面。 本条规定了站区内停车场和道路的布置要求。 1 根据加油、加气业务操作方便和 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并通过对全国部分加油加气站的调查,一般车道宽度需不小于 ,双车道宽度不小于。 2 站内道路转弯半径按主流车型确定,不宜小于。 汽车槽车卸车停车位宜按平坡设计,主要考虑尽量避免溜车。 3 站内停车场和道路路面采用沥青路面,容易受到泄漏油品的侵蚀,沥青层易于破坏。 此外,17 发生火灾事故时沥青将发生熔融而影响车辆撤离和消防工作正常进行,故规定不应采用沥青路面。 加油 ( 气 ) 岛及汽车加油 (气) 场地 相关规定 加油岛、加气岛及汽车加油、加气场地宜设罩棚,罩棚应采 用非燃烧构料制作,其有效高度不应小于 15m。 罩棚边缘与加油机或加气机的平面距离不宜小于 2m。 1)加油岛、加气岛及加油、加气场地系机动车加油、加气的 5002893 相比,适当减少了防火间距。 与荷兰规范要求的 5m 相比,又适当增加了间距。 2)液化石油气卸车点 (车载卸车泵 )与站内道路之间的防火距离。 规定两者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小于 2m,主要是考虑减少站内行驶车辆对卸车点 (车载卸车泵 )的干扰。 加油岛、加气岛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油岛、加气岛应高出停车场的地坪 一。 2 加油岛、加气岛的宽度不应小干。 3 加油岛、加气岛上的罩棚支柱距岛端部,不应小于。 液化石油气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上罐应集中单排布置,罐与罐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2 地上罐组四周应设置高度为 1m 的防火堤,防火堤内堤脚线至罐壁净距离不应小于 2m。 3 埋地罐之间距离不应小于 2m,罐与罐之间应采用防渗混凝土墙隔开。 如需设罐池,其池内壁与罐壁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 1m。 站内主要设施的规定 在加油加气合建站内,宜将柴油罐布置在 液化石油气罐或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与汽油罐之间。 加油加气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 的规定。 18 1 液化石油气储罐与站房的防火间距与现行的行业标准《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CJJ842020 基本一致,比荷兰规他要求的距离略有增加。 2 液化石油气储罐与消防泵房及消防水池取水口的距离主要是参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8 确定的。 3 1台小于或等于 10m3的地上液化石油气储罐整体装配式加气站,具有投资省、占地小、使用方便等特点,目前在日本使用较多。 由于采用整体装配, 系统简单,事故危险性小,为便于采用,本表规定其相关防火距离可按本表中三级站的地上储罐减少 20%。 4 撬装式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具有投资省、占地小、使用方便等特点,目前在欧洲国家使用较多,我国尚未成套生产,有些加气站己采用进口撬装设备。 根据天然气的将点,规定橇装设备与站内其它设施的防火距离与本表的相应设备的防火距离相同。 5 液化石油气卸车点 (车载卸车泵 )与站内道路之间的防火距离。 规定两者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小于 2m,主要是考虑减少站内行驶车辆对卸车点 (车载卸车泵 )的干扰。 6 压缩天然汽站内储气设施与站内其它设施 之间的防火距离。 在参考美国、新西兰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使用的天然气质量,分忻站内各部位可能会发生的事故及共对周围的影响程度后,应当加大防或距离。 7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加油加气 (CNG)合建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 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18393 第 ,并参照美国消防协会规范NFPA52 的有关规定 (该规范规定:压缩天然气车辆燃料系统室外压缩、储存及销售设备距火源、建筑物或电力线不小于 3m,距最近铁路铁轨不小于 15m;储气瓶库距装有易燃液体的地上储罐不小于 6m。 ),结合我国 CNG 加气站的建设和运行经验确定。 19 工艺与设施 加油工艺及设施 1) — : 加油站的储油罐应采用卧式钢制油罐钢板标准规格的厚度不应小于 5mm。 钢制油罐的设计和建造,应满足油罐在所承受外压作用下的强度要求。 钢质卧式油罐直径较小,有较大的刚度,能承受一定的内、 外压力,有利于有关的防静电,便于埋地设置,且能在工厂制做,批量生产,易于运输。 规定油罐所采用钢板标准规格的厚度不小于 5mm 的出发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 一是,加油站用的卧式油罐直径一般都是 左右,我过各行业制定的埋地卧式罐的系列,其壁厚均为 5mm以上。 如果油罐的壁厚小于 5mm 是不能满足埋地强度和需附加的腐蚀裕量要求的。 即使不会塌瘪,但罐壁也常常处于临界屈服状态,会加速油罐的自然腐蚀,影响油罐的使用寿命和加油站的安全。 二是,有些用户为了省钱、省事,往往不注重所采用的有关是否适用于地下埋设,只要暂时不漏,是卧罐拿来就用,而且,这类事例也相当不少。 这也是油罐损坏和渗漏问题的原因之一,故本规范规定油罐所采用钢板标准规格的厚度不应小于 5mm。 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 尽管现在地上罐已很少,但在一些郊区还有少量存在。 而现规范第 :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应埋地设置,这就明确了加油站内不能再设地上罐。 另外,原规范规定沿建设物的墙或柱向上敷设的油罐通气管管口,应高出建筑物顶面 lm,而现规范规定为1. 5m。 1 加油站的卧式油罐埋地设置比较安全。 从国内外的有关调查资料统计来看,油罐埋地设置、发生火灾的几率很少。 即使油罐发生着火,也容易扑救。 例如, 1987 年 2 月 4日,北京市和平里加油站油罐进油 口着火,用干粉灭火器很快被扑灭,没有影响其它设施; 1986 年 5 月 2 日,郑州市人民路加油站的油罐人孔处着火、用干粉灭火器及时扑灭;广州、天津也曾发生过加油站埋地罐口着火情况,也都用干粉灭火器很快被扑灭,均末造成灾害。 英国石油学会《销售安全规范》讲到, I 类石油 (即汽油类 )只要液体储存在埋地罐内,就没有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另外,埋地油罐与地上油罐比较,占地也面积较小。 因为它不需要设置防火堤,省去了救火堤的占地面积。 必要时还可将油罐埋设在加油场地及车道之下,不20 占或少量占地。 加上因埋地罐较安全,与其它建构物的要求距 离也小,也可减少加油站的占地面积。 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地面罐必须设置冷却水,以及油罐受紫外线照射、气温变化大,带来的油品蒸发和损耗等不安全问题。 2 油罐设在室内发生的爆炸火灾事例较多,造成的损失也较大。 其主要原因是室内必须要安装一些阀门等附件,它们是产生爆炸危险气体的释放源。 泄漏挥发出的油气,由于通风不良而积聚在室内,易于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例如,开封市宋门加油站的油罐安装在地下罐室内, 1983年 10月 18 日下午发生一次爆炸;陕西省户县宁西林场汽车队加油站的地上罐室,1976 年 6 月 7 日也因油气积聚而发生爆 炸起火; 贵阳铁路分局工务段大修队的地上罐间,起火后无法扑救,烧了 4 小时; 唐山某加油站的地下罐室, 1970 年 7 月 9 日因雷击,引起罐室爆炸,将上部的房子炸塌; 西安有两个加油站的地下罐室,因室内油气浓度太高,操作人员中毒昏倒。 近些年也曾有过同类事故的发生。 其次,罐室还有造价高、占地面积大和不利于安全操作与管理等缺点。 故本规范防除强调油罐应地下直埋外,还持别提出严禁将油罐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 油罐的外表面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 0007 的有关规定,并 应采用不低于加强级的防腐绝缘保护层。 油罐的顶部覆土厚度不应小于。 油罐的周围,应回填干净的沙子或细土 .其厚度不应小于。 解释: 1 防腐结构为沥青底漆一沥青一玻璃布一沥青一玻璃布一沥青一玻璃布一沥青一聚乙烯工业膜。 每层厚度约 1. 5. 5mm。 2 油罐按《规范》做好防腐处理后 .在埋地安装时 .为保证油罐防腐层不受损坏油罐顶部覆土厚度不小于 ,是油罐的最小保护厚度。 特别是有栽植一般花卉和草坪的要求时,如果深度太小,不但不能满足栽植要求,而且花 草的根部容易破坏罐外防腐层,降低油罐使用寿命。 3 .规定在油罐的周围应回填厚度不小于 ,主要是为避免采用石块、冻土块等硬物回填,造成油罐防腐层被破伤,影响防腐效果。 同时也要防止回填土含酸碱的废渣,对油罐加剧腐蚀。 4 由于地下油罐四周均雷填细砂或细上,处于低位,环境潮湿。 且砂上呈碱性或酸性,均会对罐壁产生腐蚀,因此埋地油罐的外壁必须进行防腐处理以满足贮罐的使用寿命要求。 其防腐措施根据所处区域上壤的腐蚀性程度进行不同的处理,如表 21 当油罐受地下水或雨水作用有上浮 的可能时,应采取防止油罐上浮的措施。 当油罐埋地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带时,在空罐情况下,会有漂浮的危险。 有可能将与其连接的管道拉断,造成跑油甚至发生火灾事故。 故规定当油罐受地下水或雨水作用有上浮的可能时,应采取防止油罐上浮的措施,将储油罐固定在防漂地梁上。 为了防止地下水对油罐的浮力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 .在设计中必须增设抗浮筋 .其抗浮筋应与罐体基础预埋件采用焊接 .或采用螺栓连接与焊接相结合的连接方式 如图 4 杭浮筋的连接方式 油罐的 入 孔,应设操作井。 当油罐设在行车道下面时,人孔操作井宜设在行车道以外。 1 油罐的出油结合管、量油孔、液位计、潜油泵等一般都设在入孔盖上,这些附件需要22 经常操作和维护,故需设入孔操作井。 2 当油罐设在行车道下面时,规定人孔操作井宜设在行车道以外,主要是为防止加油不慎可能出现的溢油进入井内、引发火灾事故。 另外,人孔操作井设在行车道以外,也便于油罐人孔井内附件的管理与维修。 对建在水源保护区内以及埋在地下建筑物上方的埋地油罐,应采取防渗漏扩散的保护措施,并应设置渗漏检测设施。 这是一条强制 性的要求,而原规范则没有作这样的要求。 目前的加油站几乎没有设渗漏检测设施的。 规范对油罐设置要求的变化,使得目前油罐不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 防止加油站油罐对地下水源和附近江河海岸的污染,是我国治理和保护环境的一部分。 加油站对地下的主要污染源是油罐。 目前各个国家对加油站的油罐所采取的防渗漏扩散的保护措施要求和做法各异。 例如,美国等西方国家目前多采用复合式双壁罐,并自身带有能够发现渗漏油的检测装置。 我国现在也着手近行这方面的技术探索。 目前,对油罐常采用防水混凝土箱式内填土 (砂 )埋设方法,箱底及内壁一定高度范围内 贴做玻璃防渗层,并在箱内设置供人工或仪器能够发现油罐是否渗漏油的检测装置。 此种做法已在北京市强制推行。 油罐的各接合管,应设在油罐的顶部,其中出油接合管宜设在 入 孔盖上。 1 规定油罐的各接合管应设在油罐的顶部,既是功能上的常规要求,也是安全上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不损伤装油部分的罐身,便于平时的检修与管理,避免现场安装开孔可能出现焊接不良和接管受力大、容易发生断裂而造成的跑油渗油等不安全事故。 2 规定油罐的出油接合宜设在入孔盖上,主要是为了使该接合管上的底阀或潜油泵拆卸检修方便。 油罐的进油管,应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 处。 本条规定主要是为了避免油品出现喷溅产生静电,发生火花,引起着火。 每台油罐设置一个进油管 .为避免进油时 .油品喷淋至罐壁产生静电火花 .引起火灾 .所以设计时应将进油管伸至罐底 .距罐壁底约 200 m m处 .为减轻油品对罐壁的冲击 .将插入管端弯成 18039。 的弯头如图 1 所示 .或直接插入距罐壁底部 200 mn:处 .接管成 45 度开口。 23 当采取自吸式加油机时,油罐内出油管的底端应设底阀。 底阀 入 油口距离罐底宜为~。 1 采用自吸式加油机时,油罐内的油品要靠加油机自身吸出油品加油。 要求罐内出油管的底端应装设底阀的目的是:为了使每次加油停止时,不使油品倒流到油罐内和管道进气,以免下次加油时还要再抽真空才能加油,影响加油精度。 2 底阀人油口距罐底的距离不能大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会有大量的油品不能被抽出,降低了油罐的使用容积,太低又容易将罐底的积水和污物吸入加油机而加给汽车油箱。 故规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