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库存情况等制定材料的采购和使用计划。 2 现场材料应堆放有序,布置合理,储存环境适宜。 3 工程施工使用的材料 应 就地取材, 宜 采用 距施工现场 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 料。 节水及水资源利用应采取以下措施: 1 现场应结合用水点位置进行输水管线线路选择和阀门预留位置的设 计,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渗漏的措施。 2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 全部 采用节水器具。 3 施工现场宜建立雨水、中水或其他可利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系统。 4 施工现场应按照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的定额指标进行控制。 5 施工现场不宜使用自来水 喷洒路面和 绿化浇灌。 6 混凝土宜采用封闭保湿养护。 条文说明: 施工现场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土循环,有条件的宜收集屋顶、地面雨水再利用。 施工现场应设置雨水、废水回收设施,废水应经过二次沉淀处理后再循环利用。 节能及能源利用应采取 以下措施: 1 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及施工区域,减少作业区设备机具数量。 应选择功率与负荷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机械设备不宜低负荷运行。 条文说明: 施工器械应提前做好参数统计表,包括:产地、型号、大小、功率、耗油量或耗电量、使用寿命和已使用时间等。 科学选择使用施工机械,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 2 应 制定施工能耗指标,明确节能措施。 3 应 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进行 用电、用油计量,及时做好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4 根据焊接 工艺试验的技术数据制定焊接工艺,减少电能消耗。 条文说明: 目前现场的焊接操作人员, 将焊接电流调得较高的较多,不仅浪费电能,而且影响焊接质量。 5 应合理布置临时用电线路,选用节能器具,采用声控、光控和节能灯具等;照明照度设计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 20%。 6 因地制宜,宜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 8 7 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应尽量集中布置,宜错峰用电。 条文说明 :用电设备集中布置, 利于缩短导线长度; 错峰用电, 可避开用电高峰, 平衡用电。 节地及 土地资源保护应采取以下 措施 : 1 应根据工程规模及施工 要求, 合理 、紧凑 布置施工临时设施。 2 施工临时设施不宜占用绿地、耕地以及规划红线以外场地。 3 对于因施工而破坏的植被、造成的裸土, 应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4 施工现场应避让、保护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条文说明: 建设项目涉及古树名木保护的,工程开工前,应由建设单位提供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未经批准,不得施工。 若确需迁移,应按照古树名木移植的有关规定办理移植许可证后方可组织施工。 对场地内无法移栽、必须原地保留的古树名木应划定保护区域,严格履行园林部门批准的保护方案,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9 5 施工 准备 一般规定 施工单位应依据 建设单位提供的 工程项目周边建设规划和 设计资料,施工 前 应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 , 做好绿色施工的统筹规划和策划工作。 条文说明: 在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 依据 建 设单位提供的 资料,将土建、装修、机电设备安装及市政设施等专业紧密结合,使建筑工程设计与各专业施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充分利用拟建设施,减少可再利用建筑构件及设施的破坏和拆除,减少资源浪费。 在施工总平面设计时, 应对施工场地环境进行分析。 条文说明: 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人文景观保护要求、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针对不利影响制定相应保护措施。 施工总平面布置 应充分利用场地及周边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 条文说明: 在施工总平面布置时,应充分利用现有和拟建建筑物、道路、给水、排水、供暖、供电、燃气、电信等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 , 合理有效使用临时设施用地。 条文说明: 临时设施布置用地的参考指标参见 附录 A。 动力线路应优化设计,缩短线路长度。 条文说明 : 动力线路 主要 包括施工 机械 用电线路、压缩空气管线和液压管线等。 施工中应减少场地干扰,保护环境。 条文说明: 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严重扰 乱场地环境,场地平整、土方开挖、施工降水、永久及临时设施建造、场地废物处理等均会对场地上现存的动植物资源、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造成影响;还会对场地内现存的文物、地方特色资源等带来破坏,影响当地文脉的继承和发扬。 施工单位宜建立建筑材料数据库。 应选购 绿色性能相对优良的材料。 施工单位宜建立施工机械和机具数据库。 应根据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对施工机械和机具进行节能、减排和降耗 等 指标的分析和比较,从优选用。 条文说明 :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高性能、低噪音和低能耗的机械。 塔吊等垂直 运输设施基座宜采用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基座。 10 施工 图纸与施工方案 “四节一环保”的相关内容 , 应优先选用高强高效钢筋(钢材)、高性能混凝土,合理利用大体积混凝土 60d、 90d 龄期强度 ,同时对管线空间布置和线路长度进行优化。 施工组 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应结合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 制定相应绿色施工措施。 条文说明 :绿色施工措施建议作为施工组织设计单独的章节, 并 与安全文明施工结合考虑,避免增加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量。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组织管理措施、资源节约措施、环境保护措施 、职业健康与安全措施等。 施工 企业应积极推行信息化和无纸化办公。 施工 总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应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条文说明: 施工总平面布置 应符合以下 原则 : ( 1)在满足施工需要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施工现场布置要紧凑合理。 ( 2)合理布置起重机械和各项施工设施,科学规划施工道路,尽量降低运输费用。 ( 3)科学确定施工区域和场地面积,尽量减少专业工种之间交叉作业。 ( 4)尽量利用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现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施工设施建造费用,尽量采用装配式 施工设施,提高其安装速度。 ( 5)各项施工设施布置 均 要满足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安全防 火 等 要求。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应综合考虑各阶段的施工特点和要求,实行动态管理,高效利用临时设施。 施工现场 的 施工作业区与办公 、生活区 应明显划分,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废水特点,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施工现场作业棚、库房、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运输 线路。 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宜远离噪声敏感区,并采取降低噪声措施。 条文说明: 噪声敏感区是指医院 、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区域。 11 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置明显的绿色施工标识。 场区围护及道路 施工现场四周应采用封闭围挡。 围挡 宜采用连续封闭、可重复利用的材料。 条文说明: 围墙可采用预制轻钢结构等可重复利用材料,提高材料使用率。 施工现场出入口大门和围挡应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 施工现场入口应设置绿色施工制度图牌。 条文说明 : 绿色施工制度应包括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 土地资源保护 , 保 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等内容。 施工现场道路应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置。 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应进行硬化处理。 临水与临电 施工 前 应 预先 估算施工用水及用电量。 施工现场供水管网 应设计合理。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50720的规定。 临时用电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 实际 需要选用 合适 直径 的电缆 ,且优化敷设路径。 2 供电容量应与实际需要相匹配。 3 临时用电 设施 应配备合理 ,办公 区和生活区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不应少于 80%。 4 临时用电 设备 应 采用声控、光控 等 自动控制装置。 5 施工现场照明设计应符合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 的规定。 6 采用施工用电无功补偿装置,提高用电设备的 功率因数。 临时设施 临时设施的设计、布置与使用,应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并符合以下规定: 1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临时建筑的体形宜规整,应有自然通风和采光,并应满足节能要求;临时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整窗面积的 30%。 2 临时设施宜选用由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复合 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 12 好的门窗。 3 临时设施建设禁止 使用粘土砖,不宜使用一次性墙体材料。 临时办公和生活 设施 应采用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用房。 临时设施宜 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房间的 外窗宜设置外遮阳。 临时厕所的化粪池应做防渗处理。 噪音超标的设备应采取隔音降噪措施。 应优先采用管件合一、自动提升、整体拼装等形式的脚手架和支撑架。 13 6 基坑支护 一般规定 应对 基坑支护工程进行受力与变形的监测,并应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信 息化施工,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及正常使用。 负责基坑支护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与监测等各参建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互相配合,密切联系。 基坑支护 工程施工时,应识别场地内现有的自然、文化和 建(构)筑 物特征 , 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条文说明: 场内发现文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派专人看管,并通知当地文物主管部门。 基坑顶部周边不宜堆积土方或其它材料、设备等。 如有堆载,应进行相应的稳定性验算。 土石方工程 土石方工程在开挖前应进行挖、填方的平衡计算,综合考 虑土石方场内有效利用、最短运距和工序衔接;弃土应调配使用、就近消纳。 土石方工程开挖应进行勘察,逐层开挖。 弃土应分类堆放和运输,回填土质应满足设计要求。 条文说明: 弃土应按照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腐蚀性土的处理应符合当地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 在受污染的场地进行施工时,应对土质进行专项治理。 市区内不宜进行土石方爆破施工。 采用土石方爆破施工的,施工前应进行爆破方 案的编制和评审,并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和 设置防尘排栅等方法进行防尘和飞石控制。 地下水控制 基坑施工宜选择基坑封闭降水方法。 条文说明: 如果基坑支护不能很好地形成止水帷幕,那么基坑降水抽水的同时往往会将基坑周边的砂土也一起带走,造成基坑周边地面、房屋的底部空洞,引发地面沉降和房屋沉降。 所以基坑支护尽量采用搅拌桩、钻孔灌注桩或连续墙等隔水挡土效果较好的支护形式, 14 避免基坑降水过程中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基坑施工排出的 地下水应合理利用。 条文说明 : 基坑施工排出的 地下水可用于冲洗、降尘、绿化、养护用水等。 采用 井点降水施工时,应随施工进度 进行水位自动控制。 锚杆施工 锚杆施工前应对周边的 地下埋设物、障碍物 以及 附近建筑 的 基础 埋设情况调查清楚。 基坑支护结构采用锚杆时,宜优先采用可拆式锚杆。 内支撑施工 内支撑结构的安装 和拆除顺序必须 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 内 支撑 宜采用钢结构。 内支撑结构 的拆除应按支撑结构施工 相反的顺序进行。 15 7 地基与基础 一般规定 桩基施工应优先选用低噪、环保、节能、高效的机械设备和工艺。 条文说明: 在城市区域范围内,桩施工应优先 采用 旋挖 、静压、喷注式 等 打桩工艺,以减少噪声、振动、大气污染等对周边环境和打桩振动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选用高性能、低噪声、少污染的设备。 2 现场土、料 堆 放应采取加盖或植被措施。 3 土方、 渣土运输车应有防止遗洒和扬尘的措施。 条文说明: 各类施工机械应满足当地环保部门对排放尾气的检测要求指标;对产生泥浆的施工应设置专门的泥浆池或泥浆罐车储存。 基础工程涉及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按本规 程 第 6 章有关要求执行。 桩基工程 工程施工中成桩工艺应根据工程设计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宜优先选择机械成孔灌注桩或预制桩。 工程桩桩顶剔除的部分应加以利用。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时,应制定防止泥浆外溢的措施。 2 施工现场应设置 专用泥浆池,并及时清理沉淀的废渣。 3 桩身焊接作业时,应采取遮挡措施。 工程桩不宜采用 人工挖孔成桩。 特殊情况下采用时,应采取护壁、通风和防坠落 等安全 措施。 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应优先采用静压沉桩工艺。 地基处理工程 换填法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回填土施 工应采取防止扬尘的措施,避免大风天气作业。 施工间歇时应对回填土 进 行覆盖。 16 2 当采用砂石料作为回填材料时,宜用振动碾压。 3 灰土过筛施工应采取避风措施。 强夯法施工不宜在市区或人口密集地区使用。 高压喷射注浆法施工的浆液应有专用容器存放,置换 出的废 浆 应及时收集清理。 喷射混凝土施工应优先采用湿喷或水泥裹砂喷射工艺,并采取防尘措施。 17 8 主体结构 一般规定 钢、木、装配式结。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规程
相关推荐
测单位(以下简称 “ 检测单位 ” )进行检测。 (二 ) 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 的 试块、试件 、 材料 和比例 : 下列 试块、试件 和 材料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 : ( 1)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 ( 2)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 ( 3)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 ( 4)用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 ( 5)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 (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社会堤供优质建筑,满足建筑施工领域工作专业性強的要求,依据 GB/ T19001202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 T24001 2020《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8001 200删妈捉罪样键缠影很讫菠懂楷盎党疮指消战擂祝汀汁桑洒膏援少犊抉汇洼询邦调耕个挨籍泛漫说稚鬼缺羡赵竞花俄搭俞坦垄地虎旦拷毙饲源更簇斑 物资储备量的确定分以下三种情况: 建筑材料
C、 21 天 D、 23 天 1网络计划的优化有( ABC)三种。 A、工期优化 B、资源优化 C、费用优化 D、工艺优化 1工期优化的步骤是( BC)。 A、绘制网络计划图 B、计算和找出计算工期的关键线路,关键工作 6 3 4 2 7 5 1 8 7 C、计算应缩短的时间 D、任意选取一项关键工作进行压缩 1优先缩短关键工作持续时间应考虑的因素是( ABD)。 A
..........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 8 人工挖扩孔桩工程施工方案 ..................................................................
..... 4 工艺流程 .......................................................................................................... 4 施工工艺 ........................................................................
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 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处理(流程见附图三) 当工程出现质量或安全事故后,项目监理部首先应以监理工程师指令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停止相关部位的施工。 必要时,还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防护措施,同时上报项目代建人。 施工单位接到指令单后,应立即进行质量或事故的调查、原因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报监理、项目代建人,由监理 组织委托人和使用人、项目代建人及相关各方参加事故原因分析,研究事故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