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矿井动筛跳汰车间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高时,将轴线引测至坑底,以控制基坑底部平面位置,垫层浇筑后,再次将轴线投测到垫层上,以控制基础位置及尺寸。 主体施工轴 线采用外控方法进行引测,在建筑物底层结构外围设立轴线控制点,上部结构施工时用大线坠将轴线控制点引测到施工层,建立施工层轴线控制点,用经纬仪反复校核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再进行内部尺寸的细化, 形成施工层轴线控制网。 二、 高程引测 施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在现场建立高程控制点,组成水准测量控制网,水准网沿建筑四周设置,控制桩布置应设在现场受影响较小的地方,并加以严格保护。 基础施工时,从标高控制桩将标高点引测至坑壁,并传递到坑底,楼层施工时,将标高点引测至底层结构上,然后用水准仪及 50m 钢尺向上传递至施工层。 第二节 土方工程 一、土方开挖 基础土方采用机械进行开挖,开挖前先放出基坑(槽)灰线,放灰线的尺寸要充分考虑坑底作业面及边坡的放坡系数。 机械挖土分层进行,挖出的土方用自卸车运至指定弃土区,土质好的粘土单独存放,以作基础回填土。 机械挖土接近坑底标高时,预留 20cm,将轴线及标高控制桩引测至坑底后,由人工修整到位。 基坑开挖按 1: 进行放坡,坑底工作面处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随时排除积水,防止地基受水浸泡。 二、土方回填 回填前先取土样试验,确定土的最佳含水率和压实系数,回填时严格控制土料含水率,如含水率不符合要求 ,采取洒水或晾晒措施。 回填采用人工分层摊铺,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室内外及房心两侧同时对称进行,墙体拐角处由人工用铁夯配合夯实。 每层铺土厚度控制在 2025cm,夯实后再填上一层,回填过程中每夯实一层,按规定用环刀法对其进行取样,测定其干密度,如压实系数达不到要求应加压实遍数,确保回填土密实。 第三节 模板工程 一、 基础模板 独立基础采用组合钢模板, 钢模板支设时,模板拼缝要严密,支撑固定要牢固,不得变形跑模。 设计独立基础上部增大柱脚与独立基础整体浇筑,柱脚模板采用木模,固定采用轿杠。 独立基础模板支设模板前在垫层上弹出 独立基础边线,支设模板时严格控制位置,模板加固支撑时严格复核模板轴线,截面尺寸,确保模板成型质量。 二、 梁、板模板 ㈠ 施工工艺 梁板模板采用新型快装早拆体系,支撑系统采用承插式钢管大立杆、早拆头装置。 该支撑体系主要由大立杆( D=60mm)、内插管(φ48钢管)、定位销和早拆头螺杆组成。 立杆高度可通过内插管和定位销进行大幅度调节,微调可通过早拆头螺杆上定位螺母进行调节。 该支撑体系利用早拆头螺杆上翼托螺母下调,带动搁栅下降,由于早拆头螺杆顶托上设有板带,在保持立杆不动的条件下,能拆除纵横搁栅及梁板底模,立杆仍支撑 上部荷载,从而达到早拆目的。 定位销定位销插孔大立杆内插管螺杆定位螺母大立杆底座纵向搁栅翼托早拆头螺杆早拆分离板带翼托定位螺母早拆头螺杆 模板支撑早拆体系示意图 ㈡ 模板及支撑配备 梁 底板、梁侧模板 采用 18mm 厚胶 合 板及 4cm 6cm 松木竖肋制成定型模板,并编号进行组装,梁底模配备二层,侧模配备一层进行周转。 现浇板模板采用 12mm厚 1220mm 2440mm竹胶板,配备一层半进行周转。 支撑大立杆及早拆头配两层,水平拉杆、剪刀撑及梁侧斜撑采用φ 48mm ,配备一层半进行周转。 ㈢ 工艺流程 弹立杆位置线→调节内插杆高度并扎水平拉杆→抄平调节立杆上早拆头螺杆标高→调节翼托定位螺母确定翼托标高→在 翼托两侧布置纵向搁栅→布置梁底横向搁栅并支设梁模板→布置板底横向搁栅→铺板底竹胶板及早拆头上板带。 ㈣ 主要施工方法 1. 施工前,根据楼层结构布置图绘制出相应的模板及支撑系统布置图,立杆应沿梁底方向和垂直板跨方向布置,间距 ~,每跨现浇板支撑立杆的排距最大不超过。 支设立杆前,应根据楼层支撑系统布置图,认真弹出立杆位置线,确保立杆处于梁底和板带正中。 2. 布设立杆前,先根据楼层标高确定内插管长度,并通过定位销调整内插管长度,内插管上端距梁板底必须在 30cm35cm左右,以确保早拆头螺杆上的翼 托定位螺母有足够的向下调节余地,保证模板纵横搁栅能够早拆。 内插管标高调节好后布设立杆,扎立杆纵横水平拉杆。 3. 支撑架体搭设完毕,在内插管中插入早拆头螺杆,注意内插管顶端必须与螺杆定位螺母紧密接触,不得留有空隙。 然后抄平调节螺杆高度,使其顶托处于梁板底模下口,最后根据梁板纵横搁栅规格,确定螺杆翼托高度,并拧紧翼托定位螺母,将翼托固定。 4. 铺设梁底纵向搁栅,并用铅丝将其与翼托绑扎牢固,然后布置梁底横向搁栅,支设好梁模板,最后布设板底纵横搁栅,铺设好现浇板模板。 梁板纵、横向搁栅的间距必须通过计算确定,确保其强度及刚度 满足混凝土成型质量要求。 5. 模板拆除要求。 侧模在保证混凝土构件棱角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即可拆除。 现浇板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50%后,在保持支撑立杆不动的情况下可拆除模板,拆除时旋下早拆头翼托螺母,下降翼托,依次拆除板纵横搁栅及梁底搁栅,早拆头立杆保持不动,仍支撑上部荷载,待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后,再拆下立杆。 三 、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模板及其支撑结构的材料、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及模板设计要求,模板及其支撑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和变形,模板的内侧面要平整,接缝要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安装 后要仔细检查各部位构件是否牢固,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要及时修整加固。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如下: 项目 允许偏差 ( 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177。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77。 10 钢尺检查 柱、梁 +4, 5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 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 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注:检查轴线 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第四节 钢筋工程 一、 材料要求 1. 钢筋原材料检验 钢筋进场要按规定进行原材料验收。 每 60T 由同一规格型号、同一炉号钢筋组成为一验收批,对其铭牌标志及外观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取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必要时还需做其他专项检验。 ⑴ 铭牌标志检查。 钢筋进场时每捆(盘)上应有不少于两个标牌,印有厂标、钢号、炉批号、直径等标记,并附有质量证明书和试验证明报告单。 ⑵ 外观检查。 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痕,钢筋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最大高度,钢筋的外形尺寸要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 规范规定的标准。 ⑶ 力学性能试验。 从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抗拉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冷弯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力学性能检测如果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 ⑷ 特殊检验。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根据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2. 钢筋存放要求。 验收合格的钢筋严格按照同批号、同等级、同规格、品牌分类堆放并标识。 堆放钢筋的 场地要平整且底部要码放垫木,场地要有必要的排水措施,不得有积水现象,避免钢筋锈蚀或油污。 钢筋在储存过程中不得损坏标识,以免误用。 二、 钢筋加工 1. 加工条件及设备 本工程钢筋集中在现场钢筋加工场地统一下料加工制作,成品分类挂牌标识堆放。 加工场地整平后做一层砂石垫层,上面满铺一层粘土砖。 加工机械配一台 GJ40 型切断机,一台 GW40 型弯曲机,一台GT3/9型钢筋调直机,一台 UN75 型闪光对焊机。 φ 10以下的Ⅰ级钢筋由手工弯制,φ 10 以上的Ⅰ级和Ⅱ级钢筋用机械弯制。 2. 加工要求 ⑴ 钢筋调直。 加工时钢筋要平直、无局部曲折。 如 不符合要求,要按照规定进行调直, HPB235 级钢筋采用冷拉调直,其冷拉率不宜大于 4%。 HRB335 级钢筋采用机械调直。 ⑵ 钢筋弯钩和弯折要求。 HPB235 级钢筋末端需做 180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 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 d的 ,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3 倍。 HRB335 级钢筋末端需做 1350弯钩时,弯弧内直径 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 d的 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作不大于 90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 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 d的 5 倍。 箍筋末端应做 135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箍 筋直径的 倍,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框架梁柱不小于箍筋直径的 10 倍,对其他构件,不小于箍筋直径的 5 倍。 ⑶ 钢筋加工的质量控制。 钢筋加工前应进行抽筋,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钢筋加工下料单,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在加工过程中应对钢筋的半成品质量进行检查,每工作班对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应抽查 3 件以上,其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77。 10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177。 20 3 箍筋 内净尺寸 177。 5 三、 钢筋连接 ㈠、水平受力钢筋连接 水平受力φ 16 以上 钢筋在加工场地接长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在作业面上采用绑扎搭接接头连接。 钢筋采用接头连接时,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位置设在构件受力较小处。 框架梁下部受力钢筋接长在制作场地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接头设置在梁跨 1/3 范围内,且接头距梁端钢筋弯折处不小于钢筋直径 d的 10 倍,上部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接头设在跨中部位。 板底受力钢筋采用两跨贯通筋,伸至支撑梁中心处,且锚入支座长度≥ 12d( d为钢筋直径)。 钢筋焊接连 接接头位置要相互错开,从任一接头中心至钢筋直径d 的 35倍且不超过 50cm区段内,受拉区有接头钢筋截面积不宜大于钢筋总截面的 50%,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内不宜设置接头。 梁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上部纵筋的水平净距应≥ 30,且≥( d为纵筋最大直径);梁下部纵筋水平净距应≥ 25,且≥ d。 从任一搭接接头中心至钢筋搭接长度 ,对处于受拉区的所有构件的受力钢筋不宜大于 25%,在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 倍,受拉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倍,且 不应大于 100mm,受压搭接区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10倍,且不应大于 200mm。 钢筋闪光对焊前先矫直或切除钢筋弯头,电极钳口与钢筋夹持部位的铁锈等应清除干净。 一次烧化应烧掉两根钢筋在断料时切断机刀口严重压伤部分,二次烧化不少于 1cm,顶锻留量为 410mm,并随钢筋直径增大而增加。 顶锻时压力要适中,带电顶锻要占总顶锻量的1/3。 焊接完毕后,待接头由红变黑,再松开电极钳口,取出钢筋,以防钢筋取出过早造成接头弯折。 闪光对焊由同一焊工完成 300 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为 一验收批,随机切取 6个试件分别进行拉伸和弯曲试验。 四 、 钢筋绑扎 ㈠、 独立基础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前首先在垫层上弹线将建筑物轴线及基础底板的边线全部放出,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 独立基础网片钢筋采用就位绑扎,绑扎前在垫层上用粉笔画出钢筋位置线,边排钢筋距基础边不大于 50mm,钢筋所有交叉点均用铅丝扎牢。 基础钢筋绑扎后,绑扎柱插筋,经校核轴线后,将柱插筋用定位箍与底板钢筋点焊固定。 ㈡、 现浇 梁、 板钢筋绑扎 (1)、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 25mm 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 于 25mm 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2)、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 挑 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 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3)、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窗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在板根部与端部必须加设板凳铁,确保负筋的有效高度。 (4)、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粱钢筋在上。 (5)、楼板钢筋的弯起 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 1/10L为弯起点。 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 1/ 6L 为弯起点。 ( L— 板的中 — 中跨度)。 (6)、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 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7)、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A、搭接长度的未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B、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未端应做弯钩。 C、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 用铁丝扎牢。 D、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E、受力。张集矿井动筛跳汰车间施工组织设计
相关推荐
设计 要求, 及时填写现场检测记录 表, 填写 工程 质量检验单 ,切 实 做到每道工序有 自检 、有 数据、凭数 据 验 收 ,严格 按照技 术规 范有 关规 定,不符合 质 量要求, 应 督促 进行补 救,不 留隐 患,无 法 补 救的 坚决 推到重做。 试验小组 : 负责各 种原材料 试验 、土壤 实 验 、 压实度 和含水量等各 项试验 工作,以控制材料和混合料的 质 量。 测 量、
筋为Φ 12—— 14mm,每隔 1m, 放置 1个。 板底部钢筋的弯勾要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勾要朝下。 底板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40mm。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祥见图集 03G101— 1。 基础浇筑完毕后,把基础上预留墙柱插筋扶正理顺,保证插筋位置正确。 钢筋绑扎前,一定要保证伸出的钢筋到承台的锚固长度。 钢筋绑扎完后,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钢筋的变形、位移。
据实际制定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级人员的责任制,但必须包括有关法人、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 人员及操作人员的责任制 )的特种设备岗位责任制如下: 二、 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一)法定代表人岗位职责 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和上海市有关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 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要求。 明确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的措施
/ cos13176。 6 = Mt故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为: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储量永久煤柱损失 Zs=(ZgP1) ()式中 Zs——矿井设计储量,Mt; P1——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筑物、地面构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Mt; Zs=164424231—6462993 =157961238t= Mt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rn in tunnel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through the tunnel under the municip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e tunnel projec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Study Design of Fujiadi Tunnel belongs to th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Study Design of Fujiadi Tunnel belongs to the mountain tunnel, city highway Tunnel. This design narrated the parison and selection in different design phases,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