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业测风测尘工考试题库20xx05内容摘要:

爆水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 ( B) 米。 A、 10 B、 20 C、 30 D、 40 11 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 截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 ( B) 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 () Mpa。 A、 1, 2 B、 2, C、 3, D、 ,2 11 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小于 ( C) MPa,外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小于 () Mpa。 A、 1, 2 B、 2, C、 3, D、 ,2 11 矿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每 ( A) 天进行 1 次全面测风。 A、 10 B、 20 C、 15 D、 30 11 进、回风井之间和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每个联络巷中,必须砌筑永久性风墙。 需要使用的联络巷,必须安设 ( B) 道联锁的正向风门和 () 道反向风门。 A、 1, 2 B、 2,2 C、 1,1 D、 2,1 11 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兼作进风井时,井筒中的风速不得超过 ( D) m/s。 A、 1 B、 2 C、 3 D、 4 11 主要通风机必须安装在地面。 装有通风机的井口必须封闭严密,其外部漏风率在无提升设备 时不得超过 ( A) ,有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 A、 5%, 15% B、 10%, 15% C、 5%, 10% D、 10%, 10% 11 主要通风机必须安装 2 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装置,其中 1套作备用,备用通风机必须能在 ( A) min 内开动。 A、 10 B、 15 C、 20 D、 25 1 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并能在 10min 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 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给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的 ( D)。 A、 10% B、 20% C、 30% D、 40% 12 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 ( A) m。 A、 10 B、 15 C、 20 D、 25 12 矿井有效风量率不低于 ( C)。 A、 75 % B、 80% C、 85 % D、 90 % 12 临时停风地点,要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揭示警标。 长期停风区必须在 ( D) h 内封闭完毕。 A、 10 B、 15 C、 20 D、 24 12 通风设施周围 ( A) m内巷道支护良好,无杂物 、积水、淤泥。 A、 5 B、 10 C、 15 D、 20 12 井下机电设备峒室应设在进风流中。 硐室深度不超 ( D) ,入口宽度不小于 () 而无瓦斯涌出,可采用扩散通风。 A、 10m, B、 5m, C、 5m, 10m D、 6m, 12从防尘角度考虑,较适宜的排尘风速为 ( B )。 A、 ~ 1m/s B、 ~ 、 2~ 3m/s D、 ~ 3m/s 12 采用串联通风时,在进入串联工作面的风流中必须安设瓦斯传感器, 其断电范围是 ( C )。 A、风流串入的工作面全部电气设备 B、风流串入的工作面回风道中全部电气设备 C、风流串入的工作面及其回风道中全部电气设备 12 矿井需要风量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 (C)。 A、 6 m3 B、 5 m3 C、 4 m3 D、 7 m3 12 挡风墙外的瓦斯浓度 (A)至少检查 1 次。 A、每周 B、每旬 C、每天 D、 每月 1 局部通风机的通风方法有 (D )。 A、 压入式 B、 抽出式 C、 压入式和抽出式 D、 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 13 ( C ) 是矿井主要通风机和风井之间的联络通道。 A、风桥 B、扩散器 C、风硐 D、联巷 13 永久风桥通风断面面积不得小于原巷道断面的 ( C ),成流线型 ,坡度小于 30度。 A、 1/2 B、 2/3 C、 4/5 D、 13 长期吸入大量煤尘引起的职业病是 ( B )。 A、矽肺病 B、煤肺病 C、煤矽肺病 D、 肺病 13 每一生产水平、每一采区都要布置单独的回风 道实行 (A)。 A、 分区通风 B、 串联通风 C、 并联通风 D、局部 通风 13 在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煤层中,掘进工作面爆破前后,附近 ( B)的巷道内必须洒水降尘。 A 、 10 米 B、 20 米 C、 50 米 D、 60 米 13 主要进回风道实际断面不能小于原设计断面的 ( B )。 A、 1/2 B、 2/3 C、 3/4 D、 二、多选题 ( 60 题) 矿井通风系统 是 ( A、 B、 C)的总称。 A、 通风方式 B、 通风网络 C、 通风方法 D、 局部通 风 根据断块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可分为 ( A、 B、 C)。 A、 正断层 B、 逆断层 C、 平推断层 D、 褶皱 煤层产状是指煤层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 其形状和所在空间位置一般用产状要素来表示,包括 ( A、 C、 D)。 A、 倾角 B、 中线 C、 走向 D、 倾向 地面空气中除水蒸气的比例变化较大外,其他气体成分相对比较稳定,即使时间地点和海拔高度发生变化,对其影响也不明显。 它由( ABD) 3 种主要气体组成。 A、 氧气( O2) B、 氮气( N2) C、氢气( H2) D、 二氧化碳( CO2) 采煤工作面通风方法主要有 ( ABC)。 A、 正压 B、 负压 C、 混合通风 D、抽出通风 我国多采用 U 型通风,分为 ( AB) 两种。 A、 后退式 B、 前进式 C、 Z 型 D、 Y 型 掘进通风又称局部通风。 其方法 ( ABC)。 A、 全风压通风 B、 引射器通风 C、 局部通风机通风 D、挡风墙 无煤柱开采沿空送巷和沿空留巷时,应采取防止从巷道的 ( B C)向采空区漏风的措施。 A、 全风压通风 B、 两帮 C、 顶部 D、挡风墙 矿井通风方法以风流获得动力来源不同,可分为和两种。 A、 自然通风 B、 机械通风 C、 引射器通风 D、挡风墙 下列有关 采区布置 的规定正确的是() A、 一般情况下每个采区布置回采工作面不得超过 2 个 B、 每个采区同一煤层掘进工作面不得超过 4 个。 C、 一个采区同一煤层的同一阶段或相邻阶段,在采动集中应力影响范围内,严禁两个回采工作面相向回采。 D、 一个采区同一煤层的同一阶段或相邻阶段,在采动集中应力影响范围内, 可以 两个回采工作面相向回采。 1 在煤矿井下,瓦斯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BCD)。 A、 有毒性 B、 窒息性 C、 爆炸性 D、 煤与瓦斯突出 1 在煤矿井下,瓦斯容易局部积聚的地方有 (BD )。 A、 掘进下山迎头 B、 掘进上山迎头 C、 回风大巷 D、 工作面上隅角 1 造成局部通风机循环风的原因可能是 (B D)。 A、 风筒破损严重,漏风量过大 B、 局部通风机安设的位置距离掘进巷道口太近 C、 矿井总风压的供风量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 D、 矿井总风压的供风量小于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 1 井下各地点的实际需要风量,必须使该地点风流中的 (ABC)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A、 瓦斯、二氧化碳、氢气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 B、 风速及温度 C、 每人供风量 D、 瓦斯抽放量 1 以下关于风速的规定哪些是正确的 ?( BCD ) A.回采工作面的最高风速为 6 m/ s B、 岩巷掘进中的最高风速为 4 m/ s C、 回采工作面的最低风速为 O. 25 m/ s D、 主要进、回风巷中的最高风速为 8 m/ s 1 在进风风流中,硐室深度不超过 (CD)、入口宽度不小于 ( )而无瓦斯涌出,可采用扩散通风。 A、 5 m B、 2 m C、 6 m D、 15 m 1 测定风量时,中速风表测量的风速可以是 (BCD )。 A、 0. 2 m/s B、 0. 5 m/s C、 3 m/s D、 7 m/s 1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 (BC D)的方针。 39。 A、 安全责任制 B、 安全第一 C、 预防为主 D、 综合治理 1 事故调查处理中坚持的原则是 (ABC D )。 A、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B、 责任人员没有处理不放过 C、 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D、 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按包扎材料分类 ,包扎方法可分为 (ACD). A、 毛巾包扎法 B、 腹布包扎 C、 三角巾包扎法 D、 绷带包扎法 2 风量调节按照调节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 BC) 两类。 A、局扇通风 B、 局部风量调节 C、 矿井风量调节 D、引射器 2 局部风量调节的方法有 ( ABC) 3种。 A、 增阻调节法 B、 降阻调节法 C、 增压调节法 D、局部通风调节法 2 改变主通风机特性的调节法有 ( AB) 2种办法,即或。 A、 改变主要通风机叶片安装角 B、 改变主要通风机的转速 C、 换高频率的通风机 D、减少井下用风地点 2 矿井必须加强井巷维修,保持足够的通风断面。 下列有关 井巷维修 说法正确的有( AB)。 A、 矿井巷道失修率不超过 7% B、 矿井巷道严重失修率不超过 3% C、 矿井巷道严重失修率不超过 7% D、 矿井巷道失修率不超过 3% 2 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下列哪些情况可以除外( A B C D)。 A、注水后会影响采煤安全或造成劳动条件恶化的薄煤层 B、原有自然水分或防灭火灌浆后水分大于 4%的煤层; C、孔隙率小于 4%的煤层 D、煤层很松软、破碎,打钻孔时易塌孔、难成孔的煤层 2下列有关 防尘供水系统干管说法正确的有( A B C D)。 A、防尘供水系统干管的管径不小于 4 吋 B、 阶段巷道支管的管径不小于 3吋 C、 采煤工作面两巷和综掘工作面的防尘供水管路管径不小于 2吋 D、 井下消灭 1 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