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探究内容摘要:

士学位论文 ① 的、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种学制。 、初中联体办学 ,使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一个连续、系统、整 ② 体的一种办学模式。 可见 ,国内学者们主要把九年一贯制界定为一种学制和一种办学的模式 ,本研究把 九年一贯制界定为一种办学的模式。 本研究是基于九年一贯制学校这种办学模式而开展 的研究。 那么学制与办学模式的定义又是怎样的呢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一个国 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 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关系。 我国现在 规定“九年一贯 ,六三分段”的基本学制 ,但“六 三”制并不是唯一的学制。 而办学模式是指兴办和经营管理学校的体制机制的特定样式。 它是由办学资源的特殊属性及特殊组织结构形式所决定的。 本研究的课题为学校教育管理实践 ,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而学制是静态的文本 形式。 办学模式侧重的是动态的兴办和经营管理 ,属于研究课题的动态管理的范畴。 因 此 ,本研究把九年一贯制界定为一种办学的模式 ,并把基于此办学模式而创建的九年一 贯制学校的教育管理实践作为研究的子课题。 九年一贯制学校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 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 ③ 来的、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 它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 目前 ,我国学制 以“六三”制为主要学制 ,但并不是唯一的学制形式。 除此之外 ,还有“五四”制、 “五 三”制、九年一贯制等。 九年一贯制学校主要是在“六三”学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小 学与初中联合的一体化学校。 基于九年一贯制这种办学模式建立起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动态教育管理实践中 的相关问题是处于变化、发展和变革中的。 这种发展变化是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的。 九 年一贯制学校本身在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与不足 ,应该是在发展中解决的。 在本 研究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不仅仅是一种静态意义上的机构 ,更具有微观意义上的教育管 理中的动态意义。 ① 张大友 .论“九年一贯制”的优势与弊端 [M].科教资讯 ,2020 年 :106② 艾春梅 ,任一明 .九年一贯制学校英语教学衔接研究的意义 [J].现代教育科学 ?普教研究 ,2020 年第 2 期 :64③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课题组 .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M].上海教育科研 ,1998 年第 5 期 (总 第 125 期 ) 4 第 1 章 绪 论 管理 管理 ,本身是管 理学与经济学中的概念。 对于“管理”的内涵的界定 ,学者们莫衷 一是。 但是 ,我们可以看到 ,关于管理的定义 ,本文选取了以下较有代表性的概念界说。 (一 )职能论 、程晋宽在《现代教育管理论》中指出管理学领域中的管理的概念界定。 “管理”主要指组织中的管理过程 ,即协调他人活动 ,为取得个人单独活动所无法取得 ① 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 ,通过组织、 指挥和协调各个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活动 ,创造一种远比各个个人活动力量综合要大 的集体或社会 力量 ,以便高效率地达到一个组织或社会的约定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 ② 过程。 (二 )目的论 ③ 管理就是为实现预定目的而综合使用多种资源的过程。 以上所说的管理重协调的过程 ,是管理概念的职能论与目的论观点。 管理的职能主 要在于计划、协调与组织 ,管理的目的在于取得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取得的效果与影响 , 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管理目标 ,也就是实现管理的集聚与规模效益。 九年一贯制学校 , 实行中小学联体办学 ,学校办学规模扩大 ,必然造成管理难度的加大。 如何协调学校内 部的各种组成元素与各种关系 ,取得中小学单独办学难以 取得的集聚与规模效益 ,正是 本研究所要探究的课题。 教育管理与学校管理 教育管理是交叉学科 ,它是教育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应用。 当然 ,它也借用了其他学 科诸多的观点与概念性的知识。 我国学术界目前对于教育管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有两种 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要将教育管理学分为两个科目进行研究 ,即教育行政与学校 管理。 两者各有其研究对象。 教育行政研究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 管理 ,学校管理则专门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 另一种观点把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单 ① 黄志成 ,程晋宽 .现代教育管理论 [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② 孙灿成 .学校管理学概论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3③ 黄志成 ,程晋宽 .教育管理论 [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0,9:34 5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独的学科看待 ,认为这门学科既研究政府的教育行政事物 ,也研究学校的行政管理事物 , 并把后者看作前者的一个部分。 这实际上是从广义的角度看待教育行政问题 ,将教育行 政与教育管理等同看待。 我们是倾向于后一种观点的 ,因为教育管理本身是系统的有机 的统一的整体 ,国家与政府的教育行政工作与学校的管 理活动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 教 育行政工作与学校工作是联系的整体 ,学校教育是教育行政工作的对象 ,而学校管理也 不能游离于国家与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之外 ,学校的教育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保 ① 持一致。 学校管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管理 ,是管理科学在学校这一特定领域中的具体应 用。 学校管理按照一定的原则 ,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 ,建立一定的制度 ,综合利用学 ② 校的人财物资源 ,完成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 一般来说 ,学校管理包括学校行政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工作管理、德 育管理等 ,如北京教育行政学院编著的《学 校管理学》里界定的学校管理也主要包括这 些方面。 学校管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 ,如何实现学校管理的目标 ,达到 学校管理效益的昀大化与昀优化 ,这就需要学校协调学校内部人、财、物诸要素 ,以及 协调与和谐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与管理效益。 本研究是学校教育管理 ,自然不是独立的研究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应该属于学校教 育管理的一部分。 这里所说的教育管理是把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管理当成相互联系的整 体来研究。 本文拟从学校行政管理、教师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德育管理、课程管理 方面进行研究。 目前 ,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多是经验的总结 ,而学 术的思考和探讨比较少。 本研究尝试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与具体实践进 行研究与探索。 文献述评 从文献检索来看 ,学术界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 方面的研究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模式的研究、中小学课程设置、改革与衔接的相关 问题研究和学校具体管理经验的研究。 ① 吴志宏等主编 .新编教育管理学 [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② 孙灿成 .学校管理学概论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4 6 第 1 章 绪 论 国内研究述评 我们现在使用意义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内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昀早试点开始于北京和 上海。 上海于 1984 年出现九年一贯制学校 ,同年北京市的景山学校也开始九年一贯制 实验。 九年一贯制学校不是简单的小学与初中的叠加 ,而是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达 到“ 1+12”的整体的规模与积聚效益。 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多属于建立在义务教育的基 础上的小学与初中联体办学 ,在学校管理与实践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与参考 ,因 此 ,探讨九年一贯制学校 教育管理实践意义重大。 根据相关文献 ,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模式的研究主要有 :如项志康在《“九 年一贯、联体办学”的实践与思考》中提到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模式有以下三种 : 自然联体、紧密型联体和松散性联体的办学模式。 周珑等 (2020)提出了九年一贯制学 校的建成方式为整合、撤并、合并和新建。 虽然说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模式各异 ,但是 ,九年一贯制学校创建的初衷是缓解 择校压力 ,并昀终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 ,办学模式的不同 ,只是形式的不同 ,它都 是为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 效益而服务的。 因此 ,允许学校办学模式的不同与学校 对于办学模式有自主的创新 ,只要是能提高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模式 , 我们都应该接纳。 、德育与衔接 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段衔接和德育课程衔接的研究 :探讨中小学学段衔接的必 ① 要性和课程建设的经验 ,如张金业《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段衔接”的思考与探索》 , ② 徐勤波《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廖柏灵《优势整合 :九年一贯制学校 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