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内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政府机构改革超潮流。 政府设法控制财政开支,鼓励人民投资,精简政府人员,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试 图用市场管理代替政府管理。 这股潮流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它所提出的企业化政府、学习型政府的改革理念与现实发展环境相符,它要求政府更加廉洁、更有效率、更富有责任感。 事实上,这次改革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 最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事务:发展经济、提供社会保障、增加国民福利、充分就业、改善环境等等。 公共事务的复杂性要求增加政府职能,但政府职能的增加又会削弱社会和市场的作用。 各种矛盾的出现,凸显了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化的必要性。 这种想法一经提出,公共事业管理便不在受制于传统的行政管 理理念,建立起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政府管理制度。 在 20 世纪的最后几年中,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建立,社会和技术条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也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 4 第二章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 二次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中的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卫生事业等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另外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恶化也使环境保护机构普遍设立,社会保险等社会的稳定器也开始出现于经济生活中,这些公共事业机构的产生要求社会对它们进行有序的管理,这样,公 共事业管理普遍在西方发达国家重视起来,并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了公共事业的所有方面。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人们生活也得到提高。 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呼声日涨,各项公共事业机构随之建立起来,而此时国外公共事业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也进入我国,这就迫切需要专业人才来加以掌握,以便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公共事业机构,使这些机构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之中,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运而生。 经过近 10 多年的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在我国初 具规模,不仅有许多院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每年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开设具有较长的历史,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领域,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公共事业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呈细化的趋势。 一、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 发展的概况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 5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 城市公共事业主要包括 :公共交通、供水、排水、供热、供气、污 水处理、道路与桥梁、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和城市绿化等在内的公共设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后 , 国家和各级政府为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公共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注入了大量资金,使公共事业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并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坚实的基础。 我们选取部分指标来研究发展趋势。 在 1990 年~ 2020 年,我国公共事业各项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增长最为显著的是:集中供热面积从 1990 年的 2. 1 亿 m2 发展到 2020 年的 34. 9 亿 m2,年均增长率达 16. 9%;年末公共交 通运营数由 1990 年的 6. 2 万辆发展到 2020 年的 37. 2 万辆,年均增长率达 10. 5%; 天然气供应量由 1990 年的 64. 2 亿 m3 发展到 2020 年的 368 亿 m3,年均增长率达 10. 2%。 此外,城市排水管道长度、实有道路面积、燃气普及率年均增长均达到 9%以上。 经过近几年国债和各类社会资金的集中 投入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各地的基础设施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瓶颈”制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为此 2020 年 212 月我国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固定资产投 资 7, 亿元。 二、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对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发展总体是好的,在公共 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出台了一些制度,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但 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的公共事业的发展。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 6 (一) 忽略市场的调控作用 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思想中已形成了与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相配套的观念,而事业单位提供的各种服务与产品,都属于社会福 利性及公益性,没有充分体现市场化和商品化。 这些理念既是在传统事业管理中形成的,也是对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如实反映,由此造成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与社会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影响了公共事业的商品化经营与发展,同时也制约了“非事业”产业的经济增长速度。 (二) 改革目标不明确 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创新尚属于开拓性事业,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参考。 因此,在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初期,基本大胆采取“实验性改革”方式,且改革目标不明确。 由于改革模式的模糊,缺乏科学界定与合理划分,也没有及时调整 , “政事”各方的权责利关系,因此不能做到 有规划、有步骤地简政放权。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自发性,既不能改变传统事业根据,也无法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更没有做到政事分离,反而将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职能混淆,造成体制的冲突与混乱。 (三)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例如更换公交车辆、管网工程建设、城市供水供热、燃气管网建设与维修、广场修建等。 但是我国公共事业的投资主要来自财政拨款,缺乏多渠道融资,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因此,公共事业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经营状态,企业缺乏自建资金,制约了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四) 缺乏规范性管理力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 7 无论 是实体公共事业管理,还是当前网络世界中虚拟的公共事业管理,再加上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跨国公共事业管理,在我国都缺乏必要规范管理。 一方面,由于政府的精力有限,难以及时对新思想、新事物、新技术做出反映,缺乏工作主动性,尤其制度管理不足,无法调动规范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团体日益增加,公共事业家族有所扩大,随之而来的工作不对称问题,也是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 8 第三章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建议 一、更新管理观念 管理观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理论技巧,其发展必然以观念改革为基础,只有理念的创新 ,才能真正促进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一方面,将“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实现由“命令”到“服务”的观念创新,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公共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城市发展为参考,加快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因此,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必须树立发展观念,注重人本管理、服务管理,同时加强群众与管理者的沟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与市场化提出了更高需求。 只有做到产权 明晰、权责利分明,并遵照市场规律促进人、财、物的自由流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上一层台阶。 因此,通过建立并完善公共事业资源配置,引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是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的关键。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相关“事业活动”都具备多重性质及职能,且大多事业活动正逐步走向市场化。 因此,只有加快公共事业管理的商品化,加快培育科学技术市场、文化市场、教育市场、体育市场及卫生市场等,才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