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地方税务局gis税源管理系统建设应用初探内容摘要:

使税源管理的 GIS系统开发和应用更具有可行性,我们采取了以下两种商务应用模式。 一是结合商用的三维数字地图平台,而非通过国家测绘单位提供的具有多层地理信息数据的地图资源做为开发基图(国家测绘单位销售符合南宁市区域开发用地图的价格约在 500万左右)。 因为经过充分调研后我们现对于税务系统的税源管理应用来说,国家标准的数字地图多层数据对并没有实用性。 二是采取 三维加二维 的地图表现应用模式,即核心的城市区域采用三维视角的数字地图,以方便城区楼宇的管理应用 ;而核心城市范围以外的区域则采用二维地图(可通过路网和地标进行企业地理定位)的模式,从而大大减少了地图成本和维护成本。 六、南宁市地税 GIS税源管理系统建设功能框架设想 根据上述 GIS技术应用的总体思路,结合南宁市地税局税源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本课题组提出以下初期应用的建设框架设想: (一)系统建设应用管理目标 通过 GIS系统的地图标识、数据归集、预警提示、工作指令等创新的工作流程和系统工具,使涉及南宁市地税税源管理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实现对税源管理工作的分级有序组织、基础 质效考核、广泛监督考核的立体化税源管理机制。 该系统处理基础税源管理工作,将主要通过各级收入任务赋值管理、各项预警信息管理、举报信息的核实处理及工作指令管理为主要处理对象的 OA流转,督促税收管理员落实各类基础性的税源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准确、及时反映各层级的税源管理素材数据。 使企业、楼宇、网格片区、城区的税源管理相关数据(包括户籍、税收、预警、行业经营指标等类的大量税收征管数据),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即可查询显示。 南宁市地税局采取 以片区经济管理为基础,以行业分类管理为脉络,以重点税源管理为重点 的网格化模式开展税源管理工作。 GIS税源管理系统建设将提供与实际地理区域完全吻合的图形化管理平台工具,从而统一南宁市各城区地税局的网格化管理架构,真正实际彻底、有效的网格化管理,为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提供强大助力。 ,为各级管理人员、税收管理员设定工作目标。 通过直观的图形化界面,使登录的所有用户时时以税收任务为关注点,及时了解各经济区域及行业的税收入库情 况,以税收进度为标尺或者警示为税收管理员开展各类基础性税源管理工作提供目标。 同时利用 GIS地图的容器统计功能,使按网格进行特定区域企业税收数据统计成为可能。 管理者利用这一特点可将税收任务在城区的大口袋基础上,再进一步动态地细化分解到片区、行业、楼宇(经济片区)中。 ,形成时时关注税源管理基础工作的 “税源管理预警处理工作机制 ”。 该系统通过抽取重要的税源管理工作指标,及时、动态地将企业涉税警示信息在工作平台上向各类税源管理用户进行显化、提示,结合对具体地理 “点位 ”(实际上包括了片区、街道和楼宇等经济区域性的 “片 ”和 “点 ”)的工作布置形成税源管理业务的 OA流转,强化对税收管理员的任务税收分配管理与综合质效考核。 ,引入广泛的内外部监督,建立责任明晰、质效可见的监督机制。 通过 GIS系统在统一的数字地图平台上展示经过提炼的各类税源管理工作数据,并进行适当范围(可以根据管理层级的需要单独面向特定的管理群体,如分局长、股长;也能够以公开监督为着手点面向所有用户开查阅权限;甚至向社会公众开放部分查阅权限)的公布,辅以相应的监督考核 制度,通过实时地进行监督行为的现金奖励及目标考核加分等激励,实现 “责任者监督 ”、 “内部全员监督 ”,乃至 社会公众监督 等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 这种监督方式将迫使税收管理员强化其工作责任心,堵塞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缺失,达到漏征、漏管企业现象减少,基础税源管理监控不到位现象减少的工作目标。 (二)仅关注各类型税源管理用户的核心应用的整体建设构想 地税税源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本系统工作职能的各层级管理者和基层税务工作者们需要应用多种工具、采取多种方法、完成来自多种业务需求而引发的繁琐工作是既定的事实 ,而 GIS税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并非要将所有环节统统纳入其中,这既无必要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而从多年业务工作实践效果来看,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将一些核心的业务应用进行流程化整合,以整体提升税源管理的基础质量。 为此, GIS系统建设的出发点确定为仅关注各类型税源管理用户的核心应用,摒弃任何无实际效用的或者其它业务系统已能完善实现管理目标的业务内容。 这一建设模式一方面能提纲挈领地把核心业务关注点进行放大、显化;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压缩开发周期和成本,避免无意义的 “大而全 ”项目的产生。 由于不同层级的税源管理用 户所使用的功能模块和使用频度有较大的差别,为实现税源管理工作的分级有序组织, GIS税源管理系统将根据税源管理的业务流程来进行设计,通过“管理目标导向引发日常工作 ”(主要指税收任务层层分解下发)、 “预警引发日常工作 ”(主要指基础预警指标提示)、 “新纳税户登记引发日常工作 ”、 “特殊指令引发日常工作 ”(主要指工作任务指令下达)这四类引发事项开启业务流程,以漏征漏管纠错和质效分值计算为周期性的终端,形成税源管理的闭环工作流程。 (三)严格的网格化税源管辖区域划分及管理推动漏征漏管户的逐步清理 GIS系统将通过两个手段实现严格的网格化片区管理:一是企业在地图上进行唯一点位的标记(根据企业的工商执照注册地),并利用 GIS特有的区域管理和统计功能真正实现税收管理员按网格化片区范围进行 “责任田包产到户 ”式的管理;二是在上述基础上,通过三个工作流贯穿企业户籍管理的前中后环节:即新增业户标记、工作指令下达、漏征漏管纠错等,以动态地支撑南宁市地税 “片区+行业+重点税源 ”的网格化税源管理模式。 1.“三个工作流 ”形成企业户籍闭环式管理 ( 1)新增业户无遗漏管理 将所辖网格内的企业完整无遗漏地纳 入管理视野,是税收管理员得以实现较完善税源管理的基本保证。 在 GIS系统中,新增业户管理的无遗漏管理将按以下流程实现: 通过这一流程,税收管理员每天都有可能收到 “新增业户 ”的提示,如 “您的辖区昨天登记了 12户新办业户,请及时开展新户三清工作 ”(税收管理员的 “新户三清 ”工作是指:一是对新办业户的基础资料内容清楚,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核实验证,做到企业基本情况不虚假;二是企业注册地点清楚,确保位置标志准确,有事找得到;三是税种核定清楚,确保申报率准确,企业纳税申报义务明确);税收管理员通过单击提 示即可打开本人的网格区域,看到分布于辖区内的新登记业户在其注册地址对应的地理位置进行星状闪烁提示(对于进行了税种核定和补充资料填写工作的即可取消闪烁提示)。 ( 2)工作指令针对性管理 各级管理层可以随时观察其下属税收管理员所管辖企业的户籍登记、税收数据、预警标记等详细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在任何一个工作环节,通过 “工作指令 ”功能向税收管理员下达指向明确的工作指令。 如针对其中一新办业户提出类似 “该户已办理税务登记证多时,请及时进行税种核定和补充资料登记 ”,或者 “该户可能会成为新的重点税源企业,请注 意加强对该户的监控管理 ”等内容的工作要求。 对于税收管理员未完成的工作指令并报请发出指令者审核确认的事项,系统将不会消除待处理事项提示,从而不断提醒和督促税收管理员落实工作要求。 ( 3)漏管纠错强监督管理 通过在 GIS系统平台上将所有税收管理员的管辖户籍情况完整、准确地进行公开,可以使任何一个系统用户(包括决策、管理和执行层的任何用户,甚至可考虑包括非税务系统内部的临时访问用户)启动对税收管理员的漏征漏管纠错事项流程,以此构建查遗补缺、实时监督的户籍监控纠错机制。 在 GIS系统中,本流程的启动操 作将非常简单 ——仅需纠错人用鼠标在相应数字地图位置插一面 “纠错旗 ”并描写纠错信息即可。 具体流程如下: 目前由于缺乏适当的管理工具和配套措施,南宁市地税网格化税源管理规范执行得不尽如人意,个别城区征收单位无强力推进该项管理模式的原动力;各基层局对于漏征漏管业户亦缺少统一规范和有效的流程方法来进行监控和补正,或者出于特定的原因进行少量的专项行动,无法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机制来保持专项行动的工作成果。 GIS税源管理系统在数字地图特有的支撑下,以闭环式的工作流实现对网格化片 区户籍管理的无遗漏管理,这将大大推动各城区地税局网格化税源管理模式的规范和落实,并有望逐步解决漏征漏管户较多和插花户泛滥的问题,为税源管理摆脱无序状态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述以 GIS数字地图为支撑的网格化片区和户籍管理方法,需要配套的制度修订来提供制度保障,如对税务登记及变更管理办法的修订;对网格化片区划片原则、方法和流程的补充完善;新的漏征漏管户全员纠错流程方法,及相应的目标管理和奖罚措施的制定等等。 通过这此配套制度的修订和制定,形成环环相扣的户籍管理闭 环流程。 (四)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