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股份公司管理流程及流程图-a经营管理内容摘要:

实、有效。 产品日报表当日下 经营 管理 第一版 14 业务目标 业务风险 控制点 监督检查 不相容职 务 /岗位 授权及 要求 品产销存日报表。 单位门卫通过销售管理软件填制的商品销售启运通知单确认单位、数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出具出门证后放行。 班前必须上报部门及领导。 产成品发出不符合销售管理规定,导致未能完全履行销售合同。 分公司销售部按客户订单发货时间要求,查核库存数量,按送货路线调度车辆,并开具 “发货通知单”,销售部和财务科负责人审核“发货通知单”后交仓库保管员签字,仓储部门在 审核 “发货通知单”及有关单据后办理发货,并填写出库单、出库日报表。 单位门卫凭出门证并核实相关单据后放行。 如果是送货上门,产品出厂后 “发货通知单”需要客户收货人签字,最后返回销售部。 检查 A 分公司仓储部门是否按规定发货。 不能合理及时、准确地反映收入,导致虚增或截留收入,多记或少记应收账款,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经营收入。 A分公司计划财务科开票人员以销售合同、价格审批表、客户订单、发货通知单以及出库单等有关凭据开具发票,并加盖印章。 检查销售发票的开具是否符合规 定。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使用、开据发票 在开具发票时必须依据发货通知单上的连续编号进行,以保证所有发出货物都开具了发票。 检查是否所有已发出的产品均开具了销售发票;是否所有已开出的销售发票有专人负责复核。 开票人员在开具发票过程中应核对实际发运数量,保证所有发出商品已核实销售数量;还应核对客户名称,使之与客户订单一致;核对发票价格,使之与信用部门及销售部门批准的金额一致。 检查销售发票的开具是否根据销售通知单开据。 开票人员应该使用和保留连续编号的发票,包括已作废的发票;独立于发运货物和开票人员的其他人员应定期检查连续编号的销售发票和发货通知单或商品销售发运单。 检查销售发票的开具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建立发票的领用和核销登记记录。 独立于发运货物和开票人员的其他人员应定期检查连续编号的销售发票和发货通知单或商品销售发运单。 4 编制产销存日报表 销售政策不合理, A分公司销售部 检查销售 经营 管理 第一版 15 业务目标 业务风险 控制点 监督检查 不相容职 务 /岗位 授权及 要求 销售业绩差,导致公司经营资金不足,影响公司持续经营。 的销售内勤根据所开发货 通知单、商品销售发运单等,经与仓储部门、分公司计划财务科核对后,编制 产销存 日报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公司计划财务部和分管领导。 部门是否编制销售日报表并报相关部门和领导。 5 财务核算 不能合理及时、准确地反映收入,导致虚增或截留收入,多记或少记应收账款,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经营收入。 分公司财务稽核人员对已开具的销货发票等有关凭据进行复核。 检查是否对销售入账凭据进行复核。 不能合理及时、准确地反映收入,导致虚增或截留收入,多记或少记 应收账款,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经营收入。 分公司财务人员根据经稽核人员复核后的发票记账联等有关凭据编制会计凭证、登记入账,并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 检查是否对当月开出的所有发票交财务科进行账务处理。 不能合理及时、准确地反映收入,导致虚增或截留收入,多记或少记应收账款,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经营收入。 对于销售业务收款核算参照应收款项管理流程的相关规定。 检查销售收款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 6 销售折让或退货 A分公司 销售部受理客户提出的折让或退货申请,并依据折让或退货理由组织安全质量科、生产技术科等部门查验和核实,提出处理意见。 检查是否对客户提出的折让或退货组织相关部门查验、核实。 折让、退货受理与核实、审定分离 A分公司销售部将折让或退货申请及核实处理意见报分公司分管经理审批。 检查折让或退货是否经过审批。 A分公司销售部根据销售折让及退货审批意见,将销售折让通知书传 /送分公司计划财务科、销售分公司、 A 分公司销售部;销售退货通知书传 /送分公司计划财 务科、销售分公司、A 分公司销售部、仓储部门。 检查销售折让或退货通知书是否传递给相关部门。 A分公司销售部仓储部门审核退货通知书后,由安全质量科对退货产品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库管员在清点货物、注明退回货物的品种和数量后填制入库单,退货接收人员填制退货接收报告。 退货接收报告应事先编号,在发生退货时填制,其要素包括客户名称、退回检查是否按规定对退货进行验收并填制退货接收报告。 经营 管理 第一版 16 业务目标 业务风险 控制点 监督检查 不相容职 务 /岗位 授权及 要求 货物的名称、品种、数量、日期、退货性质、原始发票号、价格以及退货原因和其他情况说明等;退货接收报告的编制人不能同时从事货物发运业务,报告填制完成之 后应接受独立于发货和收货职能的人员的检查。 不能合理及时、准确地反映收入,导致虚增或截留收入,多记或少记应收账款,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经营收入。 分公司计划财务科审核销售折让或退货通知书及退货产品入库单、退货接收报告后,编制 /录入折让或退货会计凭证,需在会计报表中披露的应当披露。 检查折让或退货的账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7 盘点与核对 不能合理及时、准确地反映收入,导致虚增或截留收入,多记或少记应收 账款,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经营收入。 月末,销售分公司与德阳、绵阳分公司生产、仓储、财务等部门进行盘点、核对, 编制产销存月报表 ,A 分公司生产、销售、仓储、财务等部门相互进行盘点、核对,对于实际已经销售出库、但尚未开具发票的,查明原因后及时开具发票。 检查月末相关部门是否相互盘点核对。 报表报送德阳、绵阳分公司财务科、销售分公司财务科及营销副总经理。 不能合理及时、准确地反映收入,导致虚增或截留收入,多记或少记应收账款,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经营收入。 盘点核对结果经分公司计 划财务科负责人审核后进行账务处理。 检查是否根据月末盘点核对的结果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数据若有差异需说明差异产生的原因。 8 监督与检查 对销售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也可结合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期间财务检查、审计等工作进行。 各分公司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检查制度。 检查是否对销售管理业务进行检查。 对销售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销售管理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 重点检查有关销售管理业 务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情况。 销售管理业务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发货人员和开票人员与定期检查销售发票和发货通知单或商品销售发运单人员;退货接收报告的编制人与货物发运人员。 检查销售管理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设置是否符合规定。 销售管理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 重点检查重要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检查销售管理业务授权批准制度是否得到执行。 销售管理决策责任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重点检查责任制度是否健全,奖惩措施是否落实检查销售管理业务相关岗位 经营 管理 第一版 17 业务目标 业务风险 控制点 监督检查 不相容职 务 /岗位 授权及 要求 到位。 及人员设置是否符合规定。 A分公司销售部作为公司销售管理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每年至少检查分公司销售管理业务一次。 检查是否对销售管理业务进行日常检查。 审计监察室应在销售管理业务的过程中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和有问题单位的整改情况上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检查审计监察室是否对销售管理业务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对审计监察室上报的检查情况通报公司各部门,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在公司内部通 报批评,下达整改通知,有关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确属相关人员工作不力的应及时调离岗位。 检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是否根据检查情况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经营 管理 第一版 18 七、销售管理业务流程图 销 售 管 理 业 务 流 程 ( 一 )射 洪 分 公 司 公 司 领 导 相 关 部 门总 会 计 师分 公 司 领 导计 划 财 务 部门销 售 分 公 司2 、 分 公 司 经理 审 核销 售 合 同价 格 是 否 在授 权 范 围内。 7 、 销 售 部 门在 授 权 范 围内 签 订 销 售合 同货 款 回 笼 责任 书销 售 价 格是 否 调 整是 否 重 要客 户。 1 、 经 营 部 门 会同 销 售 分 公 司 在年 初 提 出 内 部 销售 价 格 建 议 书信 用 政 策内 部 销 售3 、 公 司 计 划财 务 部 审 核4 、 公 司 总 经理 审 批5 、 与 德 阳 、绵 阳 分 公 司签 订 销 售 合同6 、 公 司 总 会计 师 审 批7 、 公 司 总 经理 审 批1 、 和 计 划 财务 部 一 起 拟定 销 售 合 同8 、 与 德 阳 、绵 阳 分 公 司重 新 签 订 销售 合 同销 售 合 同关 联 交 易2 、 法 律 顾 问室 审 核3 、 根 据 权 限报 公 司 总 会 计师 、 总 经 理 、董 事 会 、 股 东会 审 批4 、 签 订 销 售合 同参 照 关 联 交 易管 理 业 务 流 程信 用 政 策1 、 农 资 公 司 经营 部 市 场 调查 、 寻 找 客 户1 、 农 资 公 司 经营 部 市 场 调查 、 寻 找 客 户2 、 商 务 沟 通和 技 术 谈 判 2 、 商 务 沟 通和 技 术 谈 判 销 售 合 同否否2 、 销 售 部门 、 计 划 财 务部 门 负 责 人 、分 管 领 导 组 成谈 判 小 组是3 、 确 定 销 售价 格4 、 分 公 司 经理 审 批5 、 公 司 分 管领 导 审 批是是 否 赊销。 否4 、 公 司 总 经理 审 批3 、 公 司 总 会计 师 审 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