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淡水鱼泥鳅鲶鱼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0 围墙 m 303 0 综合管网 m 510 0 消防管线 m 600 0 合计 13736 ******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产品方案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鲶鱼 吨 2 泥鳅 吨 3 合计 价格 方案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万元) 合价(万元) 1 鲶鱼 吨 2 泥鳅 吨 3 合计 ******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第 六 章 设计方案 工艺方案 本项目主要特征为以选用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及先进设备为基础,做到工艺合理、运输方便,路线短捷。 室内装修、水、电、管道严格遵循产品生产的有关规定,设计施工高起点、严要求,使企业硬件达到和超过国内同类企业水平。 并严格遵循国家环境保护、劳动安全、消防、节能等方面的有关规定。 技术 方案 在鱼苗进池前,首先需要排干池水,对池塘进行消毒。 消毒时间应定在鱼苗放养前 10 天左右,过晚鱼池会留有残毒,过早容易重新滋生细 菌。 可以采用全池泼洒高锰酸钾或生石灰水消毒。 放养前对鱼苗消毒采用浓度为 3%~ 5%的食盐水浸洗 10分钟~ 15 分钟 ,或 2ppm~ 5ppm 的高锰酸钾浸洗 ,可消除部分的病原和寄生虫 ,增加抗病力。 鲶鱼的孵化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大多数的养殖户们会买来已经生长到 34cm 的鱼作为鱼种,投放在养鱼池里进行养殖,鱼苗要选择游动活跃,逆水能力强,无病害的。 放养******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时间为下午 45时。 和大自然相比,养鱼池也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环境,这里也存在着弱肉强食,获得食物的多少决定着体型的大小,而体型的大小,反过来又会决定获得食物的多 寡, 鲶鱼 的生长速度很快,同一池子里的鱼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出现差异,因此,及时的过筛分池是非常重要的。 饲养员们可以用鱼网把鱼池分隔开来,象我们平常用筛子筛选大小不同的物体一样,用不同规格的筛鱼器将不同体格的鱼筛选分离,使体格弱小的鲶鱼苗离开了那些远大于它们的鱼。 鱼苗放养后每隔710 天分一次筛,将生长速度快和生长速度慢的鱼苗分塘养殖,这样才能保证 鲶鱼 健康成长和出塘的规格整齐。 在大棚里养殖,鲶鱼的营养完全依赖于人工饲料,饲料的质量和投喂是达到理想产量的关键。 鲶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性贪食、食量大 ,日食 量为自身体重的 5%—8%,最大日食量可达 15%以上。 鱼苗入池头一个月以喂精饲料为主,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适当高一些,投喂量以鱼体总重的 8~ 10%,让鱼都能吃饱吃好。 市场上出售的鳗鱼配合饲料是不错的选择,将鳗鱼饲料加水搅拌均匀投喂即可。 34cm 的鱼苗,每天投喂 3到 4次。 当鱼苗长至 56cm 以上时,可以逐渐驯喂其它饲料 ,可以投喂颗粒小一些的鲶鱼配合饲料或者将动物下脚料煮熟,用粉碎机搅成糊状投喂。 56cm 的鱼苗,每天投喂 23 次,******可行性研究报告 28 78cm的鱼苗,每天投喂 2次。 保证养殖池池水的质量是养殖场日常管理的关键 ,因为鲶鱼 食量大,排泄量也大,鱼吃剩下的饵食及鱼粪等会导致水质恶化,在高密度养殖和有限的水量条件下,只有让鲶鱼们呼吸到更多新鲜的氧气,它们才会生长更快。 因此,及时的换水是非常重要的。 34cm 的鱼苗一天需要换两次水,生长到 56cm 以上时,一天至少换水一次。 在定池以前,换水时要将池水全部排干,另注新水。 鲶鱼生长到 10— 12cm 左右,每斤 10— 30 尾时就可以定池养殖,直到养成。 定池后的鲶鱼在投喂动物下脚料时就不需要在煮熟了,可以将生的鸡肠子、鸭肠子粉碎后直接投喂。 在没有动物 下脚料时,可以投喂鲶鱼配合饲料。 随着鱼的生长,鱼池里的密度也越来越高了,因此,饲养员们在高密度的养殖中需要经常观察鱼的健康和水质的状况,定池后虽然不需要天天换水了。 但池水的透明度必须保持在 30cm 以上,如果水质浑浊,透明度不高,就必须及时换水。 如果发现鲶不饿时仍张着嘴浮在水面,表明水体缺氧,应立即换水或加水。 但换水也不可以全部排光,换水过多,很容易使水温上下相差很大,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即可。 ******可行性研究报告 29 鲶鱼成鱼期在放养期间也应该注意“间苗”,即捕大留小,这样一方面避免集中上市,卖上好价,另一方面避免大鱼吃小鱼 ,小鱼抢不上食的现象。 当鱼的规格达到 千克以上时,即可捕捞上市。 捕起大鱼,将小鱼放回原他继续饲养。 刚捕起的革胡子鲶肉质具有泥异味,不宜直接投放市场,应该把捕起的成鱼,放入清水池中蓄养 3~ 5天 ,并停止投食,让其体内外的异物排出,以获更佳经济效益。 在 鲶鱼 运输前 1至 2个小时,放干池中的水,然后加入新水降温,这样可以保持鲶鱼的活力,因为鲶鱼耐低氧,所以在运输中不需要加氧。 鲶鱼最常见的疾病是肠炎病,肠炎病不易治愈,而且复发率很高。 从外表上观察,病鱼通常可见肛门红肿,排泄物呈灰白色并漂浮 于水面,病鱼离群独游,活力下降。 每年的6~8月是发病的高峰,一方面胡子鲇摄食旺盛,有些养殖户不断提高投喂量,造成部分鱼暴食,引起肠道损伤感染,另一方面是这个季节里水温升高,细菌繁殖较快,稍微不注意,消毒跟不上就容易引起疾病感染,特别是在梅雨季节,应特别注意。 除了在饲喂中需要注意以外,可以用利特灵等药物拌到饲料里做药饵治疗和预防,根据说明书用量。 打印病又叫腐皮病,水质不洁或鱼体受伤的时候会发此病。 在肛门附近或是尾柄上,肌肉会逐渐烂掉形成圆形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 30 是椭圆形的病灶。 好像打了一个烙印一样。 预防可以用消毒精全池泼洒 ,治疗可用利特灵拌药饵投喂。 鱼苗放养密度为 100 尾 /m2左右。 鱼苗培育过程中,如果放养密度过大,可适当分池疏散。 应引起注意的是,鱼苗入池时要注意池水温差,鲶鱼 仔 阶段对温度敏感,水温急剧变化时成活率明显下降,故温差超过 2℃时要调节水温,直至温差基本持平后方可放苗入池。 在鱼苗培育期间,要提供遮阳条件,因为鱼苗畏强光,喜栖息于池底背光处,可在培育池中投放一些水葫芦、水浮莲等水生植物,可以起到遮阳的作用。 阳光强烈时,要拉开培育池上方的活动遮阳网。 根据鱼食 投放次数及育苗投放标准,本项目进行总体物料衡算。 育苗出成率按 80%计算, 一年出成为两次, 按照鱼塘面积及投放密度,年需投放育苗 万尾。 按照每条鱼 公斤进行估算,年出成鱼 吨。 成鱼与饲料投放比按 1:3进行饲料喂养估算,年需饲料量为。 池塘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积一般为 1~ 5亩为宜,池深 ~******可行性研究报告 31 ,池塘可建成水泥池,也可以是土池。 土池池壁需用三合土捶紧,池底 应夯实,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cm~ 30cm的肥泥。 进出水口用铁丝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饲养管理。 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需投喂粗蛋白含量在 36%左右的人工配合饲料。 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 5%~ 10%。 投饲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泥鳅在水温 15℃以上时食欲逐渐增加, 20~ 30℃是摄食的适温范围, 25℃~ 27℃食欲特别旺盛,超过 30℃或低于 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喂。 此外,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应在15cm~ 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 当水温达 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深度;当发现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 (吞气 )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 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发酵的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等。 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 1) 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防治 赤鳍病: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由杆菌引起。 ******可行性研究报告 32 症状为,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 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 主要流行于夏季。 防治方法:应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应用 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发病时,可在饲料中拌入氯霉素投喂。 水霉病:鳅卵防治用每立方水放食盐 400克加小苏打 400克的溶液洗浴 1小时。 病鳅可用 3%的食盐溶液浸洗 5― 10 分钟。 打印病:病灶一般呈椭圆形,圆形,浮肿有红斑。 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 流行于 7~ 8月份。 治疗可用 1克 /立方的漂白粉或 2~ 4克 /立方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 2) 寄生虫引起的病害防治 车轮虫 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 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流行于 5~ 8 月份。 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治疗方法为按池水每立方用晶体敌百虫。 舌杯虫病: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 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鳅苗死亡。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 5~ 8 月份较为普遍。 预防主要是应在鳅种放养前用 8 克 /立方水硫酸铜溶液浸洗 15~ 20 分钟,发病后治疗******可行性研究报告 33 则用 克 /立方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5∶ 2)合剂全池泼洒。 要求蓄水深 50 厘米左右,每平方米可放养 5 厘米的泥鳅鱼种约 500 尾,经过 3- 4月便可达到体重 26 克的上市规格。 泥鳅通常在水温 15℃时开始摄食,摄食量为鱼体重的2%。 当水温达到 20℃~ 28℃时,投饵量增至鱼体重的 10%~15%。 一天分三次投喂。 若水温高于 30℃或低于 10℃时,投饵量减少。 根据鱼食投放次数及育苗投放标准,本项目进行总体物料衡算。 一年出成为 3次, 按照鱼塘面积及投放密度,年需投放 泥鳅苗种 210 万尾。 按照每条 成年 泥鳅 公斤进行估算, 年出成 泥鳅 吨。 成年泥鳅 与饲料投放比按 1:3进行饲料喂养估算,年需饲料量为。 设备选型 企业要在保证产品质量和 养殖 效率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先进的技术装备是关键。 技术中选择的工艺流程是否先进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用的设备状况。 机器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对企业的 养殖 能力、产品质量、原辅材料及公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34 工程消耗等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 购置设备的费用,在生产成本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设备,必须慎重考虑,设备造型应遵循先进、经济、实用的原则,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 系。 、经济合理 选用的设备应同工厂的生产规模相适应,并且能达到工艺要求,确保产品质量。 在选择设备时,坚持选用连续性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器设备,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还要容易保养和维修,公用工程(水、电、汽等)单耗要低。 在选择机器设备时,坚持选用经过生产实践检验合格的产品。 避免选用技术上不够成熟或未经技术鉴定和生产考验的机器设备,以确保投产后,一次投产成功。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增氧机 型 台 12 2 投饲机 YY20 台 4 3 鱼机配件 套 4 4 过滤器 CBF350C 台 12 5 颗粒饲料机 skj120 直连颗粒机 台 4 6 水质分析仪 GDYS201M 台 1 7 打捞鱼网 套 8 ******可行性研究报告 35 建 (构)筑物 方案 流程合理衔接,物料搬运线路流畅短捷; 区、 饲料室 、 作业房 和其他设施的组合与配置,便于 养殖 管理,便于职工的劳动和休息; 程量; 养殖鱼棚 建设规划和发展要求 ; 、卫生、绿化、抗震、防火、安全等国家规范;。 总体布局应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节约建设投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费用,提高产品质量,方便职工生活,从而取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果。 ( 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xx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xx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xx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xx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xx 《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xx ******可行性研究报告 36 《水工砼结构设计规范》 SL/ T191— 96 《水工砼结构设计规范》 SL/ T191— 96 (构)筑物方案 ( 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xx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xx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xx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xx。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