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企业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内容摘要:

及改进 11 测量设备 使用 和管理部门应对本程序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使用的 软件 满足测量和管理工作需要,并具有先进性和准确性。 企业管理办公室计算机管理工程师应确保 使用的 测量和管理 软件必须是经过相应的检定或校准,并得到使用许可的软件。 6 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 测量管理 手册》 GDE/CGSC 2020 12 记 录 管 理 控 制 程 序 1 目的 通过对 测量管理 体系 活动过程 记录 的管理 控制,确保记录的准确、可靠、完整、适时、有效, 为体系 良好 运行提供客观证据,从而 保证 体系 的可 持续发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形成的各种 记录的管理 控制。 3 职责分配 企业管理办公室为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 测量管理 体系活动过程中的有关记录的控制和管理。 项目部 总工 办负责对本项目 部测量管理 体系活动中记录工作的监督管理。 各试(实)验室及测量设备使用 和管理 部门应记录有关的过程活动。 4 术语 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检定印证:测量 设备的“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 5 要求和过程实施 记录过程识别 输入是通过策划制定所需要的记录内容和表格;输出是具有证 实记录管理控制活动过程的各种资料、 报告 和填写后的相关 表格;活动是策划、编制、标识、填写、贮存、保护、检索、借阅、保存、归档、处置;资源是记录 管理控制 过程使用的设备、人员和文件 资料 等。 记录过程实施 记录过程要求 记录应清晰明了,便于存取、识别、维护和管理,并按 规定时间保存。 测量过程记录应详细、完整。 原始记录必须妥善保管。 检定与校准记录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出具、修改和删除。 电子存储的记录要有足够的备份。 必要时记录应予安全保护和保密。 记录的分类 测量管理 体系工作记录:计量目标实施记录、体系审核报告、管理评审记录、工作计划、会议记录、作业记录、验收记录、事故处理记录、改进记录等。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记录: 测量 设备校准、检定、维修、台帐、确认间隔等 过程记录。 测量过程 记录:不合格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记录、测量、监视、验证记录、人员培 训记录等。 供方的有关记录:合同协议记录等。 13 记录的编制、填写和修改 各部门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做好记录。 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记录的整理、编目和保管等工作。 记录单位按法定计量单位填写,填写记录内容要齐全、准确、公正,字迹要清晰,文字记录、表格填写等应使用墨汁、碳素墨水、黑墨水等规定材料手工书写,或采用电子文本输入,并采用激光打印机打印。 检定记录填写时,检定员签全名后审核人员再签名,最后盖上专业检定章,签名必须手工签写。 原始数据,检定、审核人员应签字留存。 所有记录应填写记录日期和审核日期,以便追溯。 已产生并已移交相关部门的记录一般不允许修改,若确实需要修改或增补时,需说明修改或增补的原因,由该记录的产生部门实行修改或增补。 修改不能将原记录涂掉,应在原记录中间划两条细线表示,并在此处注明修改或增补执行人的姓名及日期。 记录的标识 记录编号按公司、项目部要求 编号。 记录名称应与 测量 体系过程活动内容相对应。 记录所标明的工程项目名称及编号应符合公司统一规定。 技术记录标识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记录的收集和检索 记录的收集工作分别由各程序(过程)的主管部门负责,各部门应对接收的记录表格分类登记,建立《受控文件目录清单》,对记录实施动态管理。 供方提供的记录,由检测部门负责收集。 各部门使用中的记录应保持整洁,便于查阅。 记录一 般仅供本公司内部使用 , 外单位要 查阅 或 复制有关记录 ,须经有关 部门批准 办理相关手续 后才能 提供所需记录。 对供方提供的记录应按另类目录建立管理档案。 记录的移交 记录的移交按《公司工程档案管理程序》、《竣工资料移交管理程序》和《工程档案管理规定》 的规定执行。 记录的换版 记录表格在使用中无法操作或操作困难时,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同时提交一份换版的新表格交企业管理办公室 审核,批准后按文件控制程序实施更改。 记录的贮存和保护 各部门的记录 应按规定期限由专人妥善保管。 记录应贮存在干燥、防潮,防虫、严禁丢失、损坏的环境中。 14 X 光射线胶片、工程照片胶卷、底片、计算机 CD 盘等特殊记录的贮存和保管,应根据生产厂家推荐的包装和贮存方法进行包封和贮存。 档案管理员应定期检查,确保贮存设施、环境处于良好状态,确保记录不会由于贮存或操作不当而发生变质,确保以前签收的记录无短缺,并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上。 检测和试验设备种类较多的部门,记录应按类保存。 记录的保存期限 测量 管 理工作 长期 测量标准资料 长期 测量 设备台帐 五 年 测量 设备 周检确认计划 三年 测量 设备统计报表(每台机组) 五年 测量 设备抽验、复验、维护、记录 三年 测量 设备 检定、 校准 记录 三个检定周期 记录的销毁 检验测量的工作记录,超过保存期限,由记录保存单位自行销毁。 需要销毁的记录,执行过程应有人监督,并作好记录。 对超过保存期限,但仍有参考价值的记录,可以分发给有关部门和人员,作参考资料,但应作好标识。 记录 各相关部门 应对本 管理 控制过程进行记录,记录见相关表格。 有效性评价和改进 企业管理办公室 应对记录管理控制过程进行监视。 记录表格的审批、发放、换版应作为监视点,记录表格应使用有效控制( 文件受控目录清单 )的表格。 各相关部门应按记录的控制要求对本部门的文件管理控制过程进行有效性评价。 定期的进行统计分析,提供决策依据,实施记录的持续改进。 6 相关文件 《 测量管理 手册》 GDE/CGSC 2020 《文件 管理 控制程序》 02 2020 接收 /移交记录 DXC 04 01 查阅记录 DXC 04 02 记录处置审批表 DXC 04 03 接收 /移交记录 DXC 0 4 01 编 号: 序号 文件名称 文 件 编 号 移交人 /日期 接收人 /日期 备 注 查阅记录 DXC 0 4 02 编 号: 记录保管部门 管理人员 序号 文件名称 文件 编 号 查阅人 时 间 备 注 记录处置审批表 DXC 0 4 03 编 号: 记录名称 记录编号 原记录填写时间 ` 处置原因 /方法: 签字: 审批意见: 签字: 处理执行 情况: 执行人: 15 标 识 管 理 控 制 程 序 1 目的 通过对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的标识管理控制,防止使用人员错用测量设备,提高测量设备分类 管理功能,使 测量管理 体系运行符合规定的要求。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涉及 测量管理 体系活动的 有关 部门。 2 职责分配 企业管理办公室 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项目 总工办 负责对本程序的监督和考核。 各试(实)验室 及相关部门 负责对本程序的贯 彻实施。 3 术语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 证书。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 参 考物质所代 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标记:(标识的近义词)物品上的记号。 标志(标识):用作标记的或用来识别的东西。 标签: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等的纸片、塑料卡、金属卡等。 4 要求和过程实施 标识管理过程识别 输入是策划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所需 要 的 标 识;输 出是 已经填写了有关数据的 各种用途的标识; 活动是标识的选型、采用、管理、防止错用标 志 的措施;资源是标识 管理 过程 中 使用的设备、人员、资料等。 标识管理过程实施 标识管理要求 使用部门应清楚的标识所有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可单独或集中的标识。 使用部门应清楚的标识重要的测量过程。 使用部门应清楚的标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状态。 由 企业管理办公室 统一 申 购和发放计量标识。 项目 总工 办根据部门需求向 企业管理办 公室 提出申请,由 企业管理办公室 进行审核发放。 使用部门对领取的计量标识应妥善保管、正确使用,不得随意损坏或撕毁。 标 识 采用 16 公司计量标 识 采用不干胶彩色标识,必要时覆盖透明保护膜。 公司使用的计量彩色标识有十种类型: A、 B、 C(三 类 ) 合格标识和无分类合格标识(绿色);准用标识(黄色); A、 B 类限用标识(蓝色);计量标准标识(红色);封存标识(紫色);禁用标识(黄色);停用标识(蓝色);降级标识(蓝色);报废标识(粉红色);确认标识(红色)。 标识内容:编号、有效期、检定员、确认日期、封存日期、报废日期、停用日期、禁用日期、现有精度、批准人等。 标 识 填写 标识内容的填写必须与原始记录、证书及台帐相符。 标识填写的有关要求见 测量管理 手册中第 条标识管理。 标 识 粘贴及使用 内部检定的测量设备由测量部门根据测量结果粘贴相应的确认标 识。 委外检定的测量设备,由检定方负责出具确认标 识 ,当检定方未出具确认标识时,送检部门应根据 测量 设备 的检定、校准和相关资料及规定对设备进行标识。 标识张贴应不影响读数,位置明显便于检查。 标识不得随意使用和破坏。 标识应按测量设备的 A、 B、 C分类出具。 当测量设备的标识遭到破坏时,任何人不得再使用。 使用部门必须对设备进行重新确认,确认合格后粘贴相应标记,对于不合格的测量设备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 标识类型与用途 《合格》 标识 —— 为绿色,用于根据检定规程或校准方法确认合格的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