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管理理论汇总内容摘要:

超凡权力远远比法定权力更有影响。 当前我国提出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其关键就是要确定法定权力在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及决定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许多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一批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然而在许多企业中,维系企业权力基础的却是企业最高领导人个人的超凡权力,他们或因卓越的远识、杰出的才能、非凡的人格扭力,或因 “ 时势造英雄 ” 而成为企业的绝对主宰和精神领袖,并且企业还在乐于渲染个人权威、塑造个人英雄。 “ 一人身系天下安危 ” ,这种脆弱的权力体系将 直接影响企业长远、稳定的后续发展。 在企业领导人决策失误或其之后的时代,不可避免地将陷入动荡的结局,企业的发展也难以预测。 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建立以法定权力为基础的企业组织内部权力体系,才是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保证。 被誉为 “ 组织理论之父 ” 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 Max Weber)对组织管理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和目标的达成。 为此,韦伯首推官僚组织,并且阐述了规章制度是组织得以良性运作的基础和保证。 这里不能狭义的理解官僚组 织(此处的官僚是中性的)。 企业的长生不老决不仅仅依赖于其英雄人物的“ 超凡卓识 ” ,应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其 “ 顺应自然 ” 的原则体系 —— 公正地识人、用人和尽人的体系 闵斯特伯格的工业心理学思想( 1912) 雨果 闵斯特伯格( Hugo Mu nsterberg, 1863- 1916)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尊称为 “ 工业心理学之父 ”。 他出生于德国,师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 冯特( W. Wundt)。 闵斯特伯格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中受到了正统的学术教育和训练,于 1885年获得 心理学博士学位。 后来他移居美国,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 W. James)的邀请来到哈佛大学。 1892年,闵斯特伯格受聘于哈佛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并担任主任。 在那里,他应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大量的问题,包括知觉和注意等方面的问题。 闵斯特伯格对用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研究实际的工业中的问题十分感兴趣,于是他的心理学实验室就成为了工业心理学活动的基地,成为后来的工业心理学运动的奠基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闵斯特伯格因效忠自己的祖国而作为支持战争的非正义方的德国,因此他受到了别人的排斥 ,导致精神抑郁,于 1916年去世。 当时人们评价他的去世造成了工业心理学上的空白。 同斯特伯格的工业心理学思想产生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为了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人们开始注意到如何有效地利用人的生理和心理资源的问题。 泰勒的 “ 科学管理 ” 活动使得社会上对于科学管理的兴趣高涨起来。 在 “ 泰勒制 ” 出现之前,心理学就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但是将心理学直接应用到工业生产领域,研究如何适应和转变工人的心理、激发工人的干劲,以发 挥生产效率,还是 20世纪初才开始探索的。 闵斯特伯格指出,在当时的工业中,人们最大的注意力是放在材料和设备的问题上;也有一些人注意到了工人的心理状态对工人工作效率的影响,如有关疲劳问司题、工作单调问题、兴趣和愉快、工作报酬等等。 对于这一类问题,当时都是由一些外行人来处理的,他们对此缺少科学的理解。 闵斯特伯格认为,心理学应该对提高工人的适应能力与工作效率做出贡献。 他希望能对工业 生产中人的行为,作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他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根据个体的素质以及心理特点把他们安置到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在什么样 的心理条件下可以让工人发挥最大的干劲和积 极性,从而能够从每个工人处得到最大的、最令人满意的产量;怎样的情绪能使工人的工作 产生最佳的效果。 1912 年,闵斯特伯格出版了《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一书,该书在 1913年被译为《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他在书中论述了对人类行为进行科学研究以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和解释个人之间差异的重要性。 该书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①最适合的人,即研究工作对人们的要求,识别最适合从事某种工作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应用在人员选拔、职业指导和丁作安排方面; ② 最适合的 工作,即研究和设计适合人们工作的方法、手段与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他发现,学习和训练是最经济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手段,物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对工作效率有较强的影响,特别是创造工作中适宜的 “ 心理条件 ”极为重要; ③ 最理想的效果,即用合理的方法在商业中也同样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他研究了对人的需要施加符合组织利益的影响的必要性。 闵斯特伯格指出心理学家在工业中的作用应该是:帮助发现最适合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人;决定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每个人才能达到最高产量;在人的思想中形成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影响。 闵斯特伯格进行了大量的工业中实际问题的研究。 他的最著名的一个研究是探明安全驾驶的无轨电车司机应具备的特征。 他系统地研究了这项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且设计了模拟电车的实验室实验,结果发现一个好的司机应该能够在驾驶的过程中同时理解所有的影响电车行驶的因素。 闵斯特伯格认为研究疲劳问题对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非常重要。 他和他的继承者研究了许多工厂每天和每周的工作曲线。 典型的日产记录表示出,每天上午九、十点钟产量有轻度的增加,而中午饭前产量下降,午饭之后产量又 上升,但不如上午九、十点钟的情况,下午下班前,产量急速下降。 一周的产量也表示出类似的情形,星期一的产量平常,星期二和星期三是最好的记录,然后逐渐下降,直到星期六为止。 这些研究为工业心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闵斯特伯格开创工业心理学的时期,工业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在工业中的最高效率和最适宜的环境条件。 人们相信,归根到底,个人在工业环境中的最高效率,只有确保他在那种环境中获得最满意的适应时才能实现。 闵斯特伯格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地采用于职业选择、劳动合理化,以及改进工作方法、建 立最佳工作条件等方面。 选择适应于工人体力、心理特征的工作条件,在当时不仅是生产力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减少工人同企业主矛盾冲突的重要条件。 闵斯特伯格指出, “ 我们绝不要忘记,通过将来的心理上的适应和通过改善心理条件来提高工作效率,不仅符合厂主的利益,而且更符合职工的利益,他们的劳动时间可以缩短,工资可以增加,生活水平可以提高。 ” 闵斯特伯格作为工业心理学的先驱,他的研究和思想对后来的研究工作和工业心理学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早期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研究工作主要着重于应用心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 这 样,企业主从增加自己的经济利益出发,开始在企业中雇佣心理学家,心理学家也得以进入到企业中开展应用性的研究。 心理学家对研究人的因素无疑处于最有贡献的地位。 20世纪的许多重要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家的理论和研究都可以追溯到闵斯特伯格的思想和研究工作。 在闵斯特伯格之后,大量的社会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著作相继问世,产生了注重研究人的心理因素,试图通过对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 “ 人际关系学说 ” ,这一学说以著名的霍桑工厂实验为基础,在 20 世纪 4O至 5O 年代之间颇有影响。 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行为科学理论,自 20世纪 50年代在西方受人瞩目,很快风靡起来,至今仍在企业管理中有一定的影响。 闵斯特伯格的研究方向和路线,以及所采取的方法对后来的人们有很大启示,在管理学上也有诸多应用。 他开创了工业心理学领域 —— 对工作中的个人进行科学研究以使其生产率和心理适应最大化。 他认为应该用心理测验来选拔雇员,用学习理论来评价培训方法的开发,要对人类行为进行研究以便搞清什么方法对于激励工人是最有效的。 他还指出了科学管理与工业心理学二者都是通过科学的工作分析,以及通过使个人技能和能力更好地适合各种工作的要求,寻求提高生产率。 他的研究对于我们 今天的甄选技术、员工培训、工作设计和激励仍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闵斯特伯格所考虑的面比较狭窄,仅限于个体心理的研究,缺乏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观点和论据。 所以,他的工业心理学在当时未能引起更为广泛的注意,而是在其影响下的研究和理论为工业心理学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获得了人们更多的重视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916) 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创了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先河。 在其正被传播之时,欧洲也出现了一批古典管理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首属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 亨利 法约尔( Henri Fayol, 1841~ 1925),法国人,早期就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并长期担任企业高级领导职务。 泰勒的研究是从 “ 车床前的工人 ” 开始,重点内容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 法约尔的研究则是从 “ 办公桌前的总经理 ” 出发的,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他认为,管理理论是 “ 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 ” ;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 这正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法约尔的著述很多, 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 理和一般管理》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 其主要内容如下: 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法约尔区别了经营和管理,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 通过对企业全部活动的分析,将管理活动从经营职能(包括技术、商业、业务、安全和会计等五大职能)中提炼出来,成为经营的第六项职能。 进一步得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管理定义,即 “ 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 ” 法约尔还分析了处于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其各 种能力的相对要求,随着企业由小到大、职位由低到高,管理能力在管理者必要能力中的相对重要性不断增加,而其他诸如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等能力的重要性则会相对下降。 倡导管理教育 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 “ 缺少管理教育 ” 是由于 “ 没有管理理论 ” ,每一个管理者都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原则和个人的经验行事,但是谁也不曾设法使那些被人们接受的规则和经验变成普遍的管理理论。 提出五大管理职能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个人的责任,它同企业经营的其它五大活动一样,是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 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 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的 14项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 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人员报酬; 8.集中; 9.等级制度; 10 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稳定; 13.首创精神;。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该学派将法约尔尊奉为开山祖师) ,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 管理之所以能够走进大学讲堂,全赖于法约尔的卓越贡献。 一般管理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强,对管理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来源于长期实践经验的管理原则给实际管理人员巨大的帮助,其中某些原则甚至以 “ 公理 ” 的形式为人们接受和使用。 因此,继泰勒的科学管理之后,一般管理也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在今天看来,法约尔的主张和术语实在是太平凡了,未曾系统学习过管理理论的人也会对一般管理理论产生 “ 于我心 有戚戚焉 ” 之感,因而常被看作是极其一般的东西。 然而,正是由一般管理理论才淬炼出管理的普遍原则,使管理得以作为可以基准化的职能,在企业经营乃至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时来自资料搜索网 () 海量资料下载 16 至今日,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仍然闪耀着光芒,其管理原则仍然可以作为我们管理实践的指南。 管理思想既是文化环境的产物,又是文化环境的过程。 它是被依于文化模式、道德水准和社会制度的变迁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才能真正领会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才能在现代管理中 “ 巧用其芒 ”。 没有原则,人们就处于黑暗和混乱 之中,但是如果没有经验和尺度,即使有最好的原则,人们仍将处于困惑和不安之中。 原则是灯塔,它虽能照明所有的路,且一视同仁,但它只会被那些知道自己方向的人所利用。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包含了许多对管理精髓的感悟。 这些原则是用来指导理论和实际工作的,是指导行动的灵活信条,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则。 教条化的理解只能导出教条化的结局—— 管理失效。 要使管理真正有效,还必须积累自己的经验,并适宜地掌握合理运用这些原则的尺度。 管理必须善于预见未来。 法约尔十分重视计划职能,尤其强调制定长期计划,这是他对管理思想作出的一个杰 出贡献。 他的这一主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