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识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内容摘要:

胜劣汰。 但传统的绩效评价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组织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创新应用和管理,绩效管理的评价重心也必须转移到知识创新能力与效益方面来。 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绩效评价必须包括知本含量。 知识经济的运作使知本的地位跃居于资本的前列,知识的拥有量、拥有类型以及知识的运作方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组织管理者面临着在知识方面把战略与运作结合起来的高层需求,组织自己必须根据知识要素和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力量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本进行有效的调配;组织的竞争对手不仅应该知道对手的物质竞争力,而且应该知道对手的知本竞争力。 并且通过绩效评价促进个人知识组织化,组织知识社会效益化、商品化。 三、工商行政管理中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工商行政管理的管理思想、职能定位、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等不断推陈出新。 要适应新时期市场监管的需要,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适应网络经济发展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的挑战。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在商品流通领域的日益广泛运用无疑已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大市场内涵和外延,要实现对这样一个庞大而富于变化的大市场的有效管理,依赖传统的监管手段和方式、方法将会面对越来越多的不适应。 只有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以高科技手段促进管理的变革,我们才能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然而当前工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有一些误区,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当前工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要走出理解信息化建设的误区,营造信息建设的良好人文环境。 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这样的观点,即:信息化建设等于“电脑+网络十信息数据库”,认为购买计算机、研制或推广软件和建数据库是信息化的全部内容,甚至有的把信息化直接当做电脑化。 确实,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但是这些仅仅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一部分。 电脑、网络、数据库都是信息化不可或缺的载体,但光有这些而忽视对工商行政管理目标的理解,离开对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深刻领会,信息化就难以发挥其作用。 (2)、要走出盲目硬件建设的误区。 现在无疑是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时期,特别是最近几年各地兴起建网热潮,几百万、上千万,有些地方甚至投入上亿元的资金,购置了大量设备,甚至包括几十万、上百万的小型机。 但是由于盲目建设,应用系统开发严重滞后于硬件投入,花巨额资金购置的设备基本处于闲置,或仅仅用来打字上网,信息化建设效果实际为零。 加之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周期很短,几年过去以后,其性能大打折扣,浪费不可避免。 (3)、要走出“人工克隆”的误区。 信息化建设决不是原有人工管理的电子版本,但就目前现状而言,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层次仍然较低,基本属于原有管理方法和监管手段的“人工克隆”,业务操作流程照搬照套,还没有上升到综合化、集成化管理的层次,离“业务处理电脑化、信息交流网络化、信息管理数据库化、档案存储光盘化”要求还差之甚远。 另一方面,应用软件与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嵌合度不高,信息化的优势还不明显,信息的利用率比较低。 这是不符合信息化建设要求的。 信息化建设要实现纵深发展,就必须从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上下工夫,从如何实现信息综合管理上下工夫,由单一的信息检索向移动执法办案、电子巡查、信息综合分析图表和信息反馈等方向转变。 (4)、信息化建设要走出轻视数据信息库建设的误区。 各级工商部门均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工商行政管理的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下大力气抓落实,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购置了一批电脑硬件,建立健全了一批网络操作平台,开发了一批业务应用管理软件,信息化已达到了一定规模。 但与此同时,数据信息库的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现在,数据信息库的质量成为了信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