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本科管理计算机笔记一内容摘要:

应用的软件。 如工资管理程序、管理信息系图形软件、文字处理软件、财会软件、计划报表软件、辅助设计软件等。 8 (2) 软件、硬件系统的关系。 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它们互相支持、互相协调实现计算机的计算与数据处理任务。 (3)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用来书写计算机可以执行的程序的。 常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有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等。 最新出现的是面向对象的语言 4GL。 (4)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服务的软件。 用户不能直接操纵计算机硬件,而是通过操作系统来使用计算机。 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指标: (l) 字长:指计算机能一次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 它是计算机的一个重 要技术性能指标。 首先,字长决定着计算机运算的精度,字越长则计算机的运算精度越高。 其次,字长决定了指令直接寻址的能力,字越长则存放数据的存储单元数越多,寻找地址的能力就越强。 (2) 运算速度:用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指令来表示,单位一般用 MIPS(百万条指令 /秒 )。 为了统一标准,现在用各种指令的平均执行时间及相对应的指令运行比例来综合计算。 (3) 内存容量:内存储器中能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 计算机内存容量越大,程序运行速度越快,可运行的程序也越多。 (4) 主频:指计算机 CPU 的时钟频率。 主频的单位一般用兆赫兹 (MHZ)来表示。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5) 存取周期:存储器完成一次读 (取 ) 或写 (存 ) 信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存储器的存取 (或访问 ) 时间,而连续两次读或写所需的最短时间,称存储器的存取周期 (或存储周期 )。 存储器的存取周期越短,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就越快。 (6) 总线宽度:总线是由数据总线 DB、地址总线 AB 和控制总线 CB 三组线构成的,每组线由若干根线组成。 总线越宽,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越强。 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 媒体: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 一般分为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五类。 多媒体: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例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 早期的计算机只能处理文字信息,可以叫做单媒体计算机。 种能够综合处理多种媒体的计算机就叫做多媒体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必须增加声音、图像等媒体的输入输出设备及软件。 多媒体系统必须具备四个主要的特征: (l) 集成性。 可以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感觉媒体进行综合处理,达到各 媒体的协调一致。 (2) 交互性。 可以实现人机交流,便于对系统功能加以控制和干预。 (3) 实时性。 能使人的感官感觉到交流是连续的、及时的。 (4) 数字化。 系统处理的都是数字信息,而不是模拟信息。 通信及网络系统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通信的基本功能就是实现两个实体之间的数据交换。 其中“信息源”是产生要发送数据的设备; “发送器” 可以对发送信号进行编码或转换,产生能够传输的光、电信号; “接收器”将收到的信号转换成目 的站设备可以处理的信号; “接收端”是信号传送的目的地设备; “传输系统” 是连接信息源与接收端之间的复杂线路网络。 连接信息源与接收端的物理和逻辑设备称为信道。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物理表示形式。 信号电平连续变化才叫做模拟信号,以脉冲形式变化的叫做数字信号。 传送模拟信号的是模拟信道,传送数字信号的是数字信道。 通信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下: (1) 信号接口:产生或接收符合通信协议的信号。 (2) 路由和寻址:为发出信号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径。 (3) 呼叫和应 答:信号发送前先呼叫,接收方应答后建立通信链路,这个过程叫握手。 9 (4) 可靠传输:采用各种措施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1) 两种通信系统,即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传递的信号为模拟信号,在时间和幅度取值上都是连续的。 数字通信系统:传递的信号为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在幅度取值上是经过量化的。 (2) 模拟通信的带宽。 信号的带宽就是频带的宽度,其单位是赫兹 (HZ)。 传输介质或通信设备的带宽是指其允许通过的频率范围。 (3) 数字通信的带宽。 它反映通信速度的快慢及信道容量的大小。 数字通信中的带宽是指信号的传输速率,或叫位率、比特率,其单位是 b/s 或 bps(每秒位数 )。 (1) 双绞线, (2) 同轴电缆, (3) 光缆。 (4) 无线通信。 (5) 微波通信。 频率在 100MHZ10GHZ 的电磁波信号叫做微波信号,其波长为 3cm3m。 由于微波频率高,因此频带较宽;方向性好,适合进行点对点的通信。 成本比电缆和光缆都低,适合卫星通信和城市之间通信。 但是微波信号没有 绕射功能,只能进行可视传播,而且它的传输误码率也比较高。 (1) 基带传输。 使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终端设备将数字信号转变成脉冲电信号时,这种原始矩形脉冲信号固有的频带叫做基本频带,简称为基带。 在信道中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叫做基带传输。 基带传输是一种最基本的数据传输方式。 (2) 频带传输。 利用模拟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频带传输。 在这样的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必须先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在接收方还必须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相应的设备才能识别。 在频带传输过 程中实现信号相互转换的设备是调制解调器。 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叫做调制;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叫做解调。 调制:把需要传送的信号加载到另一种信号上,以便容易在给定的介质中传送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另一种信号叫做传送信号的载波。 解调:信号传送到接收站以后,再把载波上加载的信号卸载下来的过程。 传输信号要求的带宽与传输介质允许通过的带宽是不一样的,为了节省开销,应当充分利用传输介质的带宽。 在一条介质上同时传送多于一路以上信号的传输方式,叫做 该介质的多路复用。 (1) 专线连接。 最简单的数据通信形式,是在两个站点之间直接用线路连接起来进行数据的交换。 因为是专用线路连接两个站点,所以不会发生线路拥堵问题。 但是如果两个站点的距离较远,或者需要进行多站点之间的通信,直接的线路连接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 解决专线连接占用线路太多的办法,是设置交换机。 (2) 电路交换。 实际的电路交换是由交换机负责在两个通信站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专用线路。 这种由多台交换机和它们的站点构成的网络叫做交换网络。 各通信站点与各自的交换机是专线连接, 各交换机之间也是专线连接。 (3) 存储转发交换。 也叫做包交换,存储转发交换的原理是:把待传送的数据先存储在结点机中,等到信道空闲时再根据优先级别顺序发送出去。 只要存储时间足够长,就能够将信道的空闲与忙碌状态均匀化,从而压缩信道和转接设备的容量。 这种交换方式不适合实时交换的信息传输,但是对于数据通信却是非常合适的。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可以分为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两类。 ① 报文交换。 不论传送数据的长度是多少,都把它作为一个逻辑单元,加上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规定格式打成一个包发送。 这个数据包就叫做报文,这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就叫做报文交换。 ② 报文分组交换。 将一个长的报文分解为多个短小 (一般不超过 1000 字节 ) 的组,叫做报文分组。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下,向多个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从而实现数据、程序与硬件等各类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分布处理。 10 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 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1) 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组成的,向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负责整个网络的数据处理业务和各种网络资源的共享服务。 (2)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 (CCP)、专用或公用的通信线路及其他通信设备组成的,完成所有网络数据的传输、转发、加工和交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主要的分类方式有两种: (1) 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可以分为点对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 点对点信道: 网络通过通信信道来完成数据传输任务,一条线路只能连接一对结点。 广播信道:多个结点共享一条通信信道,一个结点发送信号,全网结点都会收到信息,这种信道就是广播信道,采用的网络传输技术就只能是广播方式,这样的网络就叫广播式网络。 点对点式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是星型、环型、树型等,广播式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是总线型、环型、卫星型等。 (2) 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① 局域网 (Local Area Network, LAN):是小范围的计算机网络。 它的覆盖范围一般在 10 公里以内。 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引用都比较 容易,所以传输速率也比较高,常常可以达到 10100Mbps。 ② 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 WAN) 也叫做远程网,它可以覆盖几公里至几千公里的范围。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并使用传统的电话网 (公用通信网 )、卫星通信网、无线网来传输信息。 广域网的传输速率较低,一般在几十 K 至几 Mbps之间。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关系结构,实际上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以下几种。 (1) 星型拓扑 由一个中心结点与各站点之间呈辐射状连接,中心结点对全网的通信实行集中控制,任何两个结点之间的通信都必须通过中心结点来实现。 星型拓扑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访问协议简单,单机故障不会影响网络运行;缺点是对中心结点的可靠性要求高,中心结点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系统的扩充比较困难。 (2) 环型拓扑 使网络中各站点首尾相连,以通信线路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环路,数据只能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逐点传输。 环型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适合光纤介质网络;但是任何一个结点的故障都会使全网瘫 痪,而且结点的增加或减少都比较困难。 (3) 总线型拓扑 所有的站点都连接到一条公用传输线 总线上,就形成了总线型计算机网络结构。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扩充、价格低廉,容易安装。 缺点是出现故障后需要检查总线在各结点的连接,因此查错比较困难;虽然某台计算机故障不会影响网络运行,但是若总线断开则网络将不可使用。 (4) 树型拓扑 由星型拓扑演变而来,形状像一棵根在上方的大树。 各结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结点之间进行。 树型拓扑结构中的故障比较容易检测和隔离。 络协议 通信协议: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语言,规定了通信双方交换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格式、响应及动作;网络协议是实现不同主机之间、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及工作站之间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在 1981 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 (OSI) 参考模型,即网络七层协议。 局域网 从应用角度看,局域网的技术特点如下。 (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适用于公司、机关、学校、工厂等处计算机、终端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间联网的要求。 (2)能够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 (3)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4)局域网的特性主要由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决定。 11 局域网在逻辑上可以由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和连接转换部件构成。 其中连接转换部件可以是中继器、集线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等。 局域网软件系统主要包含三部分。 (1) 网络操作系统。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是 Novell公司的 Netware 和 Microsoft 公司的 Windows NT。 (2) 网络管理软件。 主要用于监视和控制网络的运行。 常用的网络管理软件有 HP 公司的 openview 及 IBM 公司的 Netview 等。 (3) 网络应用软件。 网络应用软件是用户利用软件开发平台,按照各自需要开发的各种各样的网上业务应用系统。 常见的开发平台有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及浏览器、网页制作网站管理等软件。 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通信信道。 过去同轴电缆的性价比是最好的。 目前中高速的局域网中都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在远距离传输中使用光纤传输,在有移动站点的局域网中,则采用无线通信技术。 局域网的工作方式有共享介质式和交换式两种。 共享介质式中,所有结点共享一条公共通信传输介质,当一个结点发送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