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考工记设计思想内容摘要:

具 ,后引申为宇宙间的法度规律。 古代神话中有人类始祖神女娲,伏羲分执规、矩统领天地之尺度的美妙传说 ,辐射出我国古代 先民对于天、地、人之间有机秩序的强烈感应 ,并因此建立起一个稳定而完备的规则系统 : “古之为度量轻重 ,生乎天道。 ”(《天文》) “制度阴阳 ,大制有六度 :天为绳 ,地为准。 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 ”(《淮南子时则》 ) “百工从事者皆有法 ,百工为方以矩 ,为圆以规 ,直以绳 ,正以悬 ,平以水 ,无巧工不巧工 ,皆以此五者为法。 ”(《墨子法仪》) 正是古人这种“天人合一”观念及对自然法则的膜拜 ,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并真正在设计领域实现“标准化”和“模数化”生产中的国家。 所谓“模数化”即运用于设计中的尺度和比例 ,它 是按某一特定比例关系和规律组成的数系 ,含有度量衡的标准意义 ④ ,从《考工记》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标准化、模数化之生产制度在手工艺设计中无处不在的痕迹 : 首先 ,《考工记》以规范而统一的方式标示出产品及部件的名称用语 ,比如同为礼器“玉圭”;天子守之谓“镇圭”;公守之谓“桓圭”;侯守之谓“信圭”;伯守之谓“躬圭”;祀天之谓“四圭”;致日之谓“土圭”;聘女之谓“谷圭”等等。 又如凫氏为钟 :两栾谓之“铣” , 铣间谓之“于” ,于上谓之“鼓” ,鼓上谓之“钲” , 钲上谓之“舞” ,舞上谓之“甬” , 甬上谓之“衡”,钟县谓之“旋” ,旋虫谓之“斡”等等。 这些名称精确具体 ,名符其实 ,不可随意变更。 其次 ,《考工记》各种工艺规范里强化了标准的度量衡设计观的运用 :如“栗氏为量”篇就规定了量器“嘉量”的形制标准 :“深尺 ,内方尺而圆其外 ,其实一 鬲甫。 其臀一寸 ,其实一豆。 其耳三寸 ,其实一升。 重一钧。 其声中黄钟之宫。 嘉量既成 ,以观四国 ,永启厥后 ,兹器维则。 ”嘉量是古代标准量器 ,可同时提供律、度、量、衡四种标准 ,其声律与黄钟之宫相符 ,其容积 :主体一 鬲甫 ,,臀一豆 ,耳一升 ,重一钧可作衡量标准 ,深一尺类可作长度标准 @。 这些都是古代度量衡制的珍贵史料。 又如 《攻金》篇“金有六齐”的论述 :“金六齐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 ,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 ,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 ,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 ,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 ,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 ,谓之鉴隧之齐。 ”古代工匠按照青铜器设计功能的不同要求 ,确定了铜、锡调配的最优比例方案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合金配制法则 ,也是我国古代冶金工艺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 依 据。 “匠人营国”篇记载了古代王城建筑工程的各项标准程式 :“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室中度以几 ,堂中度以筵 ,宫中度以寻 ,涂度以轨。 ”文献不仅规定了先秦建筑中通行的以标准化实物(如 :几、筵、寻、步、轨等)作量度单位 ,还规定了王城的营建制度 ,其中“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的王城布局模式更成为后世历代都城恒古不变的营造法式。 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规范除了运用于《考工记》中各项手工艺的制作生产方面 ,还被运用到产品的检验方面 :如“轮人制轮” ,只有达到“可规、可水、可县、可量、可权”的标准才算优质产品 ,轮人还可凭此技术评为“国工” ,即国家级高级工匠。 “梓人为饮器 ,乡衡而实不尽 ,梓师罪之。 ”强调梓人制酒器都要经检测才验 收。 若酒器不合规格 (即平爵向口而尚有余酒 )制造者都会受到工官“梓师”处罚。 《考工记》中记载的上述手工艺种类及设计规范证明了二千多年前我国传统手工艺设计已有了细致具体的行业分工 :建立了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 :制定了模数化 ,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还提出了严格规范的质检标准。 这其中“圆者中规 ,方者中矩 ,立者中悬 ,衡者中水”的工艺规范千百年来仍被人们沿用不爽。 三、“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之设计美学观 “礼之用 ,和为贵。 ”(《论语学而》)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老子四十二章》) “礼乐之统 ,管乎人心。 „„ 移风易俗 ,天下皆宁 ,美善相乐。 ”(《荀子乐论》)“乐者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