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外包国际动态及对中国金融企业的启示内容摘要:

服务的公司也纷纷改变策略,希望能够在 BPO市场有相当份额。 BPO 的需求最初集中在财务外包领域,但近来在其他领域发展也很快。 例如,在德国,越来越多的信贷机构将贷款业务处理流程服务外包给专业的、不受监管的服务提供商,它们被称作“贷款工厂”。 这些服务提供商专做后台服务,涉及贷款、抵押贷款,有时还会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甚至有一家信贷机构不仅外包了贷款服务,而且外包了标 准零售贷款和非标准业务的审批,数额达 250万欧元。 欧美的大银行多数开始从外包部分运营操作入手,比如客户呼叫中心,应付账款服务、支票图像、数据管理、 ATM服务、 ebanking 服务等等。 目前随着他们自己的海外分支机构的健全与成熟,他们已经全线开通了外包业务,接下来大批的社区银行与其他中小金融机构也加入这个外包的买家阵营。 而在保险和基金管理业,有许多金融机构在传统 IT业务外包的基础上,甚至选择了一些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具体有:投资管理,基金单位定价及托管,核保与索赔支付等。 纵观金融外包在金融行业的蓬勃兴起, 与当今经济学界流行的“新木桶理论”可谓是不谋而合,“木桶理论”强调的是经济主体要寻找自身的经营劣势,也就是最短木块,再加长 3 它,使木桶能盛更多的水。 而“新木桶理论”则主张经济主体要找准自己的经营优势,也就是最长木块,做你最擅长的,其余的则交给别人。 依据这一理念,金融机构可在全世界范围内整合资源,利用其他地区的优质低价资源,发展自己的次优业务,利用自己拥有的核心资源拓展自身的最优业务,并在最优业务上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赚取更多的利润。 二、 金融外包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目前,金融 外包在国内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非常快。 根据 IDC 的数据,从 2020 年到 2020 年整个中国 IT 外包市场会超过年均 40%~ 45%的增长率。 特别是在金融行业, 2020年金融市场全面放开,本土金融机构将面临着严峻的竞争, 金融 外包作为一个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正成为很多金融机构的选择。 事实上,目前有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加入金融外包行列, 外包模式多种多样。 2020 年 7 月,深圳发展银行与 GDS( 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签订为期五年的灾备外包服务协议。 2020 年,通过招标,国家开发银行将 PC 等设备外包给了惠普公司。 到 2020 年,国家开发银行的 IT 外包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应用系统开发、网络系统运维、灾备中心建设与运维,项目监理、咨询等 共七个类型的服务。 2020 年 6 月,招商银行与 UNIHUB 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 UNIHUB 公司负责设计和建设包括全国 25 个节点的基于 IP 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为招行量身定制一套“一站式”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继后, 招商银行又将软件开发外包给了融博。 2020年 11月,中国光大银行将其核心业务和管理会计系统的开发外包给联想 IT服务,项目引进全球 ERP市场占比例最高的 SAP公司的产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