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三角洲相(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颜色纹层 减少;向海方向则相反。 ▲ 远砂坝化石不多,仅见零星的生物介壳,可见虫孔。 ▲ 远砂坝多平行波浪 (波峰线) 窄带状分布。 ▲ 在层序上,位于河口砂坝之下,前三角洲粘土沉积之上,形成下细上粗的垂向层序,。 这是与河流 沉积层序的重要区别。 6)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微相 : ● 在海洋作用较强的河口区,河口砂坝砂受波浪和岸流的淘洗和簸选,并发生侧向迁移,使之呈席状或带状广泛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形成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 ● 沉积特征 —— 海 (湖 )能 ——波浪、岸流 作用 ▲ 砂质纯、分选好; ▲ 广泛发育交错层理;波状层理、脉状层理;波痕等; ▲ 生物化石稀少; ▲ 砂体总体较薄,向岸方向加厚,向海方向减薄。 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是破坏性三角洲的沉积微相类型,在高建设性三角洲相中不发育。 ( 3)前三角洲亚相 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是三角洲沉积最厚的地区。 沉积物大部分 是在波基面以下深度范围内形成的。 ● 沉积特征 —— 海 (湖 )能 ——波浪、岸流 作用 ▲ 主要由 暗色 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可含少量细砂; ▲ 水平层理、页理发育,也见块状层理; ▲ 可见海绿石等自生矿物;湖成三角洲见还原性自生矿物。 ▲ 常见有广盐性的生物化石,如介形虫、瓣鳃类等。 向海洋方向,正常海相化石增多,生物潜穴及生物扰动构造发育。 ▲ 前三角洲暗色泥岩富含有机质,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 ▲ 三角洲前缘砂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可向前滑塌在前三角洲形成滑塌型浊积扇。 3.平面相组合及垂向层序 三角洲内部平面相组合: ● 陆→海:三角洲平原→三角洲 前缘→前三角洲。 其处于同时期的同一沉积界面上。 ● “ 同期异相 ”:随着三角洲前积式向海推进,早期沉积界面就成了三角洲前积层的等时面。 每两个等时面间所限制的前积层都包含了同一时期形成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个不同的亚相,故称为“同期异相”。 ● “ 同相异期 ”:而在一个大的三角洲沉积中,同一亚相(如前三角洲)乃是不同时期形成的该亚相的叠加,为“ 同相异期 ”。 ● 垂向层序 : 按相序定律:三角洲在平面上依次邻接而出现的相,在垂向上亦依次递变。 对进积型河控三角洲来说,下→上: 三角洲平原分支 河道砂和细粒沼泽沉积 三角洲前缘砂和粉砂 前三角洲泥 大致为下细上粗的 反旋回 沉积的垂向层序, 二、浪控和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 海洋波浪作用>河流作用; (主 )分支河道 少 (1~ 2)、小。 河流输入泥砂量不多。 沉积物被波浪作用改造、再分配 —— 在河口两侧形成一系列平行于海岸的海滩、砂嘴、砂坝,在向陆侧形成半封闭的海湖和沼泽;仅只在主河口区砂质堆积较多—— 突出于河口的鸟嘴状。 浪控三角洲的平面形态呈鸟嘴状,故又称为鸟嘴状三角洲。 法国的罗纳河、埃及的尼罗河、意大利的波河形成的三角 洲以及巴西圣弗兰西斯科。 两三角洲都属于此类型。 若波浪、单向沿岸流作用增强→河口偏移,甚至与海岸平行→遮挡河口的直线型障壁砂坝→掩闭型鸟嘴状三角洲。 ■ 浪控三角洲平原的沉积特征:类似于河控三角洲平原; 浪控三角洲前缘:波浪作用 —— 使多数沉积物再分配。 ▲ 河口砂坝的形成受阻; ▲ 进积作用沿整个三角洲前缘发生 (而非集于一点 )、且慢:∵三角洲前缘斜坡较陡,波浪强。 ▲ 其亚、微相沉积特征还缺乏深入研究; ▲ 垂向层序 —— 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但以浪蚀海滩脊序列为特征, ★ 顶部 —— 三角洲平原的沼泽和分支河道 沉积,以此区别于海岸沉积的海滩脊层序。 ★ 最后演变成具平行低角度纹理的、分选好的高能海滩砂以及沼泽沉积; ★ 向上 —— 过渡为互层的泥、粉砂和砂的沉积,具有波浪冲刷构造、递变纹理和交错纹理; ★ 底部 —— 含生物扰动的前三角洲。 2.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 潮汐作用>>河流作用 河流流入三角港或其他形状的港湾,沉积泥砂受潮汐作用的强烈破坏、改造,仅形成小型三角洲。 其外形受港湾控制,故又称为港湾型三角洲,属于破坏性三角洲的一种类型。 在河口区或其前缘向海方向 —— 裂指状 散射且断续分布的潮汐砂坝。 这一特征是区别其他类型三角洲的 重要标志。 澳大利亚北部的巴布亚湾三角洲就是这类三角洲的典型例子。 此外,我国的珠江、鸭绿江、辽河三角洲,越南的调公河,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亦属于此类型。 ■ 发育于中高潮差、低波浪能量、低沿岸流的盆地狭窄地区。 指状河道砂向滨外过渡为长条状潮流脊状砂。 中高潮差区, 涨潮时:潮流侵入分流河道,溢漫河岸,淹没分流间。 潮汐平静时:潮水暂时积蓄起来; 退潮时:退出去。 ■ 潮控三角洲平原 —— 由受潮汐影响的分流河道和潮坪组成 ● 分流 河道的下游 —— 以潮流为主,潮汐影响的分流河道:具低弯度、高 宽深比和漏斗状形态。 主要底形是平行于河道走向排列的线状砂脊 (长数千米,宽数百米,高几十米,反映了潮流对河流体系所供沉积物的搬运作用 )。 受潮汐影响的分流河道的沉积层序。 下→上: ★ 生物扰动多的泥炭沼泽或海岸障壁砂沉积 ★ 槽状交错层理砂岩潮道沉积 ★ 含海相动物碎片的粗粒层内滞流沉积 ● 分流间 —— 以潮间坪沉积为特征。 包括澙湖、小型潮沟和潮间坪沉积。 潮汐期间,整个分流间先淹没、后出露。 潮湿气候区,为沼泽;较干旱区,为干燥的泥坪和砂坪沉积。 ■潮控 三角洲前缘斜坡沉积区: —— 许多潮流砂脊 潮流砂脊:从分流河口呈放射状分布的、长几公里;砂脊间的潮道里有许多浅滩和河心岛。 三角洲前积作用形成了一个下细上粗的 反旋回垂向层序。 顶部 —— 常发育沼泽和分支河道沉积,以此区别于潮坪和河口湾沉积。 上部 —— 三角洲平原的潮坪和潮道沉积 下部 —— 以潮汐砂脊为特征的三角洲前缘进积作用产生的向上变粗的层序 有关潮控三角洲的垂向层序,研究得很不够,目前仍处于资料积累阶段,尚未总结和归纳出一个比较成熟的理想垂向模式,上述层序仅是概括性的。 三、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 定义 : Hotmes( 1965), Mcgowen( 1970)扇三角洲: “由相邻高地进积到安静水体中的冲积扇”。 ■ 主要形成于构造活动较强烈的地区 —— 活动大陆边缘、岛弧体系边缘、断陷湖盆边缘。 短而坡度大的河流 (主要是辫状河) 从附近的物源区流出,携带大量的粗粒沉积物在海(湖)盆边缘快速堆积形成扇三角洲。 ■ 扇三角洲 主要特征 ▲ 一般位于山麓附近,且与湖盆边界断层相伴生。 多于湖盆短轴陡坡一侧。 ▲ 向陆一侧通常以断层为界,近源沉积物常以角度不整合超覆于基岩之上。 ▲ 以砾岩、含砾砂、砂等粗屑为主,成分、结构成熟度低。 ▲ 河口坝发育很差甚至缺少。 (分流河道 不发育)。 ▲ 几何形态、粒度变化 —— 楔形碎屑体,向盆变薄变细而消失。 ■ 类型: 湖泊扇三角洲- 中国东部断陷湖盆中 据扇三角洲的影响因素→ 波浪改造的扇三角洲 潮汐改造的扇三角洲 它们的平面分布、砂体类型及形态都各具特征。 ■ 湖泊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 1. 扇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 与 正常三角洲平原差别较大,属于近山口的冲积扇环境。 1)分流河道 —— 辫状河流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