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教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同两个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作逃兵枪毙了。 这个人物形 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五)课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分析: (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 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 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 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 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 ( 2)语言的幽默风格。 老舍谈《茶馆》时说,作 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 课文中,当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看起来滑稽可笑,但实际上却激起了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然而表现出的则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 这种寓庄于谐的语言更能给读者以回味的思考。 ( 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这个特点在课文中表现得很明显。 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特别是北京市民的语言。 在《茶馆》中恰当地 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外阅读课文把握阅读要点: 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 3.认识《茶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方法。 (二)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从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明确: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 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 “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 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2.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看《茶馆》结构的独特性。 明确:《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 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串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 曹禺的《雷雨》与老舍的《茶馆》反映的社会时代接近,都是话剧形式,但结构特点却截然不同。 《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 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 《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 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曹禺的《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