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情绪挫折与心理健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培养十分强而不是过于强的自信心,因“真理若再向前迈进一步也会成为谬误”。 自信心十分强应注意保护并保持谨慎、注意方法。 自信心一般的时候,应设法予以加强。 若自信心较弱或很弱,必须努力加以改变。 其次,应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定得过高,多方努力均不能达到,容易挫伤自信心。 抱负水平可以由低到高地定,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有一份成功的喜悦,就增强一份自信, 切不要幻想一步登天。 还可通过适当的补偿来培养自信心。 即通过努力奋斗,以某方面的成就来补偿自身的缺陷,变自己的劣势为优势,使自信心逐步培养起来。 常用的方法有“以勤补拙”、“笨鸟先飞”、“扬长避短”等。 最后应刻苦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这是培养自信心最根本的方法。 二是要培养豁达乐观的心态。 如何培养这种心态呢。 首先要学会辩证思维。 对任何事物都不要用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观点去看待,应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一切。 大多数失败者并非智商低下,而多因看问题绝对化,遇到困难消极悲观,使得“未做 事先自乱阵脚”,这怎么能成功呢。 其次要坚信未来属于自己。 正如林肯所说:“只要心里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 ”也就是说,只要你相信你自己一定会成功,你个人的活动就能够发展和实现这些想法。 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顺利,总要碰到艰难险阻,在逆境中如果不能坚信未来属于自己,就会象肖伯纳所讽刺的那样,“如果我们觉得不幸,可能会永远不幸”。 如果我们能坚信未来属于自己,我们就能热情乐观地面对一切了。 再次要学会宽容。 宽容就是豁达大度、心胸开阔、宽于待人,就如俗话所说“宰相肚里好撑船”,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 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人的心态会因为宽容而热情乐观,也会因不能宽容而不满、不平、不敬、不快。 而要学会宽容,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能胸怀广阔,永保乐观、愉快。 最后还可以通过养成有节奏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习惯,参加健康向上的娱乐、体育活动,学会微笑等方法,获得愉快的感受,以培养自己热情乐观的情绪。 三是应培养适度的紧迫感。 因具备了适度的紧迫感才能保持适度焦虑。 如何培养适度的紧迫感呢。 首先要真正明白时间的价值。 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人都有一份等量的时间来支配,但人们对时间价值的理解不同,结果会大不一样。 时间是勤奋 者的财富、创造者的宝库、懒惰者的包袱、浪荡者的坟墓。 世间万物中,最宝贵的就是时间,赢得时间就是胜利,错过了时机,它就会给你以毫不留情的“惩罚”。 其次要培养办事的时间意识和计划性。 有了合理的计划就能有效地支配时间。 而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能使你保持适度的焦虑,克服拖踏的恶习,培养良好的时间意识,获得珍惜时间的良好回报。 再次要抓住现在。 过去的时间是无法挽回的,未来的时间是捉摸不定的,只有现在的时间才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是过去的继续,又是未来的基础。 现在把握不住,未来更无从谈起。 谁放弃了现在,谁就为葬送未来开了先河。 只有充分把握现在,才能更好地利用未来。 大学生们切不要把古人的遗训“今日事今日毕”当作耳边风,那会怡误我们的未来。 三、情绪的自我调控 情绪对人的发展影响极大,情绪的调控不仅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而且与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和更好地享受生活有紧密联系。 但是对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并不等于简单的压抑。 真正健康、高度发展和成熟的人能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出现,使自己经常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 要做到自如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必须了解情绪控制的可能性,并学习一些情绪自我调控的方法。 情绪控制的可能性 情绪不易控制,但并不是不可控制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中来把握情绪调控的可能性。 第一,从影响情绪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看。 情绪是由客观刺激引起的主观体验,可见客观的事物与主观的信念同时影响着人们情绪的变化,因此,要改变一种情绪,便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要么改变客观事物的性质,要么改变内心主观认知的倾向。 客观事物的性质,有的是能被人们改变的。 如将失败转变为成功,情绪就会由悲转喜;把危险解除,恐惧就会消失;将重要的任务圆满完成,紧张就会变为轻松;找到知心朋友,孤独就被温暖所代替。 而有的客观事物是不能 被人们改变的,如“天有不测风云”,天晴下雨的天气可能影响情绪,但天气是不会改变的等等。 主观认知和理念则是可以改变的。 如把失望作为成功交学费,沮丧就会转为振奋;把沉重的任务、艰难的工作看作锻炼自己的机会,压抑就会变为兴奋;不用想象中的灾难和不幸吓唬自己,恐惧就会大大减轻;领悟了世间有些路必须一个人去走,就可能学会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孤独。 第二,从影响情绪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来看。 每个人的确存在被先天因素所决定的比较稳定的情绪反应倾向,同时也有在后天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的,可以加以改造的情绪反应倾向。 影响情绪的先 天因素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人的气质类型,它决定着人们的情绪反应倾向,这是不易改变的,正如俗话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但人们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情绪倾向,接纳自己的现状,并设法扬长避短。 另一种是与情绪有关的一些生理需要和感观刺激,如饮食、睡眠、性需要以及温度、光线、色彩、声音、气味、触摸、运动等刺激。 当人们的基本生理需要得到了适当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轻松、平静等情绪;如果这些需要没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痛苦、压抑、不安等情绪。 这些生理需要和感观刺激倒是可以通过满足某些生理需要使情绪得到改善。 影响情绪的后天因 素则完全可以被人加以利用或改变。 有很多情绪都是后天习得的,如乐观、沉稳、奋发、同情、勇敢、自豪、嫉妒、恐怖等等。 如父母恐吓小明“天黑不要出去,外面有大灰狼”,“不听话就带你去打针”,久而久之,小孩对天黑和打针这些对人们本来无所谓的事物产生了恐惧,心理学家称这是习得的恐惧。 后天人们所处的环境、受到的教育、社会家庭的影响、个人的生活经历,都可能导致人们情绪倾向的明显改变。 如一场致命的打击也许会使一个人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而一个一向紧张胆怯的人在实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成功的自我表现之后,也许会变得坦然镇定了很多。 这些后天因素都是可以被创造、利用或改变的。 第三,从情绪发生时的身体内部变化和外在表现来看。 内在的生理变化有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人为的手段加以改变,有的则无法改变。 而外在的表情动作大部分是可以被人们所改变的。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手段研究证实,与情绪有关的生理变化主要有:循环系统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血糖和血液含量的变化,如愉快时心跳平静,紧张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呼吸系统的变化,包括呼吸频率、深浅、节奏的变化,如“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等;腺体的变化,包括身体内、外分泌活动的变化,如“吓出了一身冷汗” 等;肌肉的变化,包括骨骼肌和内脏肌肉的活动,恐惧时瘫软,紧张时颤抖等;脑电波和皮肤电阻的变化,如平静清醒状态下,脑电波呈现出а波( 814次 /秒),紧张焦虑时便出现频率较高的β波( 143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