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器的历史定位提要(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考古》发表关于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刻纹玉锛时,虽然写的是石锛,反映了 70年代初对史前玉器的认识水平,但认识从此转机,公布的材料和“类似商周时代青铜器的纹饰”的观点,迅速引起注意,带动了一大批海外 30 年代以前收藏的人面或兽面形等玉器的年代提早到龙山文化时期,以为在商代青铜工艺高峰之前有一个玉石工艺高峰。 更大的一次转 机是在 80年代初中期,以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玉器的发现为依据。 其实,在前一时段,良渚文化主要玉器类型已有正式考古发掘材料获得,如草鞋山 M198 号墓( 1973年)、张陵山( 1977 年)、寺墩等地良渚文化玉琮的考古发现,但因发表较晚(草鞋山 1980年,张陵山 1982 年),或为采集品(寺墩),或与发表的刊物与形式(草鞋山、张陵山都在《文物资料丛刊》、线图或黑白照片)有关,尚未形成进入新阶段的拉动力,不过已有了较为充分的酝酿。 也就在杭州, 1981 年在第三届考古年会上公布赛沁塔拉红山文化玉龙时,引起注意但多有疑虑,也 是其中一例。 直到 1984 年下半年在《文物》发表红山文化玉龙及其他红山文化玉器采集品,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