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金项目湖北农村生物质能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项目申报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 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 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 据估算湖北省秸秆总产量将力争达到2330 万吨,折合 1160 万吨标准煤。 完全可以满足目前湖北省的能源缺口。 湖北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可谓是一举两得。 既解决了本省能源短缺的难题,又为国家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实现了真正的低碳经济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 21 世纪将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因此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开发 利用生物质能对中国农村更具特殊意义。 中国 80%人口生活在农村,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 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质能仍占有重要地位。 1998年农村生活用能总量 亿吨标煤,其中秸秆和薪柴为 ,占 %。 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技术,为农村地区提供生活和生产用能,是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1991年至 1998 年,农村能源消费总量从 亿吨标准煤发展到 亿吨标准煤,增加了 %,年均增长 %。 而同期农村使用液化石 油气和电炊的农户由 1578 万户发展到 4937 万户,增加了 2 倍多,年增长达 %,增长率是总量增长率的 6 倍多。 可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对于优质燃料的需求日益迫切。 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需求,生物质能优质化转换利用势在必行。 生物质能高新转换技术不仅能够大大加快村镇居民实现能源现代化进程,满足农民富裕后对优质能源的迫切需 求,同时也可在乡镇企业等生产领域中得到应用。 由于中国地广人多,常规能源不可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由于国际上正在制定各种有关环境问题的公约,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这对以煤炭为主的我国是很不利的。 因此,立足于农村现有的生物质资源,研究新型转换技术,开发新型装备既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项目申请人以其团队成员对于此项目有浓厚的兴趣。 整个团队在为这个项目准备是对了很多有关新能源、生物质能、甚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书。 团队成员 在拥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的同时各有特长。 有的组员从小生长在农村,与农民交流时会更加容易得体。 有的长期担任班委及学生会干部,擅长与人沟通。 这对于做好问卷调查至关重要。 还有的组员熟知地理与生物,这对于调查的选址与进度控制也是大有帮助。 1 《能源革命》作者 刘汉元 刘建生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xx 年 6 月 1 日第一版 2 《能源技术展望》 作者 国际能源署 张阿玲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xx 年4 月 1 日 3 《新农村建设 生物质能利用》 作者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北京科智成市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中 国电力出版社 20xx 年 1 月 1 日第一版 4 《生物质能学》 作者 程备久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xx 年 2 月 1 日第一版 5 《生物质能源 沼气发电》 作者 沈剑山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xx 年 3月 1 日第一版 6 《新农村新能源》 作者 共青团中央青农部 主编 邓可蕴 农村读物出版社20xx 年 1 月 1 日 7 《低碳中国》 作者 曾琪 法律出版社 20xx 年 6 月 1 日第一版 8 《中国低碳经济 —— 面向未来的绿色产业革命》 作者 陶良虎 研究出版社 20xx 年 6 月 1 日第一版。创新基金项目湖北农村生物质能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项目申报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