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1-91(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肢及连系梁剪力设计值应 按下列规定计算: 一、墙肢 1.底部加强区(加强区高度为H燉8或墙肢宽两者中的较大者。 当有框支层时,尚不应小于到框支层以上一层的高度。 ) 二级抗震等级VW=1.1V(5.0.14-1) 三、四级抗震等级VW=V(5.0.14-2 ) 2.其他部位 VW=V(5.0.14-3) 式中V ——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二、连系梁 与楼层高度h之比,顶点水平位移u与建筑总高度H之比,应符合表性结构侧移值乘1.20,对内板外砖结构乘1.1。 第六章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少筋大板结构墙体承载力计算 第6.1.1条少筋大板结构墙体应进行斜截面受剪、平面内偏心受压、出平面偏心受压及局部承压等承载力计算。 当截面出现偏心受拉时,应 按本章第二节钢筋混凝土大板结构的规定进行设计。 第6.1.2条偏心受压墙体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 第6.1.3条少筋大板墙体在竖向荷载和出平面水平荷载 作用下,截面受压承载力(图6.1.3)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对于实心墙板(图6.1.3-1a)非抗震设计N≤φfccb(t-2e0)(6.1.3-1) 抗震设计N≤φfccb(t-2e0) /RE(6.1.3-2) 二、对于空心墙板(图6.1.3-1b、c)非抗震设计N≤φfccA′(6.1.3-3) 抗震设计N≤φfccA′ /R E(6.1.3-4) 上述公式均应满足下式要求: e0≤0.9y′0(6.1.3-5) 式中fcc —— 少筋大板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对于各类混凝土墙板,取fcc=0.95fc,对于振动砖墙板,取fcc=fc; N —— 轴向压力设计值; φ —— 稳定系数。 对于各层墙板顶面及底面,取φ=1;对于墙板中部1燉3高区段,按表6.1.3采用;其它截面,按上述φ值插值采用; b —— 截面宽度; t —— 截面厚度; A′ —— 空心墙板截面受压区面积; y′0 —— 截面重心至受压区边缘的距离; e0 —— 组合偏心距(图6.1.3/2 )。 混凝土空心墙板截面受压区面积A′,可根据截面面积等效及惯性矩等效折算为I字形截面,并按轴向力作用点与受压区内合力点相重合的原则由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第6.1.4条少筋大板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规定进行计算,其中fcc=0.95fc,对于振动砖墙板,取fcc=fco。 对抗震计算,尚应符合本规程第5.0.2条的规定。 第6.1.5条少筋大板墙体在墙板平面内水平荷载及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偏心受压承载力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对于各类混凝土墙板,其弯曲抗压强度fcm,应乘以系数0.95。 第6.1.6条少筋大板结构的连系梁截面应按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设计,其截面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规定进行计算,内墙连系梁的配筋,可考虑楼板的共同工作。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大板结构墙体承载计算 第6.2.1条钢筋混凝土大板结构墙体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第三节接缝承载力计算 第6.3.1条墙板水平接缝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对于非抗震设计 二、对于抗震设计 第6.3.2条墙板水平接缝沿墙板出平面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第6.3.3条墙板水平接缝沿墙板平面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承载力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的规定计算,其接缝材料的等效抗压强度设计值fc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第6.3.4条墙板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第6.3.5条连系梁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非抗震设计 二、抗震设计 第6.3.6条连系梁竖向接缝的受弯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第6.3.7条抗震设计内外墙板的锚拉钢筋承载力应按下 列公式计算(图6 .3.7): N≤0.8As1fy /RE(6.3.7-1) AS2≥0.85AS1(6.3.7-2) 式中N —— 外墙板外甩拉力Fsi的设计值,外甩力Fsi应按本规程第5.0.6条规定计算; AS1 —— 内墙板锚拉钢筋面积; AS2 —— 外墙板锚拉钢筋面积。 第七章结构构造 第一节墙板构造 第7.1.1条各种结构类型的承重墙所用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承重墙板所用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7.1.1的规定; 二、振动砖墙板所用砖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 三、砖砌外墙所用 砖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 四、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所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第7.1.2条承重墙板各部分尺寸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实心混凝土墙板的最小厚度应符合表7.1.2的规定; 二、轻集料混凝土实心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40mm; 三、空心混凝土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40mm。 芯孔间肋宽及板面厚度不应小于25mm。 在墙板顶部应缩小孔径或填实,其高度不小于80mm,板边与第一孔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m。 墙板吊环部位及窗口下部不宜抽孔(图7.1.2-1); 四、振动 砖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40mm,板内砖应横排错缝。 灰缝厚度应控制在10~12mm范围内。 对不带门窗洞的承重墙板在板宽二分之一处应设置宽度不小于60mm的钢筋混凝土竖肋,墙板周边应设置宽度(扣除水平及竖向键槽的深度)不小于60mm的封闭混凝土边框,并应使边框混凝土与振动砖体互相咬合(图7.1.2-2); 五,确定墙板高度时,楼板上,下水平缝厚度宜取20mm; 六、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0mm,但在外墙外侧部位的钢筋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第7.1.3条墙板两侧边应均匀设置键槽,其数量按计算确定,但每侧边键槽 的数量不得少于4个。 键槽深度不宜小于30mm,长度宜为150~250mm。 键槽端部斜面与水平面夹角宜为30176。 ~60176。 墙板两侧边键槽处应设置钢筋锚环,对按非抗震设计或按四级抗震等或八层以上的大板结构,不得小于0.22%;对七层或七层以下的大板,不得小于0.12%。 按销键和节点面积计算的总配筋率不得小于0.30%。 相邻墙板的钢筋锚环必须成对叠合,锚环中应插入通长竖向钢筋(图7.1.3)。 第7.1.4条上、下墙板应在对应位置设置成对键槽,并预留直径算确定,但不得小于同层墙体钢筋的数量。 按水平接缝全面积计算的接缝总配筋率(包括竖向接缝中插筋),对八层或八层以上的大板结构,不得小于0.22%;对七层或七层以下的大板结构,不得小于0.12%。 按混凝土销键和节点面积计算的接缝总 配筋率不得小于0.30%(吊环筋面积可计入)。 部的上、下角均应设有保证整体连接对缺口(图7.1.5)。 第7.1.6条墙板上的孔洞宜做成圆孔,当设置成方孔时转角部位 墙面埋设的连接用钢板宜凹入板面10~15mm,连接件焊接后应进行清理,涂防锈漆并用砂浆盖平。 第7.1.7条门窗连梁部位及其钢筋锚固部位不宜开洞。 当必须开洞时,洞口位置宜布置在跨中及截面高度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 孔洞宜设钢套管加强,并将箍筋适当加密。 钢筋混凝土 墙板开有较小孔洞(洞的高和宽均小于800mm)时,应沿洞口周边设置构造钢筋,该钢筋自孔洞边角算起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40d(图7.1.7)。 第7.1.8条钢筋混凝土墙板内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各墙肢端部的竖向受力钢筋宜配置在板端2t范围内(t为墙板厚度),并应贯通建筑物全高。 经计算不需要配置竖向钢筋的门窗洞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的要求进行搭接,对抗震等级为二、三级的结构必 须焊接连接; 二、横向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及墙板双排配筋的拉结钢筋应符合表7.1.8的规定; 三、门窗过梁主筋及箍筋的配置,对二、三级抗震等级大板建筑,过度不应小于40d,且不少于600mm,并应沿纵向钢筋全长设置 四、墙板配筋可采用空间骨架或焊接钢筋网; 五、非抗震设计,钢筋混凝土墙板配筋,可按四级抗震的要求配置。 第7.1.9条少筋混凝土墙板、轻集料和粉煤灰混凝土墙板、粘土砖振动砖墙板的配筋 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二、墙板内竖向钢筋间距大于800mm时,应在中间部位增加一道 m。 第7.1.10条当内墙板为承重“刀把板”时,过梁的高度不宜小于500mm。 第二节节点、接缝连接 第7.2.1条墙板上角应采用钢筋或 钢板焊接连接(图7.2.1-1)。 墙板下角可用伸出的钢筋搭接连接(图7.2.1-2),焊接或搭接长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7.2.2条“刀把板”上角的连接与一般墙板的连接做法相同。 刀把过梁下角必须与相邻墙板伸出的钢筋焊接。 墙板伸出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刀把过梁下部钢筋的截面面积,在墙板内的锚入长度不应小于40d。 当刀把过梁处需要设置现浇混凝土小柱时,刀把过梁下部钢筋可弯入小柱内,其锚入长度不应小于40d。 刀把过梁端部侧边应设置键槽及锚环或拉结锚筋,锚环或拉结锚筋在墙板内的锚入长度不应小于40d。 在两相邻墙板竖向接缝的锚环内应插入竖向插筋,或将两墙板的拉结锚筋相互焊接(图7.2.2-1)。 刀把板端部与墙板相交时,应在墙板上预留埋件与刀把板焊接连接,刀把板下角可用角钢焊接连接(图7.2.2-2a),或在墙板上预留燕尾孔,将刀把板下角伸出过梁钢筋锚入该孔内,用细石混凝土灌实。 可采用接触点焊短钢筋或焊接钢板以保证过梁钢筋伸出端的锚固(图7.2.2-2b)。 第7.2.3条内板外砖结构的外砖墙与内墙板相交处,应在外墙内设置构造柱,其尺寸不应小于120mm240mm,构造柱应留出马牙槎60mm,其高度不应 大于300mm,马牙槎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300mm。 内墙板侧边的锚环应伸入构造柱内,自构造柱 至门窗洞口,锚拉钢筋的竖向间距不大于500mm。 构造柱的锚环承载力计算设置竖向插筋。 构造柱四角的竖向钢筋,按非抗震设计时 外墙转角处的构造柱尺寸不应小于180mm180mm,构造柱的马牙槎及向两侧砖墙伸出 锚拉钢筋等做法均应符合上述规定。 构造 第7.2.4条纵、横墙板交接处的竖向接缝应采用现浇混凝土灌缝。 竖向接缝的横截面不应小于100cm2,且截面边长不应小于8cm。 连接构造应有利于混凝土的浇灌和检查。 灌缝应用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同时不低于墙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第7.2.5条按抗震设计的墙板竖向接缝内应配置竖向贯通的钢筋,且应插入墙板侧边钢筋锚环内。 其最小钢筋截面面积应符 合表7.2.5的规定。 中国最庞大的资料库下载 按非抗震设计的竖向接缝内的竖。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1-91(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字的设计。 标准字体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基本要素之一,应用广泛,常与标志联系在一起,具有明确的说明性,可直接将企业或品牌传达给观众,与视觉、听觉同步传递信息,强化企业形象与品牌的诉求力,其设计的重要性与标志具有同等重要性。 经过精心设计的标准字体与普通印刷字体的差异性在于,除了外观造型不同外,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据企业或 品牌的个性而设计的,对策划的形态、粗细、字间的连接与配置,统一的造型等
合同文本信息,并支持附件,可以将合同电子档或扫描件附加到系统,方便检索。 销售合同变更时,除了表头的销售合同号、订货客户、业务类型、单据状态、币别、销售组织外,其他的内容都可以进行修改。 合同的执行:支持转为销售订 单后,再进行出库;也支持根据合同上的预收款金额进行收款; 3.给企业带来管理价值 销售合同不仅适用于工业性企业(生产工业性
高科技风格转向更为自由和丰富多彩形式。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工业设计任重道远。 美国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美国是最早进入信息时代的国家,也是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 无论是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方面,还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尤其是因特网的普及,更使美国社会全面迈入以信息产业为龙头 的全新时代。 在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美国工业设计从 20世纪
目 的 价 值 增 长 也 有 利。 ( 四 ) 投 资 性 客 户 定 位 珠城季候风 —— 本地客商热传导 通过对蚌埠本地几个主要的商业形态的市场调查我们发现:该城市的商业未能形成星火燎原之 势 , 症 结 “ 都 是 封 闭 惹 的 祸 ”: 从 本 地 消 费 者 而 言 , 城 市 有 消 费 群 体 、 有 消 费 需 求 、 也 有 一 定的 购 买 力 ; 从 本 地 经 营 者
家和一般管理者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企业家要负责提炼和锻造企业的共同语言。 就是说,企业的某种崇高的追求,是企业家从本企业的特点出育和概括出来的,亦即企业精神。 它一旦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其企业之所以形成了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的企业精神,归根 结底是因为这个企业的领导者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和见解,以自己特有的价值观、道德观
) 出发车道边: 枢纽高架快速道路系统南北分区,南进南出、北进北出。 因此出发层车道边,也分南北两套,分别服务于南北两个方向的客流,同时每侧又分内外两层车道边以提供充足的停靠长度来满足不同车种对车道边分配的需求。 图 2 12 米出发层车道边示意图 2) 到达 车道边: 分内外两层,到达层出租车远期共需 18 个发车位 , 航站楼 到达层 门前单侧停靠。 由于发车位较多,考虑 分两组在内侧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