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实验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形成满堂问; 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加之教师如果不会降坡引路的话,导致结果是教师代替学生将答案和盘托出。 3) 上课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 局限于 自己设计的过程与思路,不善于根据 教学情境、学生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结构 的有效性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1) 课堂教学时间效率 观念淡薄,以教的效率 代替学的效率。 缺乏强烈的时间效率观念,不能充分利用教学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废话太多,只注意教的内容,不注意学的效率。 2) 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结构和课程内向结构缺乏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安排。 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的 有效性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1) “ 讲解 接受 ” 的填空教学模式过多 2)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形式化、绝对化。 尤其是 合作学习方式 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不当 b、 合作学习的分组不科学 c、合作学习的规则不明确 d、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不足 e、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 价不准确 四 、 研究构思 (一)研究 目的 研究 提高高中地理 教师 教学活动有效性 的途径。 研究提高 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的 策略。 (二)研究 对象与 方法 选取我校 中学高一( 14)为实验班,高一( 15)为控制班。 在研究方法和统计上 ,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有准实验法、问卷调查法、 文献研究法。 对研究数据采用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 程序 准备阶段: 2020 年 9 月~ 2020 年 2 月, 该阶段做了以下工作: 1) 收集有关信息,进行文献 查阅,确定研究主题 2) 制定研究计划 3) 组织研究人员 立题阶段: 2020 年 3 月~ 2020 年 8 月 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教学有效性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 2020 年 9 月~ 2020 年 6 月 1) 数据分析、资料整理阶段。 采用调查法,对 高一学生 进行 高中地理课堂 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近两年有关教案和教学设计,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 2) 行 动研究案例分析阶段。 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两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 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 总结阶段: 2020 年 7 月~ 2020 年 9 月 1)省会考成绩抽样分析,主要针对实验班学生与控制学生 2020 年浙江省地理会考抽样分析。 2) 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形成结题报告。 五、实验干 预 (一)制定干预措施的依据 从文献的理论探讨和现状的调查 ,我们发现 新课 程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有效 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教师的观念问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和教与学的方式问题,可用图 1 来表示。 由上图可知 , 新课 程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有效 性问题既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学生的问题。 因此,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转变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二)干预操作的基本模式 教师的有效教学观念淡薄和缺失 课堂教学实用时间量小质差、各层级时间比例失调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形式化和绝对化 学生学习投入大、负担 重、效率低、质量差 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用于不 同教学目标任务的时间比例失调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 创造性得不到体现 学业不良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教师 和学生两方面人手进行 干预。 本研究的干预操作的模式可用图 2 表示 (三)实施干预措施的主要策略 有效教学的策略也有不同的维度,针对教学过程的关键性教学行为,我们实施干预措施的主要策略有: 教学准备策略 1) 开展校本教研 开展校本教研主要有 个体自我成长与反思的自研和同伴互助与经验共享的合研 两种,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位教师通过 课后备课、写教后记、个体录像反思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养成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真正成 为教学和教育研究的主人。 二是通过 同伴互助听课的临床珍察与矫治、微格教研、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学习与研讨 等合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 实 行集体备课制 教学准备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 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体现联系生活的理念、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实行集体备课制具体做法有: ①固定备课时间、地点、人员: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每周一在 办公室集体备课 ② 固定备课内容: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包括 新课标的研读, 学生的起点能力和背景知识的诊断,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注意点的疏理。 ③ 固 定人员整理:每次组内安排一名教师执笔,把备课内容整理成电子教案 ,在本周五之前分发给组内教师。 ④ 固定修改:教师领到教案后根据本班情况对教案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