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报告纲要(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理解了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掌握了找一个数的 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发现 一个数的 因数、倍数 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基本 掌握,但还有 15%的学生出错,原因是学生在找一个数的 因数 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1)有遗漏;( 2)没有理解一个数的 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 3)没有掌握找因数的方法。 说明 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的理解不到位,所以会有 遗漏。 第三题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使用 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 %的学生能合理地解决问题 ,%的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还不能从新的角度来研究非 0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所以解决不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表 8 学生情感动机问卷分析表 请在你认为合适的选项内画”√” 内 容 项 目 人数 百分比 ( %) ? A.很喜欢 33 59﹪ B.比较喜欢 19 ﹪ C.一 般 4 ﹪ ? A.很喜欢 18 ﹪ B.比较喜欢 22 ﹪ C.一般 13 ﹪ D.不太喜欢 3 ﹪ 3.你在这节课是主动学习吗 ? A.是 47 ﹪ D.不是 9 ﹪ 4.你对这节课的内容感兴趣吗 ? A.感兴趣 37 ﹪ B.一般 19 ﹪ 5.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倍数和因数你以前就会吗 ? A.全部都会 4 ﹪ B.部分会 45 ﹪ C.以前都不会 7 ﹪ 你 能在生活中找到有倍数和因数关系的生活现象吗。 A.能够 43 ﹪ B.不能够 13 ﹪ 广西 21 世纪园丁工程第二期第二批校本研修 《倍数和因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 12 页 2020103 7. 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A满意. 10 ﹪ B.一般 42 75﹪ C.不满意 4 ﹪ 8.你认为这节课老师注意到你了吗 ? A.注意到了 17 ﹪ B.没有注意到 39 ﹪ 你喜欢这位老师给你上课吗。 A.很喜欢 20 ﹪ B.比较喜欢 23 ﹪ C.一般 13 ﹪ 注: 本次参于问卷的学生人数 56名,共回收 56份问卷,有效问卷 56 份。 学生情感动机调查分析: 通过 这次 学生情感动机 问卷 ,我们 可以 看 出 : 大部分学生对于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还是很陌生,只有 ﹪ 的学生对 这部分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倍数和因数的特征和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没有真正的理解, ﹪ 的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只是具有初步的因倍意识。 在全班 56 个学生当中,有 ﹪ 的学生喜欢上这节课,所以有 ﹪的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上有 ﹪的学生 还是 喜欢这种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后,有 ﹪ 的 学生 能在生活中找到有倍数和因 数关系的生活现象。 ﹪ 的学生表现出喜欢这位老师给他们上课。 通过以上数据 的 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这节课上采取的教学方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教师的教学行为已经激起了学生自动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情感因素,学生也已经在教学的调动与调控下,全身心投入到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 但 只有 ﹪ 的学生表示对自己在这节课表现是很满意 , 75﹪ 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只是一般的认可。 有 ﹪ 学生认为教师在本课上已经注意到了他们。 有 ﹪ 的学生认为老师在 这节课 并 没有关注到他, 这些具体 数据 说明教师 在关注全体学生方面做得还不够,没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关注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 指名回答的基本是态度积极 的学生,没有有意识地对快慢生区别对待,这样长此以往,后进学生将慢慢淡出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的主流而逐渐被边沿化, 因材施教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广西 21 世纪园丁工程第二期第二批校本研修 《倍数和因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 13 页 2020103 表 9 教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表 请您在您选择的答案后面打“√” 内 容 项 目 人数 百分比( %) 1. 您 认为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合理 ? A.很合理 28 ﹪ B.合理 50 ﹪ C.比较合理 7 8﹪ D.不合理 3 ﹪ 2. 您 认为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 ? A.很合理 19 ﹪ B.合理 54 ﹪ C.比较合理 13 ﹪ D.不合理 2 ﹪ 3您 认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 A.很好 24 ﹪ B.比较好 47 ﹪ C.一般 17 ﹪ D.不太好 0 E.很不好 0 4. 您 认为教师在创设情境方面做得怎样。 A.很好 49 ﹪ B.一般 38 ﹪ C.不好 1 ﹪ 5. 您 认为教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做得是否到位。 A.到位 60 ﹪ B.一般 23 ﹪ C.不到位 5 ﹪ 6.教师对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关注程度如何。 A.关注 23 ﹪ B.一般 59 67﹪ C.不关注 6 ﹪ 7.这节课中教师在新课程的三个维度的目标体系中, 哪些方面处理得较好。 A.情感与态度 13 ﹪ B.过程与方法 57 ﹪ C. 知识与技能 18 ﹪ D.都不好 0 8. 您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何。 A.很好 36 41﹪ B.一般 48 ﹪ C.不太好 4 ﹪ 9. 您 认为这节课体现新课改的力度如何。 A.很大 9 ﹪ B.较大 59 67﹪ C.一般 20 ﹪ D.不太大 0 10.如果把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水平:记忆、理解和探究, 您 认为本节课属于„ A.记忆水平 8 ﹪ B.理解水平 48 ﹪ C.探究水平 32 ﹪ 注: 本次发出 88 张问卷, 共收回 88 张问 卷 ,有效问 卷 88张。 广西 21 世纪园丁工程第二期第二批校本研修 《倍数和因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 14 页 2020103 教师问卷调查表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在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上,有 %老师认为很合理 ,合理的 %,比较合理的占 8%,说明执教老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比较合理和准确的。 从教学环节设计方面认为 很 合理的占 ﹪ , 合理 的占 ﹪ 没有,、比较合理的占 ﹪、不合理没有。 这可以说明教师教学 环节 设计得很合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认为很好占的 ﹪、比较好的﹪、一般占的 ﹪、不太好 ,很不好的 没有。 这说明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很好。 认为教师在创设情境方面 认为很好的占 ﹪;一般的占 ﹪、不好 的占 ﹪。 这说明教师在创设情境方面做得不错,创设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教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做得 到位占的 ﹪、一般占的 ﹪、不到位的 占 ﹪ ;这说明教师 让学生在 具体情景中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方法还是到位的;在这节课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认为关注的占的 ﹪、一般占的 67﹪、不关注的 占 ﹪ ;这说明教师在课堂中 没有很好全面关注学生,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 在这节课中教师处理三个维度的目标实施中认为是情感与态度占的 ﹪ 、是过程与方法占的 ﹪、 是 知识与技能 的占 ﹪ ;这说明教师在这节课中过程与方法得到很好的落实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没有很好注意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动向,作出激励性的表示。 教师 在 评价学生方面认为到位的占的 41﹪、一般占的 ﹪、不到位 的占 ﹪。 这说明教师的评价学生还是认可的。 本节课中体现新课改的力度认为大的 ﹪ 、较大的占的 67﹪、一般占 ﹪ 、不太大和不大的没有。 从这可知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大胆创新,运用了新理念教学。 本节课中教师认为是记忆水平占 9. 1﹪、是理解水平的占的 ﹪、探究水平 的占的 ﹪。 从以上总体分析可知;教师能很好 创设问题情境,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 在具体情景中 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建议: 在教学 找一个数的因数这 环节中,教师 不应讲得太多,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规律。 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有序而不遗漏地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的理解 六、课堂教学整体分析 (一 )背景描述 执教者此次借班上课的学生为灵城镇二小四年级 4 班的学生。 听课者为 县数学教研员、灵城镇中心校领导、数 学辅导员、镇数学中心学科组成员、各校分管数学教学的教导主任、各校四年级数学教师、二小全体数学教师。 本节课 是在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 整 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记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是要使广西 21 世纪园丁工程第二期第二批校本研修 《倍数和因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 15 页 2020103 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学会在 1- 100 的自然数中找 10 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和100 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 )执教者对本节课目标的定位分析 因数和倍数 这一课是 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 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自然数的知识,了解自然数之间存在的倍数与因数关系,也是五年级下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基础。 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 (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 )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 如果能借助学生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学生的 “ 因倍意识 ” ,自主建构起 “ 因数和倍数 ” 的意义,那么学生获得的概念必然是生动的、有意义的。 本节课 这节课执教的内容有两块: 1 、联系实 际体会自然数之间的倍数,因数关系。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前者是形成数学概念,后者是应用概念。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前测的情况来看,执教者对于本节课的定位为: (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个数方面的特征。 (2)、能力目标:在学生经历探索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进 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前测中可以看出 (三 )执教者的反思 一、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自然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在上课开始利用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渗透相互依存关系。 通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迁移到数学中的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因数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 ,数形 结合,变抽象为直观。 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 12 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倍数和因数,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从具体到抽象。 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三、 收放有度,处理好讲授与探究的关系。 讲授与探究是不相矛盾的,接受与发现对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学习方法。 在数学知识领域,有许多内容是人为规定的,是学生难以探究得来的。 这时教师就要发挥“传道”的作用。 广西 21 世纪园丁工程第二期第二批校本研修 《倍数和因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 16 页 2020103 比如本节课初步介绍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我采用讲授的方法,帮助学生初步 建立概念。 但后面的教学我大胆放手,通过对找 3 1 16 的因数,找 5的倍数,让学生逐步体会要有顺序、有规律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进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四、重组教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材是先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再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最后才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 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在一节课最佳的时间段来学习难点,作出了调整,教学意义后,先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再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 又为了降低难度,在学生学习了意义后,利用积是 12 的三道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 12的因数有哪 几个,是怎样得来的,让学生初步体会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最后再让学生自主探索找出 36 的因数。 把找 12的因数的方法迁移到找 36 的因数。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向学生质疑: 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 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 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极大地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备课环节上做到还不够充分,而且缺乏对课。课例研究报告纲要(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分析 : 经过 medwin对程序的调试无误后,将 hex文件下载到电路板上,可正常显示时钟,并且可以通过按键对时钟进行调整。 针对我的程序,按键实现功能依次为: 一号键:进入和退出设置,当时钟运行时按下可进入设置;当设置完成后按下可恢复时钟显示。 二号键:右移一位。 在设置状态每次按下就右移一位。 三号键:加一 四号键:减一 此外还设有一个复位键,按下后时钟归零。 七、 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包括在确定课题前所检索的有关文献,对所选研究课题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应简要给予评价性的论述) 拟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及预见的价值和意义 实验设计(包括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采取的措 施、技术路线、进度安排,拟达到的技术指标)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审核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院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郑州大学药学院制 毕业设计(论文)计划进程表 ( 由学生填写 ) 年
物籽提高 160 万吨。 预计随着明年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好转,油脂油料的工业和食用需求有望进一步调高。 因此,虽然 11 月报告整体 偏空 ,但是需求的调整表明油脂油料市场的 潜在利多同样 较为 明显。 从 CBOT 市场 在报告发布后的反弹走势看,投资者对豆类商品的悲观情绪大幅释放,大豆期价在美豆产量确认过程中基本完成底部确认,市场对需求的关注正推动美豆不断拓展上行空间。 二、 中国 国内
有先天优势,其品牌的知名度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品牌延展性,加之其长期经营的销售渠道支持,整合优势非常明显;而奥克斯则是一贯以 “ 价格战 ” 闻名的,其介入手机市场必然带来手机行业的后价格时代。 3;顾客 顾客 在对一般产品的选择和使用上 “ 喜新厌旧 ” 本是人之常情,谁会喜欢那 6 些款式陈旧、性能落伍的产品呢。 但 “ 喜新厌旧 ” 这一特征在中国手机市场上显示得更为淋漓尽致。
我们的生活,在激烈的竞争下, 利益永远是第一位 ,在一 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今社会的生存现状,于是,生活和工作中便出现了你争我夺 的局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 9 为了利益、为了保全自己 , 可以不顾人伦道义。 你死我活、尔虞我诈、自私、冷漠、成为当前普遍的个性。 正如前 不久在中国法院网上报道的“兄弟争地的背后”,就讲述了两亲兄弟为了分父母的家产互相造谣
学环节给省略掉了,只注重文章的分析,用在生字教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进入课堂,可以看到,学生写字时的坐姿和执笔方法存在的问题很多。 总之,当前 加强小学生书写能力培养已迫在眉睫,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 加强小学生 书写能力培养的对策 作 位一名 教育工作者,在当前形势下,要如何加强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呢。 激发兴趣,有效指导 ( 1) 培养写字兴趣,激发写字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