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思想品德学科培训发言提纲(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么。 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 , 引导他们在体验中自发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 并且相信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新的知识高峰 , 实现新的自我超越。 综合设计思路 ①“ 小小科学家 ” 的百科知识竞赛 , 先让学生课前每人准备三道百科知识题目 , 在小组上交流 , 然后由组长汇总 , (选最有思考性的 , 学生又能回答的 )指定一人或二人在班上发言介绍。 请另几组同学回答 (相互进行 )。 ② 老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介绍得都很好 , 但在自然界里 ,还有许多的不解之迷 , 例如 P20中的几幅 , 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人类不断地去学习探索 、 破解。 ③ 让学生一一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 , 鼓励班上的同学或自己答疑解释 ,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小组设疑 、 释疑会使气氛活跃 , 但可能会出现难以解释的场面 , 这是好事 , 我们要鼓励 , 同时可能会出现场面混乱 , 这点要调控好。 第九-十课时 教师自选话题 , 组织围绕本单元主题的探究 活动 , 例如辩论会 、 百科小知识竞赛 、 学习经验 介绍 …… 第二单元 《 认识新自我 》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 认识新自我 》 是七年级 《 思想品德 》 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 , 共有三课九框。 从学生的成长特点而言 , 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 ,产生 “ 我是初中生了 ” 、 “ 我长大了 ” 等观念 , 开始与青春的亲密接触。 青春时期的热情 、 朝气 , 连同青春的冲动一起叩响少年的心扉 , 容易出现对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 , 产生 “ 逆反 ” 、 “ 从众 ” 等有碍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心理。 同样 , 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答案 , 喜欢自己思考人生与意义等重大问题。 “认识新自我 ” 这一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从认识生命的角度认识自我,接着,从了解青春的角度认识处于青春期的自我,最后从发展新自我的角度鼓励学生创造自我。 与学生共同思索,一起探讨 “ 青春 ” 是什么。 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麻烦。 怎样让学生的青春更光彩。 能不能让青春长在。 为什么要珍爱生命等等问题。 课 框 内容 课时 3 1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1 2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2 3 珍爱我的生命 3 4 1 走进青春:青春悄悄来 4 走进青春:成长不烦恼 5 2 感悟青春:青春误读 6 感悟青春:青春畅想 7 3 祝福青春:青春的幸福 寄语青春 8 5 1 日新又新我常新:自我新认识 9 日新又新我常新:认识自我的途径 10 2 发现自己的潜能:认识自我的潜能 , 发掘自己的潜能 11 3 自我新形象: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 面对新期待 、 未来新规划 12 主题探究 以 “ 燃烧青春 ” 为主题举办全班演讲比赛或编报比赛 , 或小论文比赛 1314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和建议 第一课时 《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 一 、 教材重难点 ① 重点: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 认识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 生命需要关爱。 ② 难点:人类为什么要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二 、 学生分析 现在的很多学生 , 都是独生子女 , 在家受到亲朋好友的百般呵护 , 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 , 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 , 更加不懂得珍惜其他各种各样的生命体 , 甚至以摧残其他生命体特别是身边的花草树木等为荣。 这种现象说到底是道德的缺失。 而这种道德的缺失其根源在于对生命教育的轻视。 于是就有了像清华学生刘海洋伤熊 、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等草荐生命的悲惨事件。 因此 , 有必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 让学生在交流中受到触动 , 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丰富与意义。 三 、 综合设计思路: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 主动了解世界上各种生命 , 从而感受到生命为世界带来的生机 、 活力 , 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 热爱生命的情感 , 在此基础上来探讨各种生命之间该如何相处 , 这就是本框第二层内容 “ 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 用图片创设情境 , 或组织学生找校园内和大自然中的生命 , 然后让学生介绍 , 以展示多样化的生命带来多彩的世界 , (地球上生存着 3000万 5000万生命 , 人类只是这众多生命中的一种 )。 用图片展示 , 让学生体验没有生命的世界会是怎么样 (非常的死寂和可怕 )。 播放 《 动物世界 》 和 《 沙尘暴 》 淹没村庄影响生活的画面。 然后展开讨论 , 我们为什么要关爱生命 , 与它们和谐相处呢。 (生物链 、 生态平衡 )。 教师小结。 让学生讲关爱生命或伤害生命的经历或故事 ,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本课的最后总结:选用材料进一步让学生体验 , ① 多彩的生命构成世界; ② 生命需要关爱。 四 、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学生可能会提出: “ 害虫的生命体 , 也要关爱吗。 ”“ 鸡 、 鸭 、 猪 、牛 、 鱼等动物也是生命体 , 我们不是也杀吗。 ” 类似这样的问题 ,我们怎么办。 我认为: ① 尽量淡化这一类问题 , 可放到以后探讨 ,答案不唯一。 ② 我们讲的关爱生命是指人的意识和行为。 主要是关爱珍稀的野生和圈养的动植物 (包括公园 、 植物园 、 动物园 、 自然保护区中的生命体 ), 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动植物。 那些有害的生命体 (例如:蚊子 、 苍蝇 、 跳蚤 、 老鼠 …… ), 以及自然界中动植物为生态系统存在而进行的弱内强食的行为。 不属此列 (例如人类和其他动物就要以弱小的动植物为食品而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 另外有些动植物 ,我们既要保护它 , 又要合理利用它。 因为它是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 例如人吃或养种牛 、 羊 、 鸡 、 鸭 、 鱼 、 谷 、 菜等。 砍伐和种植保护山上的松树 、 杉树 、 柏树等。 ③ 对学生的要求就用 《 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第 35条的规定。 第二课时 《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 一 、 教材重点难点 :感受人类生命和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 人与自然界的动植物不同 , 人与人之间各不相同 ,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各不相同 (世界上没有二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 :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 , 并由衷的热爱与珍惜丰富多样的生命。 二 、 学生分析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 、 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 这些学生 , 往往对 “ 自尊 ” 看得很重 , 相反对其他生命却比较漠视。 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 看待人生的意义 , 认识生命体的独一无二 , 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成长之路 ,对学生来说 , 既陌生又急需。 三 、 综合设计思路 课前让学生收集大拇指的指纹 , 采集植物的叶子。 回顾自己和了解同学的个性 、 习惯 、 兴趣 、 爱好 、 特长优点等 ,每组同学都准备一个印泥 , 一张白纸 , 一个放大镜 , 一张红色空白卡片。 上课时 , 让同学 4人一组分别用印泥在白纸上印出大拇指的指纹 , 然后用放大镜观察 , 接着让学生说说观察到的情况 , 指纹的大小 、 形状 、 螺纹的形状 、 疏密 、 弯曲度等方面的差异。 让学生观察树叶 , 从叶子的形状 、 厚薄 、 颜色 、 大小 、 叶脉等方面进行比较 、 介绍。 让学生讲自己的性格 、 兴趣 、 爱好 、 习惯 、 家庭 、 经历 、理想 、 特长优点等 , 让学生同写一个字 , 看看差异情况 , 然后组织归纳: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 , 每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 ——具有智慧。 接着让学生续写 P28的诗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