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面的特点 是: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 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由上级委派,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 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利弊) 利: 在初期的建设中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 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误区。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 斯大林模式 ” 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启示 :1、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使农、轻、重应按比例协调发展。 2、政治上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等。 时间 重大事件 19181920 1921 1922年底 1928 1936 列出与 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三年国内 革命战争 时期 苏联通过新宪法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 ,居欧洲工业总产值第一位的国家是 • • • 2. 苏联的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的发展重点是 • D C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 ( ) (1)19 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2)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 195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颁布 (4)、19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