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读——作品讲解高祖本纪陈丞相世家孙子吴起列传(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  过了一段时间,孝文皇帝已经渐渐明了熟悉国家大事,在一次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 ”周勃谢罪说:“不知道。 ”孝文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 ”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 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 陈平说:“有主管的人。 ”皇上说:“主管的人又是谁。 ”陈平说:“陛下若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 ”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些什么事呢。 ”陈平谢罪说:“为臣诚惶诚恐。 陛下不知我才智低劣,使我勉强担任宰相的职位。 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 ”孝文帝于是称赞他回答得好。 右丞相周勃大为惭愧,退朝后埋怨陈平说:“您怎么不在平时教我对答这些话。 ”陈平笑着说:“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 陛下如若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也要勉强凑数来对答吗。 ”这时绛侯周勃自知自己的才能比陈平差远了。 过了一会时间绛侯周勃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独自担任整个丞相的职务。  对于这样的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陈平的聪明才智来。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作为领导,要学会调动群众集体、领导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识人、用人,对于下属要尽量放手,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人各司其职。 对于具体工作千万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样做非常不可取。 一方面不利于锻炼人才,不利于人才的尽快成长成熟,最终不利于事业的成功。 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事业的成功凝聚着集体、领导团队的力量和智慧的结晶。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隐含含义即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因为荟萃了繁花所以美丽。  当然,在陈平的“谋”中是不乏阴谋诡计的,司马迁屡写刘邦“用其奇计策”、“用陈平奇计”,陈平“计秘,世莫得闻”,“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陈平自己也承认自己“多阴谋”)。  正是由于陈平的“谋”,才使得他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自免于祸,善始善终。 司马迁肯定了陈平的智谋能够“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也同时对陈平使用阴谋诡计坑害他人、保全自身持一定的批判态度。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平为人长 〔 大 〕 美色。 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 ”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①。 有叔如此,不如无有。 ”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 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 平欲得之。 邑中有丧,平贫,侍丧,以先往后罢为助。 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后去。 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②,以毙席为门③,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④。 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 ”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柰何予女乎⑤。 ”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 ”卒与女。 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⑥,予酒肉之资以内妇⑦。 负诫其孙曰:“毋以贫故,事人不谨。 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平既娶张氏女,赍用益饶⑧,游道日广。  陈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 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有田地三十亩,仅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 陈伯平常在家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 陈平长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 有人对陈平说:“你家里那么穷,吃了什么长得这么魁梧。 ”陈平的嫂子恼恨陈平不看顾家庭,不从事劳动生产,说:“也不过吃糠咽菜罢了,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 ”陈伯听到这些话,赶走了他的妻子并休弃了她。  等到陈平长大成人该娶媳妇了,富有的人家没有谁肯把女儿嫁给他,娶穷人家的媳妇陈平又感到羞耻。 过了好长时间,户牖有个叫张负的富人,他的孙女嫁了五次人,丈夫都死了,没有人再敢娶她。 陈平却想娶她。 乡镇中有人办丧事,陈平因为家贫,就去帮忙料理丧事,靠着早去晚归多得些报酬以贴补家用。 张负在丧家见到他,相中了这个高大魁梧的陈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