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营改增”问题探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验工计价时,通常是直接从付款或验工计价中代扣支付营业税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一、“营改增” 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营改增”以后,据相关专家预测,建设方必须按照当地当期验工计价确定的利润来支付增值税,不得直接进行代扣支付,然而建设方在验工计价后,通常需要在一定时间后才能将工程资金付给相关企业,并且验工计价时,需要缴纳 5%至 20%的预留质量保证金额,然而应交增值税必须在当期就要支付,而预留质量保证金通常是在工程完工结束以后才缴纳,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一、“营改增” 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对内部定额的影响 ( 1)采购成本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一、“营改增” 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营改增”试点改革前,建筑企业材料,只要能满足施工合同的需要,不论从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采购皆可。 “营改增”试点改革后,建筑企业不得不考虑纳税的影响,尽量从一般纳税人采购,但往往一般纳税人都是管理相对较规范、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相对材料成本也会更高一点,则建筑企业材料成本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同理,其他工程成本也会有一定幅度上涨。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一、“营改增” 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 2)税负应纳入考核指标 营业税制下,税收成本就是收入的 3%,再加上附加税费。 改征增值税后,尽管增值税不构成工程收入、成本,但建筑企业内部各个工程项目实际管理水平的迥异会造成各个项目部的税收负担水平不同,故企业应将税负纳入考核,以利各项目经理部更好地进行税收筹划,从而最终提高企业获利水平。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一、“营改增” 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建筑企业对项目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形式随着工程承包方式的不同而多种多样,有责任承包考核、全额承包考核、经济目标值考核等等。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一、“营改增” 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 3)影响企业内部定额的形成 每个建筑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不同,管理实力、管理水平也不相同,因而各企业实际内部建筑定额(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并不同。 尽管按国家标准工程定额确定的收入,但实际施工下来,各建筑企业盈利金额各不相同。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一、“营改增” 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建筑企业内部定额的形成,正是来自企业实际成本的核算、分析。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就是企业内部管理定额的改变,企业若不能及时顺应改革,很可能丧失利润空间。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一、“营改增” 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对税务管理的影响 ( 1)申报地点的变化 “营改增”试点改革前,原来的建筑企业都是缴纳营业税,归地税局所管,在工程所在地缴纳,财务人员不接触增值税的纳税实务工作。 但是“营改增”之后,是在企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一、“营改增” 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现在:一般是每个成本员管理哪几个项目就负责哪几个项目的税款缴纳,一个分公司就有若干成本员在联系税务机关。 改征增值税后:就要有人全面负责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管理和缴纳了,首先不仅是分公司内部统一,然后法人企业统一管理纳税事宜。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一、“营改增” 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 2)申报期限的变化 现行营业税制下是按次、按月相结合缴纳税款。 而改征增值税后是按次还是按月、按季等未定,或需主管税务机关核定。 企业要定期对所申报的缴纳增值税款进行计算;单位要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严格的控制,明确开票所需要的程序,保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合理使用。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虽然建筑业“营改增”还未正式纳入试点,虽然建筑业营改增还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作为建筑企业本身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建筑业“营改增” 是大势所趋,建筑企业本身必须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加强企业税收筹划,减轻企业应对税负变动的压力 正确运用会计处理方法,防范企业会计核算变化带来的风险 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应对企业内部管理定额变化的措施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措施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加强企业税收筹划,减轻企业应对税负变动的压力。 ( 1)投标预算要仔细慎重编制。 营销部门要审慎编制投标预算,不同工程的实际税负远远不同,事前要认真做好测算,而不能简单套用定额。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工程类别:装饰工程、劳务清包、土石方工程、市政道路、房建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工程所在地:在深山野外、在市区肯定不同,税收负担肯定会加大,则在投标预算编制时要留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投标预算部要与采购部门、财务部门提前取得联系。 从什么地方采购。 采购对象是一般纳税人。 对方开具什么票。 简易征收。 预计能否取得进项发票。 能有多少可以抵扣。 拼管理实力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 2)认真做好建设合同评审工作 认真做好建设合同评审工作,从源头上确保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在签订合同时应尽量约定制作加工和安装部分金额,按照 17%及 11%的增值税率分别计算销项税额。 或签两个、多个合同。 ——为后面财务核算清晰作铺垫。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除合同范本上的常规条款外,应标明:甲方提供材料、设备的形式,付款方式,发票如何提供,发票开具时间;甲方指定分包的结算方式,发票、税金如何提供等等。 最好拒绝甲供料。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增值税销项的确认, ①看是否开票,如果开票,无论劳务是否提供,都要确认增值税销项, ②是看是否收款,只要收款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就要确认销项, ③没有收款,但劳务已经完成,按合同应该收款也要确认销项,其实营业税也是这样规定,营改增后,企业订立合同要注意这些规定,尽量按以上规定执行。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约定开票时间:何时取得上游材料供应商发票即进项非常重要,企业在签订供货合同时,要约定开票的时间,尽量使企业每年销项与进项匹配,使企业增值税负 (已交增值税 /营业收入 )均衡 ,这也是税务机关监控主要内容。 ——营销与采购、财务对接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我们要弄清楚签合同对象。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①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标准为 500万元(含本数)以上为一般纳税人,未超过规定标准的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 ②兼有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应税服务的纳税人,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与应税服务销售额分别计算,分别适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标准。 商贸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 80万以上,生产企业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 50万以上的一般纳税人标准。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③ 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是指连续 12个月,不是会计年度 ④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可以根据试点情况对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标准进行调整。 ⑤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的其他个人不属于一般纳税人;不经常提供应税服务的非企业性单位、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按财务核算是否健全及销售额是否达到标准,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 3%,一般纳税人税率为: 17%、 13%、 11%、 6%、 0(按销售的货物不同,税率不同)。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EPC项目 ( 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需做的准备工作 EPC工程总承包各个部分全部缴纳增值税,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属兼营行为,税款全部向国税机关缴纳。 只要纳税人进行合同管理,分别核算设计、货物、建筑施工部分收入(不分别核算的,按照兼营行为的一般规定应从高适用增值税税率),重复征税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二 、建筑企业应。建筑企业“营改增”问题探讨(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管部门审批。 申报材料种类及要求 • 分别 15个基本申报要件及要求 • 一般性材料。 业主和县区林业主管部门分别提交。 部分建设项目因项目特殊性需要增加或减少提交材料 业主法人证明、机构代码证 • 种类: 企业:法人证明或者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 事业单位:法人证明、机构代码证 业主的认定:建设项目立项文件确定业主单位 《 使用林地申请表 》 A、使用制式标准表格(不能随意增删、更改栏目); B
XX公司主厂房管道水压检验记录 问题组卷法 将涉及同一问题(同一特定问题、同一类问题)的文件组成一卷。 适用于管理性文件。 例如: ( 1) 省市计经委、省能源集团关于项目建议书的请示、批复 ( 2)省能源集团、省市计经委、市人民政府等关于工程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批复、通知。 ( 3) **加工厂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时间组卷法 内容针对同一时间的文件可以组成一个案卷。
及面广,数量之多,为今后的研究开发了资源。 ( 4) 学生问卷活动。 本课题在开题之初已进行了调查问卷。 此次问卷是继调研之后的延伸。 经过两年的教育 , 课题组在下发本次读书活动方案中 , 根据现有情况提供了问卷题目 , 所列题目是根据幸福观教育读本中的内容所定 , 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有的放矢的读书。 中学的题目是: 谈谈你对精神幸福和物质幸福的理解。 结合自己实际谈如何创造幸福。
7 Jan 1 1970 dd busybox /bin rwxrxrx 1 501 root 14180 Apr 21 10:19 cardctl rwxrxrx 1 501 root 44368 Apr 21 10:19 cardmgr rwxrxrx 1 501 root 54476 Apr 21 10:19 depmod rwxrxrx 1 501 root 82172 Apr 21
id Kolb)的 Experience Learning Model,本質上是一個學習取向,強調一切學習以經驗為起點,過程中透過分享和反省,深入處理和轉化該次經驗,成為一次有個人意義的信息,並藉着實踐而驗証它的真確性,繼續進入另一個經驗,帶來另一次學習循環 』 來源 :〈 整全的歷奇輔導 〉 李德誡 ‧麥淑華 建立團隊的訓練 建立團隊的訓練 = 親身體驗 (Learning by Doing)
活動:人社院、原民院、藝術學院-拓展到各院(每月一院) – 地方藝師與學校結合 :藝術教師駐校功能的發揮、藝文工作室 – 典藏原住民藝術家作品(東華大學唯一) – 校園公共藝術方案:雕塑公園、東華廣場、藝術化指示標幟 2 • 具體方案: – 各學院文化藝術意象 (具代表性的人、物,如超導意象作品、台大的傅鐘、師鐸 ) –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