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题浅析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全、不完善的问题 ,组织健全的也存在作用发挥欠佳的问题。 而中国的习俗和传统观念决定老年协会组织在农村家庭养老的纠纷中担当重任。 我们期 6 待农村的老年协会组织在对家庭养老的引导和督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使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也尽量调解和化解。 农村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严重不足 ,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基本处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之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 ,广大农村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老年人群体生活状 况不容乐观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他们身上体现不够。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 ,农村老年人口为 8557万人 ,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 个百分点。 由于农村整体收入水平低 ,老年人收入更低 ,贫困率高达 1/6,农村老人基本没有社会保障。 2020年参保农民 5428万人 ,其中领取养老金的只有 198万人 ,占农村老人总人数的 3%,人均养老金 492元 ,这也主要集中于京、津、江、浙等地 ,像山西这样的欠发达省份 ,农村老年人养老基金只在个别富裕村才有 ,广大农村老年人是难以享受到养老金的。 4 完善农村养老机 制的几点思路 如前所述 ,我国将近 70%的老人居住在农村。 农村的养老面之广 ,情况之复杂 ,难度之大 ,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和能力 ,由国家和集体大包大揽起来 ,实在难以达到。 如果靠艺术家唱几首充满爱心的歌曲 ,靠企业家的一点捐助 ,靠社会的助老工程 ,靠政府的救济 ,靠某个组织的恩赐 ,都不是解决农村养老的根本办法。 我们认为 ,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强大的系统工程 ,靠单一方法、措施只能解一时、一地之急 ,而不能从根本上、全局上解决问题 ,因此需要我们统筹考虑 ,综合治理 ,从多方面入手。 目前 ,首先要解决如下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 提高对农村养老问题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这主要指各级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农村养老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决不能将养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户自己的事情。 老龄化是大势所趋 ,势不可挡 ,家庭养老势单力薄 ,难以为继。 我们必须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许多年 ,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体制转型上 ,过多强调社会保障为国企改革的配套作用 ,将老年社会保障视为城镇居民的专利 ,这不符合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原则。 7 如果失去了公平的分配机制就无法保证人人能够分享社会发展成果 ,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 村和农民的发展思路相背离。 因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潜在危机 ,万万不可持无关紧要的态度。 从农村人口的实际情况出发 ,改变传统观念 ,适应新条件下养老机制的转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养老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养老观念需要随之转变。 其一 ,改变完全依靠后代养老的观念 ,树立多方式多渠道的养老观念 ,包括依靠社区、依靠个人、依靠土地等等 ,这样可以减轻家庭养老的压力。 其二 ,改变只有儿子才能养老的观念 ,打破赡养责任中的性别划分 ,使女儿和儿子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 其三 ,改变合居才养老、分居则不管的观念。 合居、分居只是各自方便的需要 ,并不改变责任义务关系。 子女要一如既往地尊敬和赡养父母老人。 关注和帮助农村老年人中的脆弱群体 据调查统计 ,农村中有 5%的老年人属于脆弱群体 ,这主要包括 :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丧偶独居的老人、卧床不起和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人、孩子有严重残疾的老年人、特困家庭中的老年人、子女间带有严重养老纠纷家庭中的老年人等等。 这部分老人各自都有特殊情况 ,而且大多数属于家庭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必须通过国家参与、社会关怀、社区特殊照顾等方式来解决。 比如 ,增加脆弱群体老年人救助专款 ,用于救助这些特殊困难的老人。 向脆弱群体老年人实施医疗救助 ,发放医疗救助卡、设立扶贫病房、按一定比例减免药费和治疗费。 广泛开展社会捐助活动 ,设立老年基金专户或结对的形式 ,对特困老人开展救助。 建立 特困老人档案 ,动态管理 ,抓实抓好等等。 总之 ,应根据每个老年人的实际情况 ,做出不同的处理 ,尽量帮助他们安度晚年。 5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养老的根本出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状态如何, 8 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 而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农村老年人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是关系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的 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 一是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在以工促农上求突破。 着力于以工促农,实现工农良性互动,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抓工业的思维抓农业。 家庭养老为主,农民对社会养老认识不足 受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不仅具有深厚的社会心理与舆论基础,更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 据有关部门调查估计,在 1000名被调查了解的老年农民收入来源构成中,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