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学习笔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高在一个轻微的程度上依赖于声音的强度。 在说明一个声音的音高时,最好以一个标准的响度水平做参考 ,一个常用的标准就是 40分贝的影响水平。 音高与刺激持续时间的关系 持续时间以另一个不同的方式影响音高。 表现在刺激频率的临界时间。 音高于被试个体的关系 音高感觉的个体差异很大。 音高的差别阈限 (二)响度 响度的范围和测量 响度主要是由声波的强度(振幅)所决定的心理量,反映了刺激的强烈程度,其单位是宋。 规定 1000 赫兹的纯音其强度为 40分贝时所产生的响度为 1 宋。 响度主要是声压的函数,但也与频率和波形有关。 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响度感觉相同,其物理刺 激(声压线)强度却随着频率的不同而异。 等响曲线。 响度与刺激持续时间的关系 一个恒定的刺激所引起的响度感觉在 200或 300毫秒内增大。 响度的差别阈限 响度的差别阈限因刺激的强度与频率不同而变化。 响度与听力 不同被试的听力不同,个体差异很大。 同时听力也随年龄因素而变化。 (三)声音的掩盖 声音的掩盖是一种听觉现象,即一个声音的存在使另一个声音的强度阈限提高的现象。 纯音对纯音的掩盖 噪音对纯音的掩盖 非同时性掩盖 其他掩盖 ( 四)疲劳和适应 疲劳 听觉疲劳指达到一定强度的声波连续作用于听觉器官以后,引起对其他频率的声波感受性降低的现象。 通常是把阈限提高的量作为疲劳的指标,称为 “ 暂时阈移 ” ( TTS)。 ( 1)疲劳声的强度 疲劳声的强度越大, TTS越大。 ( 2)疲劳声作用时间 一般地, TTS按声音作用时间的对数增加。 ( 3)被影响声的频率 通常在高频显著,而疲劳声在低频时作用大于高频。 ( 4)听力的恢复过程 在疲劳声作用停止两分钟之内, TTS有不规则的变化,这表明存在不止一种类型的恢复过程。 ( 5)研究疲劳的意义 听适应 听觉适应在感觉上的表现是声音的响度在刺激作用最初几分钟内有所下降,随后比较稳定在一个水平上,适应发展最快是在声音作用后 12 分钟,恢复也很快。 听适应与听疲劳是有区别的。 听适应的测定方法为响度平衡法。 (五)声音的相互作用 音色 音色随陪音及附加振动成分数目的多少而不同。 2、拍音(升沉) 两个声音的频率相近而同时呈现,便产生拍音(升沉现象) 3、差音与和音 当两种不同频率(一般相差 28赫兹以上)的声音同时作用于听觉器官时,还 感觉到两种频率之差或两种频率是和的第三种声音,又称联音。 三、听空间知觉 (一)声音方向定位线索 1、双耳的时间差异 2、双耳的强度差异 3、连续乐音场合下的双耳相位差 4、视觉对听觉方位判断的影响 (二)听觉空间向定位的实验方法 (三)距离知觉 四、语音知觉 (一)语音及其声学特点 语音的成分有元音、辅音和特殊的语音,如汉语的声调。 组成语音的元素有音调、音强、音色和音长。 元音分析 辅音分析 语音四要素 ( 1)声调,是发生时声带振动济 贫所高低变化产生。 ( 2)音高,主要决定于语音的频率。 ( 3)音强,音的响度不一定跟它的强度成正比。 ( 4)音长 语音的统计特性 (二)语音知觉实验 清晰度 语音可懂度 (三)语音知觉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 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四)语音知觉的生理机制与语音知觉理论 语音知觉的感受野 大脑半球的专门化呈不对称性 语音知觉理论有动觉论和听觉论 第八章 知觉 第一节 知觉研究的复杂性 一、知觉研究中 变量的复杂性 二、形状知觉的理论 形状知觉的早期理论是由冯特和铁钦纳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和以魏台默、考夫卡和苛勒为代表的格式塔学派, 20世纪中期兴起了认知心理学理论。 第二节 轮廓、图形与背景 一、轮廓 什么是轮廓 轮廓是形状的外形线,它是由明度或色彩级差的突然变化所引起的。 虽然轮廓对于形状非常重要,但是轮廓不等于形状。 主观轮廓 在没有明度差别的情况下,中枢因素有时也会加强并完善轮廓,这称为主观轮廓。 关于它的形成,很大学者认为它是在一定感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知觉假设的结果。 凯 尼查指出,视野中某种不完整因素的出现,乃是主观轮廓形成的必要条件,它们有一种完整起来、转变成简单、稳定的正规图形的倾向,这种知觉倾向称为趋合。 轮廓的掩蔽与加强 ( 1)轮廓掩蔽 是指知觉中一个刺激所处状态可以因另外一个刺激的影响而不被知觉的现象。 ( 2)轮廓加强 是指知觉中的一个刺激所处状态,可以因另外一个刺激的影响而使得知觉强度增加的现象,与轮廓掩蔽相反。 二、图形与背景 图形和背景的区别 形成图形与背景的重要因素 ( 1)接近组合 ( 2)相同或相似组合 ( 3)良好图形组合 ( 4)定势和过去经验 知觉组织中的变化 第三节 图形的识别 一、图形识别阈限 减弱刺激强度的方法 主要有:( 1)使用边缘视觉;( 2)减低照明强度;( 3)缩短刺激呈现的时间;( 4)移去刺激使用的图形而以图形的记忆痕迹作为基础等。 研究图形识别阈限的方法及反应变量 ( 1)形状的言语描述 一般作为反应变量,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方法。 ( 2)其他物理因素 ( 3)速示器实验 ( 4)信息论的研究方法 主要用于对图形 “ 良好性 ” 的客观测量,是对 刺激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图形识别的过程分析 基本特征分析 认为图形知觉是由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直线、曲线、边、角等特征及其不同组合而产生的。 这一观点得到感受野实验和稳定网像实验的支持。 综合性分析 在图形知觉时不仅分析上述特征,而且由其意义和期望对知觉分析进行控制和影响(综合性分析),这样可以使基本特征的某些方面更加清晰。 三、空间频率分析 通常把正弦条纹一黑一白的变化称为线对,空间单位长度上线对的数目,定义为空间频率。 大量实验证明:( 1)人的视觉系统中存在着若 干个独立的空间频率通道,视觉系统对空间频率具有检测能力;( 2)大脑具有对分别呈现于两眼的图形按傅立叶分析进行综合的能力。 第四节 深度与运动知觉 一、深度知觉线索 (一)深度知觉实验的一般问题 (二)深度知觉线索 非视觉线索 ( 1)调节--聚焦 ( 2)辐合 指双眼视轴辐合。 邮票实验和立体镜实验 物理条件 通过经验和学习,刺激物本身的物理条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深度和距离的线索,主要有: ( 1)熟悉的物体大小;( 2)物体的遮挡;( 3)光亮和阴影的分布;( 4) 颜色分布;( 5)空气透视;( 6)线条透视;( 7)运动级差 双眼视觉线索 ( 1)双眼视野范围 ( 2)双眼的视觉方向--中央眼的方向 ( 3)视野单像区 ( 4)复视 潘诺区 ( 5)双眼视差 二、深度知觉的准确性 (一)关于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 三针实验 霍瓦-多尔曼深度知觉实验 (二)影响实体敏感性的因素 光度效果 标准参照物与变异刺激之间的横向距离 单眼和双眼因素 纵向深度与横侧面深度敏感性不同 三、大小与距离知觉 (一)大小知觉 知觉的大小依赖于深度线索 大小常性实验 知觉的大小受感知到的距离的影响 知觉的大小受辐合角大小的影响 哀墨特定律 对于像的判断的大小,是与距离成正比的。 大小常性的测量 ( 1)布伦斯维克比率 ( 2)邵勒斯比率 (二)大小对距离判断的影响 大小知觉和距离知觉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四、视运动知觉 (一)真动知觉 产生真动知觉的条件有:( 1)物体运动的速度;( 2)观察者与物体的距离;( 3)学习与经验等主观条件。 (二)似真运动 又称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刺激物本身没有活动,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 似动的种类 似动的客观条件和各种影响因素 ( 1)客观条件 两个刺激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相似程度和刺激强度等都是似动产生的客观条件。 ( 2)主观条件方面 主要影响因素有练习因素、个人经验、定势(暗示)以及个体差异。 似动理论 ( 1)眼动说 ( 2)脑场说 (三)视运动后像 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观察到运动后像:观察某一运动物体一段时间以后将视线转移到另一不动的物体 上,则感到这个不动的物体动起来了。 第五节 错觉和后效 一、错觉 几何图形错觉 几何图形错觉的种类很多,按照几何特点分,可以分为长度错觉、大小错觉、方向错觉;按照测验成分受背景成分影响的方式分,可以分为同化错觉和对比错觉。 几种主要的错觉学说 ( 1)眼动理论 该理论认为,错觉是由眼球沿直线运动造成的。 通常横向运动比纵向运动容易,因此高估纵向长度。 ( 2)感情移入说 利普斯主张,即使观看相当简单的图形,观察者也是带着情绪进行反应。 ( 3)场的因素 根据格式塔理论 ,错觉只不过是整个场对于其中一部分发生作用的结果。 ( 4)透视画法理论(常性无用说) 线条图形容易暗示三度空间,从而造成错觉。 ( 5)对比混合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错觉的产生来自不能很好地把图形中的测验成分从背景中分化出来。 ( 6)错觉的层级理论 错觉的层级理论认为错觉是视觉系统正常加工和处理外界图象信息的结果。 形状错觉的测量 主要用心理物理学方法。 对错觉进行定量研究的优点 主要优点是:( 1)可以暴露出细小的错觉;( 2)为理论解释提供确切的事实;( 3)可以具 体分析产生错觉的刺激条件。 影响错觉的非刺激性因素 错觉量的大小,还受到观察者的态度和练习等因素的影响。 二、图形后效 所谓后效,是刺激作用于有机体一定时间后所产生的一种效应。 图形后效是指图形作用于视觉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图形后效及影响因素 苛勒 瓦拉赫后效。 关于后效的解释 ( 1)饱和理论 ( 2)统计学说理论 以上两种理论均缺乏实验依据。 第九章 学习 第一节 学习实验的一般问题 一、学习的概念 广义的学习泛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学习活 动;狭义的学习是指潜在的新行为模式在机体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中的形成过程。 学习是由于练习条件而造成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实验研究的历史和理论背景 《论记忆》; ; ; --反应理论; ; ; ;。 第二节 学习实验简介 一、条件反射实 验 (一)经典条件反射 泛化、分化、消退和抑制 (二)操作条件反射 强化时程表 (三)生物反馈 (四)程序教学 (五)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 逐步强化法、消退法、系统脱敏法 二、认知性学习实验 (一)顿悟实验 这类实验说明了格式塔主义者对于学习的观点,即学习是抓住问题的内部联系,而不是依靠尝试错误。 (二)认知地图实验 位置学习实验说明,老鼠的学习主要是认识达到目标的符号及其意义,即获得位置的认知图,而不是获得一套特殊的动作反应。 迂回实验也是证明位置学习优越性 的实验。 潜伏实验则更证明学习不是由于强化而获得动作反应范型,而是形成一种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的发展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 (三)人类迷宫学习实验 主要用于研究只利用动觉与触觉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空间定向。 三、文字学习 (一)系列学习 这种学习是为了学会事物之间的顺序关系。 (二)对偶学习 把两件事物配对进行学习。 (三)学习迁移 先前的学习影响后来的学习的现象,叫做学习的迁移。 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 迁移实验设计:相继练习法、前后测验法 (四) 前摄作用与倒摄作用 (五)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材料的意义性、材料的鲜明性、材料的系列位置、材料的难易程度、学习方法。实验心理学学习笔记(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计数据查询、报表打印等可以方便有 序地进行。 Access 支持 ODBC(开发数据库互连, Open Data Base Connectivity),利用 Access强大的 DDE(动态数据交换 )和 OLE(对象的联接和嵌入 )特性,可以在一个数据表中嵌入位图、声音、 Excel 表格、 Word 文档,还可以建立动态的数据库报表和窗体等。 Access 还可以将程序应用于网络
31日之间存货变动是否已作出了正确记录; (4)被审计单位永续盘存记录与盘点结果有无重大差异,如果有重大差异,注册会计师应通过追加审计程序查明原因。 五、特殊情况处理 期末存货 = 期初存货 + 入库 出库 ①检查购货、生产等记录 ②检查日后发生的销货交易凭证 ③向顾客或供应商函证 (1)存货的特殊性质 ①具体表现: ;。 ②基本思路: 通常需要信赖内部控制。 ③审计程序: ; ;。
如果出具否定意见,收费 10万元。 解析 违背职业道德。 不得采取或有收费方式。 ① 不能降价 低价竞争将使注会面临很大的时间和预算压力,往往导致服务质量达不到标准,降低其服务质量,而且有可能削弱注会的独立性。 ②科学收费标准 收费 =Σ 每一人员 适当的小时费用率或日用率 时间 ③考虑的因素 知识和技能、水平和经验、时间、责任。 例 ABC会计师事务所与 V商业银行信贷评审部进行业务合作
价。 ( 2)综合单价法是指项目单价采用全费用单价(规费、税金按规定程序另行计算)的一种计价方法。 综合单价法包括完成工程量清单中的一个规定计量单位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和风险费用之和。 除非招标人对招标文件予以修改,投标人应按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中列出的工程项目和工程量填报综合单价和合价。 每一项目只允许有一个综合单价,任何有选择的报价将不 予接受。
、防灾等要求; 根据生活区的特点确定各个功能区域建筑面积比例; 科学地组织人流和车流。 人流、车流及生活垃圾通道***县第一实验小学灾后重建住宅楼还房工程项目 19 宜分开布置; 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 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满足环保、安全等技术规范要求。 充分考虑住房室内采光、通风良好。 力求做到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污染和能耗; 合 理规划绿化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做好教学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管理好各仪器药品, 每年定期清点,核对入帐 , 做到帐帐相符,并且按仪器药品 配备标准 , 就增减情况,提出下学年度所需仪器、 药品 数量,框算出所需经费 报请分管校长审批后上报购置计划。 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管理档 案 , 健全仪器 药品 帐 目 ,每年定期结算校对,记录好各种表、册、卡 ,学期末统计好实验开出率。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熟悉各种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