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与成本管理绩效研究——基于中国国有大型铁路施工企业的问卷调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that it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 Key Words】 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Causes Extern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所谓过度自信( Overconfidence),是指人们在自我评价中高估自己判断和成功的概率,低估失败概率的心理偏差( Langer,1975) ,这一术语最早用于心理学界,管理者过度自信则会表现出高估自己的能力和项目投资的收益,低估相关决策的风险,从而对公司投资、并购、融资等财务决策产 生影响( Malmendier and Tate,2020,2020) [3],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是此类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通过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关文献进行梳 2本文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批准号: 10CJY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号:09YJC790219),西南财经大学 211第三期特色项目 “金融智能校内开放研究项目 ”(项目号: FIFE2020P11)以及西南财经大学 2020 年度校管课题(项目号: 2020XG059)的资助。 理和总结,以期对我国管理者过度自信度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者过度自信是管理者作为 “ 非理性人 ” 的表现之一。 过度自信本是心理学术语, Weinstein(1980)等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过度自信这一心理特征普遍存在于人们当中 [4]。 例如当出租车司机在被问及驾驶水平时, 90%的人认为自己要比平均水平高( Svenson,1981)[5]。 同时, Wesintein(1980)在实验研究中也发现,高管人员比较容易表现出过度自信 [4], Alicke et al.(1995)通过实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6]。 随着公司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心理特征越来越多的用于解释公司高管各种财务行为。 在理论研究方面, Roll(1986)率先提出了管理者自大( Hubris)假说,他认为相对于理性的管理者而言,过度自信的 管理者会高估并购收益和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从而可能会加大企业的并购频率,实施一些并不具有价值的并购,由此致使企业价值受损 [7]。 管理者乐观时,若公司现金流充足,管理者会表现出过度投资,而如果公司现金流不足,则会投资不足( Heaton,2020) [8]。 在进行融资决策时,过度自信会使投资者高估项目未来收益,认为市场低估公司价值,从而倾向于债务融资而非权益融资( Shefrin,1999。 Hackbarth,2020)[9][10]。 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加过度自信( Lee,1995。 Yate,1998) [11][12],虽然目前国内尚未出现针对中国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研究,但中国自古以来讲究 “ 君臣 ” 思想, “ 一把手 ” 具备绝对的权威,同时,国企领导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都易导致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姜付秀等, 2020) [13]。 可见,我国公司的高管人员同样过度自信。 然而,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难以确定,尽管这一心理偏差较早发现于管理领域,但其实证研究却起步较晚。 正如 Malmendier and Tate( 2020)所述,建立度量过度自信的指标是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他们首次将管 理者是否交易公司股票期权作为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指标,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导致投资异化,得到了与理论研究相一致的结论 。 之后,国内外学者结合管理者产生过度自信的原因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各种度量方式,如媒体对高管人员的报道( Hayward et。 Malmendier and Tate ,2020) [14]、企业景气指数( 余明桂, 2020) [15]等。 目前学术界主要关注于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导致的财务决策等结果性的研究,其中少有涉及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原因和度量,因此,我们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产生原因、外在表现和度量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产生原因研究 大量的研究证明了过度自信心理的广泛存在,相对于一般人,管理者更容易产生过度自信的心理,究其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一)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内因 (Illusion of control)。 当人们认为自己能够控 制一些事情并且参与到其中时,往往会高估事情的结果,即认为事情会向自己想的方向发展( Langer,1975。 Weinstein,1980) [4],这便是控制幻觉。 管理者长期处于公司较高的职位,许多事都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以此看来,管理者更会容易产生控制幻觉,认为能够控制自己决策的发展方向,从而导致过度自信的发生。 Weinstein(1980)在研究中发现, CEO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上会高估项目收益,低估风险 [4]。 (Better than average effect)。 好于平均效应是指当人们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会倾向于高估自己,认为自己能力要比平均水平高( Laiwood et al,1977) [16]。 研究发现,公司的高管人员往往会比一般员工更高的评价自己( Langer,1975。 Weinstein,1980)[4],企业家会经常高估投资项目成功的概率( Cooper,1988) [17]。 (Self attribute bias)。 该偏差与好于平均效应一致,是指认为自己拥有高于他人水平的能力,并将外界事物成功归结于自身因素( Svenson,1981。 Taylor and Brown, 1988) [5][18], Odean( 1998)研究发现过度自信与某种自我归因密切相关,即人们倾向于把他们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或知识等,而把失败归因到他们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坏的运气上 [19]。 成功的管理者往往因为以往的原因认为自己比他人更具有经验,这种思想往往会加强其过度自信的程度( Doukas and Petmezas,2020) [20]。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外因。 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会与其 个人技能,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相关( BenDavid et al,2020) [21], CEO的专业技能越高,其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当管理者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以及拥有理工类教育背景时,过度自信的行为越弱(江伟, 2020) [22]。 此外, Bengtsson et al.(2020)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比女生更加过度自信 [23]。 可见,管理者的各种个人特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加强其过度自信的程度。 公司各种财务决策复杂,难度较高,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考虑,而当一件事越困难时 ,人们反而往往会更加自信( Griffin and Tversky,1992) [24]。 Brown 和 Sarma(2020)研究发现,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还与管理者在公司中的强势程度有关 [25]。 公司在提升和选拔人才时往往倾向于选择较为自信的人员,管理表现出过度自信容易被认为是其能力的体现,有利于个人发展。 同时,留在公司的管理者也通常被认为是成功者,受自我归因偏差的影响,管理者也很容易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被留任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并且将公司的成功大多数原因归于自身,从而导致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的产生。 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管理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过度自信心理。 确定一个合适的度量指标是有效判断管理者是否过度自信的关键因素,而指标的确定需要有管理者共同的可观察数据,由于管理者的这种心理会反映在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因此,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外在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外在表现研究 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表现在公司各项决策上,尤其是财务决策上,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公司投资、融资、并购决策上的表现进行研究。 (一)管理者 过度自信与公司投资决策 Heaton( 2020) 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现金流相联系起来,发现当公司现金流充足和不足时,管理者会表现出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提出了投资异化模型 [8]。 之后, Malmendier 和 Tate( 2020)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与之相一致的结论。 他们一致认为由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会导致管理者高估投资项目收益,忽略投资风险 。 在国内,郝颖、刘 星和林朝南( 2020)研究发现,同高管人员适度自信相比,过度自信行为与公司的投资增长水平正相关,其投资的现金敏感性更高 [26]。 王霞等( 2020)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投资过度对现金流的敏感性方面主要在于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而非生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27]。 (二)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决策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进行融资会进行优序融资,即融资顺序为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 Heaton,2020; Baker et al.,2020) [8][28]。 之后 Malmendier et al.( 2020)的实证研究证实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认为市场低估了公司的价值,从而偏好于内源融资 [3]。 而 Hackbarth(2020)的研究则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并不遵循融资优序理论,更倾向于债务融资,而且是短期融资 [10]。 Oliver(2020)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越强,公司负债水平越高 [29]。 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的激进负债行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余明桂等, 2020) [15],这一结论与 Hackbarth(2020)的观点一致。 可以看出,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的负债水平增加,但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是否会遵循融资有序理论及其对债务期限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三)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高估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使一些并不具有内在价值的并购得以实施,从而损坏公司价值( Roll,1986) [7]。 美国的许多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并购频率的增加( Malmendier et al.,2020。 Hayward et al,1997) [14]。 Brown and Sarma(2020)在对澳大利亚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中也发现,过度自信的 CEO 更易做出并购,尤其是多元化的并购 [25]。 目前国内学者的此类研究尚未取得很大的成果,姜付秀等( 2020)的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显著影响企业的扩张速度,与企业的总投资、内部扩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 并购之间关系并不显著 [13]。 此外,国外学者的研究还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可能会增加虚假盈余报告的出现( Schrand and Zechman,2020) [30],影响公司管理人员的薪酬( BenDavid et al.,2020),一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若过度自信,则该公司在进行未来投资、收购和额外的债务融资能力上面临着更多限制 ( Sunder et al.,2020) [31]。 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外在表现进行研 究,不仅可以为新度量指标的确定提供借鉴,还可以对已有的度量指标进行验证,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有许多的度量方式都建立在管理者各种决策的基础上。 四、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主要度量方式研究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是通过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分析公司所处环境,总结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来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逐渐提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